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古诗
古诗做法: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
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
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咸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第一类:屋沃。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第八类:合叶洽。
二、分类 概述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 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
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
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
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
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六言体 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已不多见到了。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
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 六言散句最早散见于《诗经》。其中有单句,亦有偶句。
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正是因为《诗经》中有这么多的六言句,挚虞和刘勰论六言诗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这里。
但是,《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所以,如果以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显然缺少足够的证据。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离骚》 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驷玉虬以乘笲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玄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这样一种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
《九辩》中甚至出现了连续的六言句:“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作为一种诗歌体式,如果能够独立成为一首诗,至少应该有四句以上,否则只能算是诗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歌。
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
2. 如何写古诗写自己的古诗
谈起诗词,大家都不陌生,对仗工整,讲究格调。诗在与音律,音节。无论你挥洒万千,终脱不出格调,诗词的每一个子都要注重自己 位置。诗的 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一定要压韵,第三句则可以自由奔放。诗有古代和现代之分,本人不喜欢现在的散文诗和白话诗,那没深度。还是更喜欢古代的诗篇。诗词其实每个字都有深远的意义,是古代文人的苦思冥想和真情实感。诗词有的 予情,有的予景。此处切记诗词其实有很多种表达。
一种是把神情含蓄在 对 景的 欣赏 里,表面看不 出 写情的 痕迹,却又让人回味。例如
风中落叶江南
天风乍起,水练无尘,寒露凝霜叶失翠;离愁满怀摇欲坠。似蝶飘舞翩翩飞,依依难舍,点点心泪。碧波涵影永相随,画涤去满心疲惫,一池清幽令人醉。
3. 怎样写诗
你是问诗歌还是诗词?若诗歌的话,我无法回答你;若诗词的话,我之前写了一篇学诗课程,可贴上来给你参考. 说明: ●关于本课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础课程为本,根据学习诗词的特殊需要作出调整和增添而成的.适用于有心学好诗词的朋友,对于无心写好诗词的朋友就没必要看了. ●所谓“授人以渔”,故此下面主要列举了书目及说明了使用方法. 学前要则: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第一阶段 精读类: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注: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目的: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朗诵类: 《唐诗选》、《宋词选》 ●注:繁体版.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目的:培养语感. 应用类: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又注:《辞海》是字典.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泛读类: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目的:增加兴趣. 练习: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只须多练就可以.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第二阶段 精读类: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仿写练习不觉得困难之后. 朗诵类: 三曹诗选;李白选集、杜甫选集、唐朝边塞诗集,王维选集,孟浩然选集;豪放派词选,婉约派词选 ●注:按上面的内容找吧,市面版本太多,更新也快,不过也没必要太挑剔,只要没错漏就行了,最好是繁体本.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质量最为可靠. ●又注:同样是不需要求深解的朗读. ●又注:之所以选诗多于词,主要是“诗庄词媚”的历史现实.并不是说诗比词更好(那是外行人说的话),而是在学习之初,学词太多很容易走入小道,最后钻了死胡同. ●又注:之所以选盛唐最多,因为盛唐是中国历史上诗文化最鼎盛、文人们精神最丰满、国民心态最自信的年代(连王维这种惊才绝艳的诗人也只能屈居三、四,这是中国诗史上仅见的).学诗首练“胆、气”,此二者未得,写一百年都不过是滑手、诗匠.有人说婉约清灵一路不需要胆气,其实花间也好、易安也好,其胆气是含而不。
4. 自己要怎么写诗
一、写诗的基本条件 高中生应该学习写诗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是抒情诗,就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感动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
诗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更能充分反映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有人认为,写诗比写散文、小说容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诗歌,不因字数少就容易写,相反,正因为诗歌的字数少,它就更难写了。诗歌,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的。
诗歌对写作者的文化、道德、情感及表现技巧要求更高。所以,要做一个诗人,非勤勤恳恳,下一番苦功夫学习不可。
学习写诗,首先要多情善感,具有博爱胸怀。诗歌是感情的结晶,古人云:激动出诗人。
大凡优秀的诗篇,都饱含感情,都是感情浸润出来的。对自然的一切都富有爱心,才会去讴歌自然,表现自然,反映人类生活。
思想行为动作马虎,感情不细腻是写诗的天敌。其二,要掌握基本的思想观点,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诗歌不是客观地再现自然,而是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启示真理的使命。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诗人没有道德品质,或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就失缺了写诗的基本条件,即使有高超的表达技巧,也是写不出好诗的。即使写出诗来,也会有悖自然规律,有悖伦理道德,有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
其三,学习写诗,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诗歌不仅需要识字,它更需要广博的文化的支撑。
要写作诗歌,就要博览群书,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营养、生活的乳汁。古人说:“诗庄,词媚,曲俗。”
从这里,我们也能领会诗歌对作者的要求。 二、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 抒情,即诗言志是诗的主要特征。
我国优秀的诗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表达出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的心声,使读者激动、感奋。如《**,你在哪里》,《再别康桥》等。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写诗就是画画,就是用文字展示美妙的生活胜景。
写诗一般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即使是用诗来讲道理,也要借助一定的形象,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就充分显示了这个道理。诗歌讲究意境,这个意境就是画意。
比如: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写游子乡情,以多彩的景物描写,创造出冷落苍凉的意境,映衬出天涯游子的茫然无归的孤独与彷徨。一句一画,全诗又是一幅大画。
读此诗,给人以如临其景的感觉。像“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这样的句子就不是诗了。
诗歌讲究表现技巧。诗歌中最常用的表现技巧是比喻和象征。
如 炉 中 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这般模样…… 诗中这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我们祖国的象征。“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又是形象的比喻,这两个比喻使得全诗没有出现过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怀念祖国的深切感情。
这里,笼统地列举一些表达技巧,以供爱好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体会的参考。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2、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3、表现方法: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情理结合、欲扬先抑、铺陈、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等。还有常用修辞格如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 诗歌的语言讲究准确和生动。
诗歌的遣词造句讲究精炼、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尤其是精炼,即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十个字,却包含着几层意思:①是写鹳鹊楼,这座楼有三层,当时楼有三层的比较少,这是鹳鹊楼的一个特点,“更上一层楼”写出了鹳鹊楼的这个特点,不是泛泛而言,因为只有身在二楼才能有这个说法。②富有哲理的意味,人们读了这两句诗,会离开鹳鹊楼的景物描写,想得更深更远,探讨一个道理,研究一门学问,也跟登楼一样,只有不断地向上攀登,才能打开眼界,取得真知。
学习写诗歌,还要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诸如古诗、格律诗、自由诗的区分;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诗词的内容特点等等。
这里不一而论。下面着重谈一点诗韵常识。
三、掌握一点诗韵常识 诗歌要注意押韵和节奏。不管是古诗,还是新诗,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都是押韵的,而且有一定节奏的,都力求“易记,易懂,易唱,动听,有韵。”
(一) 合辙押韵 音韵,是诗歌等韵文作品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音,指音节、音调,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诗歌的押韵,就是合乎规格的相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