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
婵娟是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千里共婵娟”,源于谢庄的名句:“隔千里兮共明月”。通过谢庄的这一句,苏轼的句子就显得更加晓畅易懂了。只希望平平安安,就算相隔千里,但能共享今夜这这轮美丽的月亮,也算是兄弟二人团聚了,聊以**。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一句是什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2113,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5261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4102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1653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内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是最容后一句。
3.千里之堤,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之堤的下一句是毁于蚁穴。
【注音】qiān lǐ zhī dī,kui yú yǐ xué
【释义】毁:摧毁。蚁穴:蚂蚁的洞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出处】:《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白话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扩展资料:
成语哲理:
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百年巨树,雷击山崩不能毁其生命,可谓顽强不屈,但是小小甲虫却能咬破树皮,吃空树干。
正因为这些常常被忽略掉的蝼蚁、甲虫,才使得看似牢不可破的大堤、巨树变得脆弱不堪,因此,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4.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
【词 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读 音】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释 义】四海之内思念着自己的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出 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好处:
根本特点在于它虽是送别之词,但却充满豪迈的气概,洋溢着昂扬奋发的精神。它下笔即颇雄劲,两句话就把送别地长安和杜少府即将奔赴的目的地联系起来,既切合题意 又显示出开阔的视野,把人的眼界引向高处、远处。次联点题,但关键在于把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突出来。今天你将远行,我留长安,但长安既不是我的故乡,也难以永久居留,有一天我也会同你一样远游,因为归根到底我们都是为了出仕从政而不得不四处奔走的人。这一联对出行者既是安慰,又可以使他感到下面的祝词更为亲切。三、四两联是诗的中心意思所在:四海之内相互思念着自己的知己朋友,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如同近在咫尺。因此我们今天分别,一定不要学那些没出息的儿女,哭哭啼啼弄湿了巾袖。这样的祝词,无疑是 有助于壮行色、鼓勇气的。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