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诗玛的彝族语怎么写
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
1953年5月,云南省人民文工团深入到撒尼族人聚集的路南县圭山区进行发掘工作,历时三个月,搜集到《阿诗玛》的异文传说二十种。后由公刘、黄铁、刘知勇、刘绮等对异文进行了整理、润色,于1954年发表。
1959年,李广田在这个基础上作了加工,并写序文,于196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诗《阿诗玛》塑造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阿诗玛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这两个撒尼族青年的典型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阿诗玛是口语流传的撒尼族传说。而且,撒尼语没有文字,如果一定要用文字的话,是使用拼音了。
不像其他少数民族,既有语言,也有文字。
2. 彝族语 我爱你怎么写
我爱你的彝文写法是这样的:ꉢꆏꉂ(nga ne mgu)。
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文”、“韪书” ,或“罗罗文”、“倮文”,通称老彝文。
该文字大约形成于13世纪,据估计,仍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每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没有偏旁和部首,同一字形有多种不同的书写格式,主要为由左向右直书或横书。
扩展资料:
彝语的特点:
1、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两套。许多地区的塞音、塞擦音还有带与不带鼻冠音的区别。
2、除少数方言外,元音一般分松紧,但只在某些声调的音节里构成对立,如北部方言只在33、44两调的音节里对立。
3、韵母一般由单元音构成,没有塞辅音韵尾,但泰国碧粟彝语有-p、-t、-k 韵尾。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有少数复元音、鼻化韵和鼻尾韵。
4、有3~5个声调,调型简单。
5、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
6、名词、动词、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有些副词修饰双音节中心词时,在中心词的两个音节之间。
7、量词丰富,有些方言的量词能直接修饰中心词,起后置冠词的作用。如北部方言量词起不定冠词的作用,东部方言部分地区量词起定冠词的作用。
8、有的方言有标志各种句子成分(包括主语、宾语)的结构助词。
9、一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辅音清浊交替表示,如威宁彝语ɡu55(穿衣)、ku55(使穿)。
10、有些方言以谓语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变调表示疑问, 如凉山彝语 dz噜33(吃)、dz噜44dz噜33(吃吗?)?单音的词和词根占优势;构词后缀多,前缀少;复合词多,单纯词少。四音格联绵词较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彝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