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阴历日期如何书写
阴历日期的书写无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常结尾不用日字,例如,2019年9月19日,阴历写法为:二O一九年九月十九。
二、单数日前通常加初字,如2019年9月9日,阴历写法为:二O一九年九月初九。
三、特殊的月份采用特殊的称谓,如1月在阴历中可写为正月,十一月可写为冬月,十二月可写为腊月。年份也可用干支来代替,如2000年可写为农历庚辰年。
扩展资料:
我们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夏历两种历法。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回归年365.2422天为根据的,它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而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月根据朔望月,历年基本根据回归线,并以“立春”前后的一个朔日定为岁首正月初一。
农历平年12个月仅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少11天左右;有闰月的年份13个月有384天或383天,又比公历年多19天或18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今年农历历法中的三个问题
2. 怎么分阴历阳历
区分的方法很简单,日历上一般都是同时写出阳历和阴历的。写数字的就是阳历,比如9月12日。写汉字的就是阴历,比如七月初三。
阳历就是国际上通行的历法,也叫公历。而阴历是中国等一些国家由农业耕作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历法,也叫农历。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
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阴历百度百科—阳历
3. 阳历和阴历怎么区分
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除公历外,我国保留了自夏朝以来一直使用的历法——夏历,它是以十二个月亮公转周期作为一年,这样一年的时间比一个太阳回归年要少十多天,故又通过置闰的方试使二者保持一致,称之为太阴历(月亮号称太阴)。它还包含着二十四节气等历法知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亦称为农历。
从上所述,阳历和阴历只是两种不同的记时方式,不论你报阴历还是阳历,都要将之转换成天干地支的记时状态才能进行演算。盲人算命先生是按阴历编制的口诀来排天干地支,报给他阴历才能算。现在有阴阳对照万年历,随便你报阴历或阳历,查其对应的天干地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