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书法家中谁的隶书写的好
古代隶书书法家有的留下名字,有的没有.隶书是秦朝开始出现,到汉代开始大盛,一直到唐朝还有隶书名家.但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明代隶书一直呈衰微局面.直到清代古文字学中兴,北派书法兴盛,开始出现隶书名家.古代隶书以西汉东汉最盛.著名的碑石有《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鲜于璜碑》《乙瑛碑》《熹平石经》等,传世名家有蔡邕、张芝、师宜官、王次仲等皆擅隶书.其中现在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书简尺牍等也有很好的隶书笔迹,如《里耶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汉始三年简》《楼兰遗纸》等.其中王羲之史传也是擅长隶书.《姨母帖》也有隶书笔意.唐代有隶书四大家史惟泽、韩择木、李潮、菜有邻.还有徐浩擅长隶书.清代有隶书大家郑汝器、万经、金农、阮元、尹秉绶、邓石如、吴熙载等.现代隶书大家首推刘炳森先生.这些都是隶书名家大家,希望能对你学习隶书有帮助! 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硕士.。
2. 隶书的由来(400字)要详细点
隶书,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隶书也称“佐书,分书,八书和史书.隶书的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把篆书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划化,以便书写.它始创于秦朝,普遍使用于汉、魏.隶书有两种.一是秦隶,一是汉隶.秦隶又叫古隶.晋卫恒《四体书势》记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程邈将当时这种书体加以整理,后世遂有程邈创隶书传说.秦朝的文字原是篆书,但因奏事繁多,篆书难写,于是隶人整理文书时产生了一种应急字体,称隶文.“隶书者篆之捷也”就是说隶书是小篆的简捷写法.即是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汉字符号化,笔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金文、篆书都属于古文字的范畴,而隶书和楷书,则属于今文字的范畴了.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来的,大约在西汉中期已经成熟.现在看到的汉隶,主要是石刻,也有一部分木简.汉隶和秦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的笔形平直方折,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势.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