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草书
本书由具有多年书法教学经验的何大齐先生精心撰写而成。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草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的笔法、间架结构、章法以及草书的款式和符号等内容。
这是一本学习草书难得的入门教材。
草书临本的选择文房四宝草书的书写技法
草书款式示范作品草书符号草书作品《十七帖》碑选
本书讲解草书的技法是以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十七帖》为范本,从笔法、结构、章法和草法四个方面来讲授。其中笔法和结构的分析完全以《十七帖》为范本,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例字加以分析。草法部分因所涉及的草书符号数量较大,《十七帖》字数有限,不能满足需要,由作者按标准草符来书写,利于认读和记忆。章法部分是根据草书章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种款式,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讲解。力求理论结合实践,有利于学员学习掌握。
何大齐,特级教师,1940年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原任北京教育学校石景山分院美术教研员。为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美术教育学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擅长中国人物画与书法创作,在人物画教学和书法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 主要著作: 《何大齐荧屏速写选集》(1996年,中国人民出版社)、《唐诗一百首隶书习学帖》(1997年,新加坡赤道风出版社)、《中学生素质教育丛书》(1997年,知识出版社)、《优秀教师思想与教学艺术丛书》(1999年,知识出版社)、《北京民俗风情画》(2001。
2. 草书为字怎么写
“为”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怀素。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的草书以篆书入笔,藏锋内转,瘦硬圆通,用笔迅疾,气势宏大。从笔迹学的角度看,怀素一生的书法线条,质地上都倾向于瘦细,和禅修苦寒的美学有很大关系。
2、第二种:书家——米芾。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祝允明。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为”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黄庭坚,出自——教审帖。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其行帮手札墨迹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
2、第二种:书家——李邕,出自——云麾将军碑。
李邕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
3、第三种:书家——唐寅,出自——落花诗册。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3. 来的草书怎么写啊
根据当前草书的发展,”来“字的草书大约70种,如下列举24中,希望对您有用。
扩展资料:
行书的起源问题,无权威的定论。历史上有归结为某个人创造之说,实际上未必是个人所能为的。只要根据已发现的实物和文献,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加以考察,就不难得出较为可信的科学结论。最初的行书,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当时不仅已出现行书,且已有行书家。
最早的行书,应是在实用中出现,是从民间开始的一种写法,如西汉末和东汉初的《居延汉简》中,那种既不是一笔一画写成的隶书,又不是章草书的书体,结体、写法的简便和点画的连带,已具有行书的特点。
但是说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演变来的,这种说法可能不很贴切。从行书发展来说,楷、行书是同时从隶体蜕变出来的不同写法,在发展过程的初期即相互影响,而行书成熟却比楷书快,草书章草变为今草也比楷书快。
从章草到今草大约到汉末、三国、西晋就已经成熟了,才有东晋以后高度成熟而艺术化了的行草书产生。
参考资料:书画百科-行书的起源
4. 彩字草书怎么写
“彩”字草书写法: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狭义指的是,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扩展资料:
1、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2、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放纵流动,类似有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类似有楷书的称行楷。
3、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因此叫楷书。
4、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