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想感悟怎么写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补充: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
2. 怎样写心得体会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麽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读书心得体会的有下列不同的写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读了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以后,可以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这是一种「倒果为因」的写法,先说结果,然后说明为什麽是这一种结果的原因.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3. 怎样写一篇体会
“领览一片,盯住一点,深掘一眼,引出一泉。”
这是怎样写好一篇学习体会文章的感受。写学习体会,自然是要通过学习后才写自己体会出的感受。
要写好一篇学习体会,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应该把握好: 一要领览一片。写学习体会,首先就要学习。
要学习才有体会,而且必须把要学的东西学好。只有学好了,你才有要写体会的冲动。
有时由于感受极深,才觉得不写一点感受不行。“领”就是首先要学习的主要对象,必须学习的中心内容。
“领”就是要用重点引领其它。既然有领,后面就有跟的东西,所以还有“览一片”。
当你蒙发了要写感受的冲动时,你就立即写的话,也不一定写得好。有时有冲动,有感受,但真动起笔来,却又无话可说了。
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有两个:一是这种冲动还是原始的蒙胧的,思维还不清晰;二是没有做到“览一片”而束缚了思维和语言的范围。“览一片”,就是要围绕“领”学的内容,学习一系列相关的东西。
诗词歌赋也好,杂文小说也好,上级文件也好,政治理论文章也好,要打算写学习体会,就必须先沉下去学懂学通中心内容,然后再把有关辅助性的书籍、材料也学一些,浏览一些。这样,你开始写东西时就有了源泉,不至于语言枯竭。
学是前提,思是关键。学了的东西不思考,是写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来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说明学与思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把学了的东西进行思维、梳理、串联,才能使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产生感受,才能说出感受。 二要盯住一点。
“盯”的意思是要求瞄准、抓住。“一点”就是指某一个观点,某一个方面。
这就告诉我们:写学习体会的口径要小,一定要小!多中心即无中心,面面俱到就面面难到。一双手只能捉一条鱼,抓多了就抓不住,说不全。
你学习一篇文章,你认为有许多方面的感受,那你就从感受最深的一点开始,先写出这一方面的感受,然后再另起炉灶,写第二个方面的感受,绝不要堆在一起,用一篇学习体会就硬要把所有的感受写完。如果只用一篇体会就要把你学习的所有感受写完,那你所写的东西很容易变为你所学的文章的注脚或诠释,别人也很难看出是你的体会。
不要看到一地珠宝就眼花缭乱,一下子就要全部一手抓来。你只能是一件一件地拿,一件一件地装。
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条不紊地收入囊中。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写学习体会一定要口径小,择其一而为之。
三要深掘一眼。你的语言材料准备充足了,角度定好了,再就是要围绕你所选择的角度去串联相关的材料。
要把你学习的那一重点材料作为中心,把你所浏览的那一系列材料作为辅佐。打个比方说,就好象做一串珍珠项链,项链的顶端是一颗最大的珍珠或宝石,围绕这颗大珍珠或宝石的是其它的小珍珠。
你就是要把这颗大珍珠或宝石放到最显眼的位置,再用一根线把所有的小珍珠穿起来,串成一根链条,镶在这颗大珍珠或宝石的周边。“深掘一眼”就是要在一个“洞眼”里深挖。
使你所表达的一个中心观点有充分的佐证材料,使你的观点不会孤立无助,使你所写的学习体会不会单调乏味。从而使你所写的东西内容丰富、充实。
四要引出一泉。“泉”是比喻,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比喻为“甘泉”。
这是立足点或者说出发点,也是关键点。你写一篇学习体会的目的是什么,落脚点是什么?有何价值?仅仅是为了完成领导交给你的任务吗?如果是这样,那有多大价值呢?你写的学习体会是要给别人看的,要让别人学习你的体会,赞同你的学识,判别你对所学的东西的深度,为别人提供语言的借鉴,观点的共鸣。
让别人学习你的体会和感受价值,才是写学习体会的真正意义所在。所谓“引出一泉”是要在重点学习和博览群书的前提下,在拽住一个集中点,串联一串材料的过程中,抓住它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有价值的观点和材料,一旦被你巧妙地串联起来,组成一串美丽漂亮的珍珠项链,自然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你所引出的“泉”越甘甜越好,也就是说,你所提炼的观点和运用的材料越有价值越好! “领览一片”是前提;“盯住一点”是必需;“深掘一眼”是关键;“引出一泉”是看点。
这就是我认为要写好学习体会的四个关键要素。
4. 怎么写学期的个人总结
时光如逝,岁月如流,一转眼的时光,1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在初二学年的学期末,特写此文以总结一学期的学习好与坏.期末考试的好与坏都看这一年的努力多少,我这一学期的表现都会在这里展现.这一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中,体会到了知识就是人的力量源泉,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巧,什么成功都不会与你相约,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解所学的东西才能便于日后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对于现金社会,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专业人才,将来如果社会给我机会的时候,我就能以我的所学完完全全的融会到往后的工作当中去,所以现在属于我们的知识储备期.曾经有位老师跟我们说过:人的机遇难求,当机遇来的时候就要好好的抓住它,当时如果你没有驾驭它的能力,你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从你的身边溜走,而无可奈何,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现在好好储备自己的知识量,时刻准备着,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总结现在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第三,每天回家我就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做完作业,看一些课外书.虽然我每天这样学习,但月考时,我的成绩却不很理想.最后一次月考后,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认真总结,从中悟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我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有时听老师布置作业时不够专心,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回到家里糊里糊涂,只好打电话问同学了.在新的学期,我要发扬成绩,改正错误,更加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的学习,争取每门功课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同学,关心集体,尊敬老师,经常帮老师干活,且帮助集体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