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话剧怎么写啊.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
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
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
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
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
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
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
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标明摄象机的关系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二剧本写作入门 这是我在大学修读剧本写作课程时所得到的体会。记得当年导师和我们说:「要想写好剧本,就必须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搞明白电影的规律!」 今天,身为其中的一员,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懂得的剧本理论知识,如有错漏,还望大家多多包容。
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
在下面的文字,本人会分类将写作剧本的基本和重要的元素详加论述,并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 第 一 节 > 剧本基本理论 :态度、主题 <<态度 (Attitude)>> 写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一个青楼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个淫秽、色情的态度去写,故事自然集中于男女之间欢爱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个同情、尊重的态度去写,故事便会集中于描写青楼女子被迫卖身,身不由己的可怜、无奈…… <<主题 (Theme)>> 。
2. 话剧如何写
根据你说的,更像个小品,充其量是个情景剧,还谈不上话剧创作。建议找些较短的剧目,做个样板,参考参考。比如独幕剧等。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就可以。从剧作到演出其实是很大的建设工程的。
只讲些基本的东西------
什么是戏剧的“三一律”?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所谓“行动的一致”,就是戏中矛盾冲突的一致。按照高乃依的解释则是:“选择的行动应当有开端、中间和结尾。这三个部分不只是主要行动中各自独立的行动,而且其中的每个行动本身还包含着处于从属地位的行动……必须使每一幕都留下对下一幕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期待。”而不能理解为是“对观众表演一个孤立的行动。”(见《论三一律,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一般人都认为:“行动的一致”是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引申出来的。亚氏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且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必须做到“有头、有身、有尾”。整个事件“要有严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这正好与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论不谋而合,与我们的“一人一事”论十分接近。
所谓“地点的一致”,在亚氏《诗学》和贺拉斯《诗艺》中都没有任何论述,古希腊、罗马的悲剧与喜剧也不遵守这种金科玉律,而是意大利的卡斯特尔维屈罗在《亚里斯多德〈诗学〉的注释》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戏的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不但只限于一个城市或者一所房屋,而且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并且以一个人就能看见的为范围。这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因此,高乃依一方面支持“尽可能地努力做到绝对的地点一致”的意见的同时,又提出了补充、修正办法:一是“在同一幕中绝对不变换事件的地点”;二是“两个不同地点有必要换景”。
所谓“时间的一致”,乃是意大利的钦提奥讲授戏剧理论时,根据亚氏《诗学》中“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或者不起什么变化”之论提出来的。而卡斯特尔维屈罗则具体化为:“事件的时间应当不超过十二小时”。因为看一次戏剧演出“不可能叫观众相信过了许多昼夜,因为他们自己明明知道实际上只过了几个小时”。尤其荒唐的是,他还提出“这个地点和时间就是表演这个事件的演员们所占用的表演地点和时间”。他们将舞台时空与事件本身的时空刻板地等同起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根本就不可能。诸如古代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现代“百万雄师过大江”,便根本莫法搬上戏剧舞台了。
3. 话剧剧本怎么写
话剧剧本怎么写?首先,和其他的剧本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是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然后在心中一定要明白,其实话剧作品就是用描写舞台上的动作及演员的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个作品,所以,写作的东西一定要围绕着舞台的活动为主,以对话为主。然后话剧作品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按照幕为单位,一种是按照场为单位。
这两种划分就看你的作品是以篇幅还是以段落了,如果是篇幅大的,那就是幕,如果是小段落的,那就是场。最后有一点极为重要,写戏剧其实就是写矛盾冲突,需要把矛盾冲突表现的非常大!这样你的作品才有吸引力。
4. 话剧怎样写
我组织过多部话剧,根据我的经验写出来供您参考。
一、筹备 1、定好准备表演话剧的主题(就是为什么选择什么剧本,如纪念建国60周年主题,剧本也应选择适合这个主题表达的); 2、选好话剧的剧本。 3、该剧本适合演出的场所。
比如一些大场面剧本,就不适合舞台表演,舞台表演适合选用室内剧。 4、编剧(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修改剧本)、导演(以及副导演等)人才。
如果限于校内人才,就要考虑你们这方面的人手,可以因陋就简啦!但是要人尽其才,尽量完美。 5、灯光、音响、效果、舞美、化妆、道具等方面的准备。
要因地制宜,尽量挖掘这方面人才。 6、演员。
根据实际,选定演员。主要演员,即男女主角要有一二号,以免主要演员因故影响全局。
7、后勤保障,确定人选。 8、确定以上各职务的职责。
9、档案管理(如剧本、分工、摄影摄像存档等)二、排练 1、拟定排练制度。如排练纪律等,否则就没有章法了,一团散沙什么也干不好。
2、时间安排计划表。要分阶段,分场次,以及全局合成,试演,彩排,首演等等。
3、抓好导演的说戏,做好分工,分工负责。 4、灯光、音响、舞美、效果、化妆、道具,要准备充分,做好战备。
5、日常排练的后勤保障。三、演出 1、正式演出日期。
2、正式演出场地。 3、正式演出的分工,幕前幕后的管理。
4、演出后的总结。四、宣传 1、海报。
2、媒体的稿件供应。 3、剧照使用。
你把这些都写进去,就是一部极好的话剧策划书。
5. 话剧怎么写啊.
话剧剧本写作流程: 1.故事梗概 a.确定主要人物,并扼要表述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对于人物的思想,性格,环境与景物可以只做简要的描述,但这种描述是一种简练的具体的,而不能过于抽象,概括) b.着重于故事的走向,体现剧本的总体构思; c.对于某些重要细节要点出来,以便于在故事形成过程中突出表现; d.一般人物可省略,对于重要的对白,可用描述的方式把意思表达出来。
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613165 2. 故事大纲: a.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时间,地点作明确的规定; b.对主要人物的思想脉络,性格特征,行为动作有清晰的考虑; c.有一系列重要事件组成的情节要点; d.对全剧结构的疏密,起伏做出有节奏和有层次的统一完整的布局; e.确定开篇重场戏,过场戏以及高潮点,结尾方式。 结构: 1;从审美感受来分: a.戏剧式结构:注意情节起伏和戏剧冲突的设置;段落布局合情合理,注重因果关系 b. 散文式结构:通过日常化情绪令观众感受到某种人生启迪或是情绪的感染;没有完整的故事,而是着力与生活的细节描写。
2. 从时空安排来分: a.顺序式结构; b.倒序式结构; c. 时空交错式结构。 3. 从创作观念来分: a. 闭锁式结构; b. 开放式结构。
情节编织: 情节贯穿线——主线,副线; 观赏兴趣点——能引起观众情感变化的刺激点。 其中情节线可分为:人物线;事件线;情感线。
细节: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可以通过搜集素材来完成,以典型化的细节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个性,心理活动等等。 矛盾冲突的设计安排:矛盾冲突的质量决定着作品的质量。
可分为以下: 1.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2. 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 3. 内心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可分为以下3个层次: 1. 人物的性格,特别是个性; 2. 人物的心灵; 3. 人物的命运变化。
人物分三种类型: 1. 共性人物:无个性特征,按人物的年龄,经济地位的一般状况加以综合和概括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如“丫环,媒婆”。
2. 扁平人物(类型人物):往往只是以某种观念的化身,如“吝啬人”“伪君子”。 3. 圆形人物(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鲜明且呈现出发展,变化的态势。
处理人与事的关系: 事件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并不是演绎事件的活道具。 确定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动笔创作时,第一步总要确立一个主要人物,以便以他为中心组织人物关系。
主要人物的关系:a.对立型 b.互补性 画面感:动感要服从人物心灵的揭示。(没有代表性的描写,该省则省,特写的则特写) 抓细节描绘 注意表现人物个性化的动作,往往就是动作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学识,品格。
把握住人物情绪变化的关键时刻:对感情的爆发点,进行充分细微的刻画,表现。 注意情景交融:赋予环境以感情的色彩,使之成为某种具有灵性的生命,成为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对应物。
人物关系,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要安排得合情合理,自然妥贴,不要露出生硬的人为痕迹。 a.合乎生活的情理; b. 合乎情境中的情理; c. 合乎人物性格走向,情感变化的情理。
多侧面,多层次地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给行为,言语以准确独特的动机,这动机即使心理依据,即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素材的搜集与提炼:素材是剧本的基础 素材选取应本着三个原则: a. 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b. 有利于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 c. 有利于情节的编织。 剧作构思的产生: 1. 确定写什么 写什么?写这个人,写这件事的意义价值何在?(不能流于一般化,成为观念的演绎) 2. 确定人与事: 根据人物的需要来安排事件,而不能让事件左右人物; 3. 确定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陪称人物,及人物关系(这点最重要),人物在全剧中的地位。
4. 时代,环境。即把人物放在一个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里来写; 5. 选择角度,即从何处下笔,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
6. 确定叙述方式和艺术风格(包括人称,时空安排,表现手法)这要针对剧作的具体内容和作者创作意图来确定; 7. 确定中心情节线(在拥有了不少精采的场面和生动的细节之后,确立中心情节线。) 8. 结构: 确定结构的过程: a.根据题材的性质和作品的风格和作品的追求风格,决定总的结构方式是用戏剧式结构还是散文式结构,叙述方式是顺叙还是倒叙,还是时空交错。
b.决定叙述线是通过某一个人物贯穿全剧还是某一件事,某一物品,甚或是一种情,一种景贯穿全剧。 c.决定事件或情节发展中的主要情绪爆发点,感情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