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教案时,学情分析应该写什么
学情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原有知识的分析。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
二、学生现有认知能力的分析。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状况,弄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归纳的内容,教师可少讲,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学机会,对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便可多费些工夫讲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分析。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
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学生的情感分析。
情感因素,是教学设计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五、学生的身心特征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2. 教案如何填写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反思:在我进行学情分析时很是笼统,感觉是闭着眼睛走路,撞到哪里算哪里,从不知道原来分析学情也是有知识结构的。
3. 教学设计中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首先从整体课程出发,分析课程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然后进一步把课程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对各部分进行精细分析,搞清每个知识点的课程结构和各种价值,然后分析学生学习该知识点的心理特征、思维障碍等,从而熟悉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最后设计好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同时也进行学情分析,是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应该知道要关注学生情况,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都不同,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4.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情分析应该怎么写】
学情分析全班共有27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6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一学期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1、有的同学做题不按要求做,马马虎虎,不听老师读题,出现很多提前做,做错的现象.2、学生区分形近字、形声字比较困难,在作业中对字的书写不够规范.3、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看,培养能感悟、会理解、有思想、善交流的人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4、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如字迹工整、认真.在考试中,很多的错题者都是因为没有审清题的要求、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本特点.5.部分学生由于地方方言的影响,不能区分前后鼻音及其正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