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出几个会意字
析 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
伐 甲骨文从戈从人,表以戈刃砍人的头。本义是砍杀。《说文》据小篆释形为“从人持戈”,非是。
及 甲骨文从人从又,表一只手把前边的人抓住。本义是赶上逮住。
光 甲骨文从火在人上,表人头顶上有火光照耀。本义是光辉。
只 甲骨文从又持隹,表捕鸟在手。本义是猎得禽兽。为后世获字初文。《说文》释义为“鸟一枚也”,是后起义。
秉 甲骨文、金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执持。
疒 甲骨文从人从爿。爿象床形,为“牀”之初文。人旁或有数点,象人有病出虚汗。本义是疾病。小篆人讹作一。
宗 甲骨文从宀从示,表示室内置示(即神主)。本义是宗庙。
毓 甲骨文从女从倒子,表妇女生小孩,本义是生育。为“育”字之初文。
男 甲骨文从田从力。力象耒形。表示用力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
妇 甲骨文从女持帚。表示从事家务劳动,侍箕帚的女性。本义为妇女。
从 甲骨文从二人相随,本义是相听从。
2. 写几个会意字
(1)“莫”字。
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
隶变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
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
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隶变以后,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每”字[1] 3) "射”字。在篆书演变为楷书时就走了样,“射”字右边的“矢”变成了“寸”,本来“射”会意一个人拿着一支弓矢,意思就是要把弓矢“射”出去(弓矢肯定不能像刀剑等武器一样近距离攻击目标)。
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 〔仆~〕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 〔无~〕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编辑本段异形叠罗汉式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
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破体会意字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虽然有相声解释说,这是妇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这文字游戏,不是字源分析。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中才能看出。
这个“?”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 ”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寒”字再比方说,东西南北的“东”字的字源,也只能从繁体字中才能分析出来。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习惯于写繁体字的人常因简化字不易看出字源来非难汉字简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即使现在还使用繁体字,有多少人能分析出它们的字源呢! 会意字是合体字,会意的方法比象形、指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会意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某些局限。可是它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
首先,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含混、不确定、不准确的。例如:“莫”是日在草中,表示“日暮”,怎么就不可以理解为“日出东方”?“休”表示“人在树旁休息”,怎么就不可理解为“人在树旁劳动”?第二,代词和虚词没法合意,很多抽象意义也没法会意。
例如:代词“我”、副词“很”,怎么会意?“编辑本段辨别 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来示意的造字方法。会意字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合体的,二是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
否则,不能看作会意字。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
类指事类,谊同义, 同挥,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据相关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内在或外在关系作导向。
会意造字法冲破了象形、指事的局限,扩大了造字的范围。象形和指事造字多只能对单一的、静态的事物(包括人)而进行图形示意。
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又不是孤立和绝对静止的,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彼此关联,就形成了人世间和自然界的种种行为和现象。要为这种种行为和现象造字,象形和指事显然不能胜任。
于是古人采用了这样的手法:把表示有关事物的文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让人们通过经验和意识来体会其中的意思(即字义),这就是会意造字法。例如休字,从人从木,甲骨文作休,从这两个文的组合方式,表现出了人与树的关系----人倚树下。
“背靠大树了乘凉”,人们根据在野外劳累之后常于树荫下上憩的经验,就能理解这是休息的意思。 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
会意字是“合文”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为构件的复合体,所以会意字可以拆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独立表意的文。独体的象形字不可拆开自不待言,就是合体的象形拆开之后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
指事字似乎可以拆开,可拆开之后一部分是文,另一部分却是指事符号也不是文。这是表面上的复合体与独体区别。
实际上构成会意字的文与象形、指事单独使用的文是有本质不同的。单独使用的文只表示相对独立和相对静止的人或物,,不与他人他物相关联;而构成会意字的人或物,则不再处于独立和静止的状态,它们彼此之间必定存在着外部或内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新的有机体、表达一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