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有"东周与西周争"、"昌他亡西周"等记载。说明在战国末期,曾经出现过两个"周",分别叫西周、东周。这显然不是历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历史时期,而是两个国家名称。出现的原因便是周王室内乱分裂。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分出东周、西周二侯国,二周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西属西周都王城,东属东周都巩,经东西周一分,天子周赧王失去了养生地,孤居成周城,经济依赖于西周。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6年破周王城洛阳,攻灭西周国,周赧王及西周君被废为平民,迁出成周城与王城,不久寄居在西周国的周赧王卒,挂名天子不复存在,秦取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宝器置于咸阳。周不再称王, 史家开始以秦纪年。 秦庄襄王即位,秦军于公元前249年攻入巩,消灭东周国,俘东周惠公,周王室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周王室分裂,自前367年至前256年,计111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是怎样沦为三流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