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编写县志
县志初稿的编写要坚持存真求实,科学客观;体现时代特征,突出地方特色;以类系事,横排纵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体现规律,述而不论;以事系人,生不立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视经济,注重人文,更要重视资料的收集。
在资料收集齐全之后,要反复熟悉资料,反复熟悉篇目。做到胸有成竹,先编什么,后写什么,编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文体:地方志的文体,采用规范化的语体文。
文字表述要科学,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避免文学描写,词藻堆砌。避免文言文、白话文夹杂,比如:“简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
二、体裁:方志体裁是记述体裁,古人所说:“述而不作”,“不作”就是不作直接评论,寓观点于叙事之中。上届编修《中江县志?人物传》中共列45人,其中有专家、学者、廉吏、革命烈士、战斗英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但也有劣迹昭彰的谢百城、曾望尧、吴贯之、刘庆刚等4人,详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寓“惩恶扬善”于《人物传》中。
再如《谢百城传》:写了他先期加入中国同盟会,继又参加中华革命党,后又在靖国军石青阳部作顾问,任过**总司令部咨议、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秘书、中央立法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开始,谢与阎锡山研究攻守策略,刘邓大军进入川东,谢回中江召开8次参议会,与当时的县长彭心明、县党部书记曾望尧等,组织4个临时警察中队,购买电台、枪支,全县分9个临时游击区,9个指挥所,抵抗解放中江。
中江解放后,潜逃成都,后逮捕归案,依法处决。通篇找不出评论的语言。
但读者读后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特别在此文最后用“依法处决”4字,画龙点睛地给他客观地作出了评论。三、行文:行文就是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如何表达,概括地说,就是严谨、朴实、简洁、流畅、准确等五个方面。1、严谨:严就是严密,谨就是谨慎,严谨就是尊重客观实事,实事求是。
对历史事实不作任意拔高,也不作故意贬低,更不能笔下生花。要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去展开,恰当记述人物和事件。
其次,一部志书,人、地、物名、时间和数据是大量的,最容易发生错乱,因此要认真核对,做到有凭有据,准确无误。再次,语句要鲜明易懂,不宜用语句含混、数量不清的含糊词语,例如:“面貌一新”、“圆满结束”、“逐渐恢复”等。
臆测性的词,也不可用,如:大概、可能、估计、极其、特别、差不多、最、很等。更不能用笼统的时间概念词,如:近来、近期、以前、很早、目前、至今、曾经、早些时候、当时等。
简称用语第一次要写全称,夹注简称。如:“三反”、“三支两军”、“三中全会”、“三个代表”、“生资公司”、“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就是“三反”的全称。支工、支农、支商、军管、军训是“三支两军”的全称。
不先写全称,年深日久,后人无法看懂,不知所云。用语要贴切,表达要准确,方志语言的严密,虽不象写论文那样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必须准确地反映和表述客观事物的逻辑联系。
方志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用语必须概念明确,毫不含糊。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歧义丛生,这是必须努力避免的。
2、朴实:朴实是志书语言风格的基本要求,语言要朴实无华,淳美自然,在行文中要摒弃浮辞,不堆砌词藻,不故弄玄虚,不用描写、夸张、渲染等修辞手法。如:河北省新编《井陉县志》叙述聂荣臻救日本姑娘的故事,全文是:“一九四O年八月二十二日,聂荣臻司令员派洪河槽民兵李北堂,将在西王舍救出的2名日本小姑娘(一九八O年得知是美穗子姐妹)送往井陉车站转交日军。”
全文共64字,把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经过和结果交待得清清楚楚,无一点描写和夸张。方志学家提出,不要偏尚文辞,不要妆点名胜,不要浮记功绩,不要文史混淆,不要舞文弄墨。
地方志不同于文学作品,它完全用事实说话,靠资料翔实可信而发挥功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使用描写、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不能象写论说文那样使用设问、反问等手法。
在地方志中滥用修辞,将会失去地方的语言特色,影响志书的科学性效果。3、简洁:志书语言要科学,做到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要多,该说的,一句也不要少。
句无冗句,章无赘言,不枝不蔓,不转弯抹角,做到要言不烦,文约事丰。文贵精、不贵多。
一九八三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时指出:“地方志应做到详细,同时也应做到简略。所谓详细,指它所应讲的方面都讲到了。
所谓简略,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精炼,要惜墨如金。”举个例子:有两个人同是给远方的弟弟打电报,说是他的父亲病了,要他弟弟迅速回家的事。
一个写的电文是:“父亲的病很重,你快快回来”。另一个写的电文是:“父病重速返。”
意思都一样,一个写了11个字,一个只写了5个字,字多的比字少的多花一倍多的钱。这就说明文字简洁的重要,同时也说明,文字表述必须经过提炼,犹如矿石经过冶炼捶打,才能制成各种器物一样。
用文字来表达命意,经过炼意、炼词才能成为文章。对于收集的资料不。
2. 怎样写县志范文
20年痴心收藏地方志(图) 2007年11月09日07:08 山西新闻网 襄垣县农民连利冬,20多年来怀着对地方志的特殊感情,走河南,下广东,进西藏,走遍全国,历尽艰辛,共收藏地方志3000多册,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在襄垣县虒亭镇,有这样一位农民,他憨厚朴实,不善言谈,但他对地方志的收藏却情有独钟。
20多年来,他怀着对地方志的那份特殊的感情,走河南,下广东,进西藏,走遍全国,历尽艰辛,共收藏地方志3000多册,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这位农民名叫连利冬。
他不普通的经历,见证了一个退伍军人、一个收藏爱好者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走出襄垣县城往西,大约30多公里就来到虒亭水库边上,农民收藏家连利冬的临时住所就安在一座依水而建的小楼中。
走进他那只有40多平方米的小屋,成捆成摞的书籍刹那间塞满人的眼睛。家里除了几套崭新的书柜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他告诉笔者,在他看来,物质上的清贫算不了什么,收藏的地方志就是家中的至宝。 偶然机会和地方志结缘 说起连利冬和地方志的缘分,还要从他1986年在天津当兵的日子开始。
那是一个冬天,连利冬在闲暇之余来到一家古籍书店,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武乡县志》。在众多书籍中,这册专门介绍山西家乡武乡县的志书马上吸引了他的目光。
随手一翻,还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平时就很喜欢读书看报的连利冬,欣然以当时看来不低的价格将书买下。
回到营房仔细阅读后,他发现一本县志汇聚了一个县从古代到现代,从自然到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资料,一志在手,这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人物、史料等一览无余,真是了解各地情况的一种好途径。从此,连利冬对地方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踏上了收藏地方志的漫漫征程。
从部队退伍后,连利冬回乡务农。虽然家中经济条件有限,但凭着一份挚爱,一份执著,他收藏地方志的热情依然不减。
从购买第一本县志算起,连利冬搞地方志收藏已有20多年了。这20多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随着收藏的志书越来越多,他发现地方志除了能让人了解当地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等外,还能对人进行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教育。
如果能办成一个集收藏、教育、传播地方志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地情馆,并以此来开发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每每想到这些,连利冬便充满了激情,生活中遇到再多的艰难困苦,他也从不放弃对地方志书的收藏,而是把更多时间、精力、物力都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连利冬省吃俭用,跋山涉水,通过购买、交流,现已收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类地方志3000余册,其中有好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修编的新方志,有的甚至是非常稀缺,并对研究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因此,他的有关事迹资料还被收集到2004年版《中国地方志年鉴》中。
啥也阻止不了他收藏的脚步 为了多收藏几本书,从1992年开始,连利冬便到山东青岛边打工边收集地方志书。别人回家时大多是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给孩子买点礼物,而他总是背着一大包书,打工赚的钱也所剩无几。
平时花钱很小气的他,在买书上从不吝啬,一本经过沁县老乡介绍才得来的《代县县志》,是他花2000多块钱买的。为这,家里人总是不能理解他,妻子和他不知道吵过多少回,“你就抱着你的书去过吧!”妻子火头上总是这样说。
因为把过多的心思都放在了收藏地方志书上,在妻子眼里,连利冬不是个称职的丈夫,在孩子们眼里他不是个慈爱的父亲,甚至在父母眼里他也不能算是个孝顺的儿子。为此他非常苦恼,也曾想过半途而废,再不去为此花费钱财和精力,但当他面对自己已经千辛万苦收藏到的地方志书时,一股希望尽可能收藏到更多地方志,将来办成专题收藏馆的热情,就会涌上心头,让他欲罢不能,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2000年,连利冬得到了1万元的贷款扶持,在距离自己村不到2公里的后湾水库边上,连利冬购买10个皮划艇,办起了游艇中心。经过几年的经营,游艇中心从起初的皮划艇发展到后来的脚蹬船、快艇、摩托艇,收入还算不错。
由于痴迷方志收藏,连利冬几乎把游艇的所有收入都用在了买书上。他在村里的3间土房早就该修了,却一拖再拖。
爱人的怨言,老人的唠叨总在他的耳边回响,但他从来不后悔。他说,在收藏地方志书上,家人的怨言让我非常惭愧,但却没有阻止我的脚步。
只要我有口气,就会把地方志收藏坚持到底。为了买书,连利冬节衣缩食,生活非常简朴。
他不抽烟不喝酒,外出时一把水壶一个干粮袋就是他的行囊。他总是穿着几件洗褪色的衣服,连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添件新衣服了。
到了旅游旺季,连利冬和妻子每天守在湖边,拼命赚钱积攒资金,而到头来他又把大部分钱用在了购买地方志书上。妻子对他的这种行为虽说一肚子埋怨,但在他的坚持下也只能默许。
到了淡季他就外出购书,留下妻儿守家,这几乎成了他雷打不动的生活轨迹。 困苦使他愈挫愈勇 谈到收藏的经历,连利冬的心里好像打开了五味瓶,其中的酸甜苦辣一涌而出。
为了收藏,他尝尽了人间的多少艰辛,就是自己都难用言。
3. 怎样写一份关于乡镇的简史
首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其次,惩恶扬善,教育后人。 第三,保存史料,流传后世。
那么,如何写好村史呢?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史与县志大同小异,可以参考县志篇目来写,但是村子的地理位置有好有坏,规模有大有小,历史有厚有薄,经济有快有慢,人口有多有少,情况各有不同,可以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收集到的资料情况来构思,不能千篇一律。
但是有些主干的东西是必须写的: 一是概述和大事记:介绍一下本村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让读者对本村有个基本的了解。大事记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述本村的重大事项,比如何时建村,那年发生过什么大事,村里的大事记与县里不同,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哪年开始打井机,开始种植水稻,哪年修的那条路,哪年发生自然灾害,哪年上电,哪年有的电视,哪年安的电话,谁第一个买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谁第一个买的手机,谁第一个买的彩电,谁第一个买的汽车,谁第一个买的电脑、安的宽带,等等,这些对于县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可以算是大事了。
二是建置沿革:何时建庄的,有什么来由,需要交代一下。比如抚宁县最大的村子卢王庄,据传是唐太宗东征时有位姓卢的大将过此,见此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就将家属迁到此地定居,叫卢各庄。
明朝永乐年间,王各庄的大户人家将女儿许配给卢家,并迁到此地居住,因而改名卢王庄。据说,留守营镇原来叫孙庄和郭庄,明朝末年,辽东总兵吴三桂、冯守业屯兵留守于此,故改名留守营。
今留守营镇宋庄一带,唐太宗东征时筑城于此,因临近洋河南岸,取庄名阳河庄,分洋河宋庄、洋河马庄、洋河王庄、洋河赵庄、洋河丁庄、洋河郭庄等。清康熙初年因洋河发大水,冲毁堤坝,就将县城东察院门前的两座石狮子移镇于河岸。
民国以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这些村子独立成村,去掉“洋河”二字了。而且清朝末年还曾于此地置洋河堡,解放后改为宋庄乡,后来又并入留守营镇。
又如留守营镇樊各南、樊各北原是一个村子,原名叫樊葛庄,据说有姓樊的和姓葛的两个大姓,后来姓葛的人越来越少,就叫樊各庄了,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就分为南北两个村了。 三是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道路交通、山脉河流等。
还要介绍本村所属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比如我的老家榆关镇铁官营村,距离北戴河、深河、榆关都是八里左右。
清朝乾隆初年属于临榆县北戴河堡,解放后才划归榆关镇的。 四是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矿山、旅游、商业服务业等等。
有没有农场、工矿企业。包括土改、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到生产队,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等等。
比如留守营镇潘官营屠宰场、宏都实业集团生猪屠宰加工情况,台营镇干涧岭的香椿,留守营镇七里涧的花盆等等都可以写写。 五是政治组织建设情况: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团员、妇联、民兵等组织从建立到现在,主要活动情况、主要人员变动、工作业绩等等。
以及历届政治运动情况简述及评价。 六是军事建制、布防、主要战事等。
比如大新寨镇界岭口、驻操营镇九门口等都是军事重地,历代战事不断,历史记载也较多。驻操营镇董家口、板厂峪、城子峪长城,石门寨镇傍水崖古战场,还有台头路(今台营镇)、石门路(今石门寨镇)都是明代军事重镇,都应该大书特书。
但有的村子可能没有这些就可以省略。 七是文化艺术、文物古迹、体育卫生等情况。
比如石门寨镇浅水营中村的古银杏树,抚宁镇白果树村的白果树,驻操营镇板厂峪村的明代砖窑遗址,深河乡蚂蚁沟的古驿站遗址、临榆县政府旧址,杜庄镇温泉堡的汤泉寺等都是几百年的历史遗存,应该不吝笔墨。 八是古今人物。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而村史也主要突出写人。古今知名人物,好坏善恶都应写。
既包括本村人,也应写从本村走出去的那些人。当今村干部、企业家、英模人物、能工巧匠、教师、科技人员等等。
特别是要写村里的大家族。如抚宁县东街明朝嘉靖年间出了兵部尚书、宣大总督翟鹏;下庄管理区下庄清朝初年出了惠应诏、惠占春、惠延祖、惠世溥四代总兵官;榆关镇榆关村马氏家族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出了个武状元叫马鸿图、武解元、武进士马遇春,武举人马壮图、马雄图、马鹏图等,威名远扬。
清代乾隆年间抚宁南街的单氏家族,是如何发家的,又是如何败落的,现状如何等等。也可以写反面人物,如抗日战争时期,抚宁西街出了大汉奸赵子恒,欺压百姓,卖国求荣,罪大恶极,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处决。
九是民间习俗。包括节日、方言、民间谚语,婚丧嫁娶,生活饮食习惯等。
虽然本村生活习惯差不多,但是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生活习惯就会变化,只有当时记下,才能让后人了解。一个村的习惯与另一个村的习惯可能不大相同,当代民俗与古代民俗不同,此地民俗与彼地民俗不同。
要把它们之间的差异写出来。 十是文艺。
包括民间故事传说,诗词、散文,历史文献记载,重要事件、人物和地名考证,新闻媒体报道等。如据清雍正四年《林氏家谱》记载,我的老家原叫铁官营。
4. 怎么写抗震救灾志县志
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一闭上眼睛,我就反复的想:我可以舒服的躺在床上,吃饱喝足盖着被子睡觉,可就在几千公里之外,就在同时同刻,很多人正在被冰冷沉重的楼板和砖头压着,在残垣断壁的缝隙中挣扎着,他们的心或许正在慢慢绝望,或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苦苦等待着救援人员。
我不知道那种自己动弹不得,疼痛和寒冷一并袭来,只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心情有多么的难受!!! 地震之后,我才终于明白,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就那么几秒钟, 一切都完了!美丽的家园变成残垣断壁,几十年盖出的城市变得面目全非,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曾经的欢声笑语变成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但我们一定要坚信,这次灾难会很快过去,请相信:我们有为了护住4个孩子,而用自己坚强的身躯抵抗坚硬楼板的谭千秋!我们有不顾自己性命安危,为了多救几个学生而跪下的英雄!我们有救死扶伤,即使失去了亲人还坚持在前线的白衣天使,我们有纷纷捋起袖子,伸出手臂,为灾区献血的人民。
只要我们中华民族将爱心凝聚,我们就会变得强大而不可战胜!我不知道奥运年的中华大地为什么这么多灾多难,但我相信灾难不会将我们摧垮,一次又一次袭来的灾难只能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使我们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看黑夜无法吞没黎明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