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物馆设计说明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博物馆的建设也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高潮。在这个高潮时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A1(简称1A1,下同)凭借自身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不断参与博物馆建筑设计项目。
博物馆是一种精神上的传译文化,通过陈列的展品带给人一种文化感受。1A1对此类建筑设计的重点在精心打磨它的主题、建筑空间、流线布置以及艺术性的处理(包括声、光以及建筑材料的质感和体验等)。
近年来,1A1通过几个大型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以及与各专业良好的配合过程,在博物馆类建筑设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生长在当地地域文化中的建筑——新疆克拉玛依科博馆 克拉玛依,这座矗立在天山北麓大漠之中以“黑油”命名的城市,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及石化工业基地。
自2007年起,克拉玛依市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拟在城市中心区域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文化体育中心。作为该项目的核心,科技博物展览馆工程是文体中心总体规划轴线的起点。
作为一直生活在华北地区的设计师们,很难理解在遥远的新疆克拉玛依的人们对于如此重要的城市科技博物馆有着怎样的期望,更难想象在茫茫戈壁和口口油井周边的克拉玛依建筑应被赋予什么样的鲜明地域属性。 项目设计前期设计师们做了广泛的调研工作,范围不仅包括对任务书和博物馆复杂功能的认真解析、深入研究,更包括对新疆克拉玛依城市发展的历史调查和城市文化、地理、气候等方面综合的体会感知。
设计出一个功能复杂的博物馆并不难,难的是设计出一个有地域特点的、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它可能只在这个特定的位置内具有深远的意义,放到别的位置并不合适。
经过了艰难的前期设计工作后,新疆地区独特的雅丹地貌和石油存储于地层以下的特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个大胆而富有激情的创意产生了:V字型的完整形体和如同岩层切割剖面般的大气立面处理手法结合,使人仿佛置身于戈壁雅丹地貌前的风化山脉之中。中央对称但又前后错动的体量关系不仅暗合了阴阳鱼的造型关系,更重要的是合理分割了科技馆、博物馆两大主要场馆的交通关系,使城市广场空间和建筑的磅礴气势得到了良好的结合。
这样的方案如果放在密集的大城市中肯定显得刺眼而夸张,但在克拉玛依这样一座建筑密度小、地貌特点明显的石油城市中,恰恰显得庄重而大气。 “油龙”——这样一个极具地域特征的设计理念在专家评委及当地重要领导组成的方案评审小组面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方案在众多强手参与的竞争中一举夺标,并定位实施方案。
这座博物馆方案正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当它在克拉玛依城市中屹立起来的那一天,希望它能够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表元素之一,希望它能够如同生长在这个地区一般,并能体现出1A1人对于克拉玛依市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敬意。
留给城市呼吸的空间——国家防火防灾教育基地 有别于其它单一功能的博物馆,国家防火防灾教育基地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专业化、以防火防灾为主题的博物馆建筑,集博物展览馆、办公、会议中心等功能于一体。自2004年底项目启动至今,历时三年。
“居安思危、防火防灾”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普及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是“国家防火防灾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最核心要宣传的理念。如何通过一个建筑设计体现业主人民武装部队的庄重、威严,又能表达一种对民众防范意识的呼唤,这是1A1的设计初衷,也是贯穿从方案到施工完工的情感寄托。
面对这样一座国家级博物馆,1A1的设计师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设计师都知道“用地最大化”的道理,但在这个项目中,自身用地的紧张和周边建筑的密集程度都是场地的特点和设计的难点。
倘若依照所谓“用地最大化“的方式,建筑势必紧邻道路,虽然这样会让建筑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但却会进一步增加对城市和道路的压力。抛开设计师自我实现的追求,1A1的设计师们最终选择的方式是在满足建筑规模、相关指标的前提下,尽量让建筑退后,留给市民充足的活动场所,也留给城市呼吸的空间。
城市干道,绿化、护城河都成为70米宽的博物馆前广场的空间延伸,为博物馆提供了宜人的城市界面,这里也将成为具有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节点。 轻易得来的成果往往不会记忆深刻,也许正因为历经各种挑战与困难并通过设计师们的执着之心与艰苦努力将其解决,才使经历更加难忘。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大量技术与非技术上的问题一度困扰着设计师。防火防灾教育基地前期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红色的热熔玻璃幕墙和石材的柱廊,但由于资金与工艺的原因,业主打算取消红色热熔玻璃,甚至计划取消石材柱廊。
为了让业主了解并接受设计师的理念,设计师多次与业主进行了交流与游说工作,更提出了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的优化达到节省资金的有效方法。正是因为一次次真诚的努力打动了业主,让他们理解与支持设计师对建筑精品的执着追求,最终使得一幢具有防火防灾教育博物馆特征的建筑矗立在西二环护城河旁。
当一切尘埃落定,无数次的方案调整深化、工。
2. 历史博物馆设计说明怎么写
一. 目的
1. 熟练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进一步掌握建筑与环境及已有建筑物的关系,把环境及历史的特殊性做为设计构思的重要因素之一,使新建筑成为城市及历史文脉延续的和谐因素。 3. 了解博览建筑外部形象与功能、室内空间及内部流线组织的关系, 4. 培养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方案构思表达、图纸表现的能力 二. 设计内容
1. 在我市大钊公园或南湖公园,地形自选(要求:1. 或靠山或临水或兼有2.
交通便利3.考虑旅游需要4.扩建用地)。
2.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左右,突出;绿地率≥30%、建筑密度≤40%;充足的室外展示场地、停车场地 3. 房间的设置、功能与面积指标自定 (根据展示内容,可通过调研,查阅资料等获取) 三. 成果要求
1. 总平面图 1:300-1:500 2. 设计说明 (仿宋字)
3. 平面图 1:100 、1:200(包括室内布置) 4. 立面图 1:100 、1:200(四个立面) 6. 剖面图 1:100 、1:200 7. 外观透视或轴侧图 8. 室内局部透视图、剖视图 9. 工作模型(材料自定,不上交) 其中外部透视或轴测图必须用彩色表现
图纸一律要求用A2图幅(图纸尺寸420mm x 594mm) 四. 进度安排(8周)
1. 分组讨论及调研,查阅资料,参观,进行初步方案构思
最迟12周 周四 提交 调研分析报告(500字以上)、概念或初步设计方案 (草图纸)
2. 修改,完善方案
最迟14周 周四 提交 二次设计方案 (A2 草图纸,并应设计布置图面) 3. 深入完成设计,绘制图纸,制作模型 最迟18周 周四18:00 提交所有设计图纸 五. 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二版4,博物馆、展览馆部分 2.《建筑学报》相关文章;
3. 这个的展厅设计说明怎么写
原发布者:鄢水寒
五教大厅改造《名剑展厅》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展示设计,其针对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兵器——剑,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一个侠客梦,我也不例外,而剑客就是众多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类,其本身温文尔雅,素有君子风范,没有刀的霸气,杀气内敛,含蓄轻灵,比较其他兵器,剑更加适合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和道德准则!因此剑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这个设计的甲方是一个博物馆,博物馆要求要能很好的体现出古剑的内在文化,要让参观者不能被其他事物吸引了眼球,而一进展厅就直奔主题,同时对于展厅的装修费用要控制在二十一万元的范围内。因为这个展厅展出的是国家级珍贵文物,对安保措施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在保险库,保安控制中心,进出口安检中心,花费的造价很高,占去了整个经费的一半,而剩下的十万元在展厅的消防设施上又做了很大支出,最后用于展厅的装修的经费在七万元左右。同时这个展厅也是免费对外开放,主要对象是考古界的一些学者,以及高校大学生,而对这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主要视线还是集中在展品古剑的身上,因此对展厅的设计的限制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虽然这个展厅设计受到的不管是经费上的限制,还是业主要求上的限制,就已经非常多了,业主的要求我理解为展厅的设计不可以“喧宾夺主”。展厅的装饰是为了突出展品而不是抢占展品的视觉,这一点在和业主的交流中得到了业主的认同。因为展厅里面的六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博物馆设计说明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