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询问笔录
询问笔录
(第 次)
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
询问人___________记录人_______________
被询问人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住址及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末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记录我已看过(或向我宣读过),同我讲的一致。
被询问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询问笔录用于记录证人,被害人证言时使用。以一人一次为单位制作。询问笔录应交被询问人核对,如有差错、遗漏,允许被询问人更正补充。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写明核对结果并签名、盖章。
本文书1份,存检察正卷。
2. 一般疑问句怎么写举个例子
一般疑问句的用法总结
(1)概述
一般疑问句(general question)用来询问一件事情或一个情况是否属实,需要用肯定词yes或否定词no来回答。
-Hasn't he passed the final examination?
-Yes, he has.
-Are you a teacher?
-No, I'm not.不
(2)一般疑问句的四类句型
【句型一】Be + 主语 +…?
Are these books on the desk?
Is your mother at home?
Was he here a moment ago?
【用法说明】在含有连系动词be的将来时(shall / will + be) 或完成时态(have / has + been) 的句子,改为一般疑问句时,只需将shall / will 或have / has提到句首。如:
Will they be at home tonight?
Has he been to New York?
【句型二】Do / Does / Did + 主语 + 谓语 +…?
Do you like English?
Did he pass the exam?
Does she have a computer?
【用法说明】助动词 do 要随人称和时态而变化。在一般现在时中,除第三人称单数用 does 外,其他人称用 do。而在一般过去时中,任何人称都用 did。同时,还应注意把原陈述句的行为动词改为动词原形。
【句型三】情态动词 + 主语 + 谓语 +…?
Must I finish my homework now?
Dare you swim in the lake?
May I come in?
【句型四】Have / Has + 主语 + 过去分词 +…?
Have you heard from him?
Has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用法说明】本句型是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句型。have / has 在此作助动词,没有实际意义。另外,在美国英语中,无论 have 表示“有”或用作行为动词,其一般疑问句都要借助于助动词 do 的适当形式。而在英国英语中,只有当 have 作行为动词时,其一般疑问句才要作助动词 do 的适当形式。
如:Has she got a computer? 英国英语)
Does she have a computer? (美国英语)
Did you have a pleasant time?
3. 采访稿怎么写
怎样写好采访稿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
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回答者: trueno_ae86- 经理 四级 10-3 10:14查看用户评论(1)>>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个人评价好0% (0) 不好100% (4)相关内容怎么写采访稿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啊?我是六年级的 急需新闻稿采访稿怎么写怎么写通讯稿,新闻稿和采访稿?这三种分别有哪些不同。怎么写人物采访稿?其他回答 共 3条我知道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