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剧本具体格式
如果主角是太阳小草(拟人化的手法),当然是可以写成"人物:太阳,小草"的,就比如《善良归家(独幕话剧)》里就是这么写的“人物:善良、金钱、地位、权力、时光老人。
”因此剧本的主角可以是物,甚至可以使抽象的名词,只要根据需要来写就行。 下面我具体谈一下剧本格式, 剧本格式: 1.写在前面的话: 介绍人物(所有) 比如: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雷雨》) 人物介绍要有名字,身份,有时还要年龄,生平简介(如《茶馆》),性格特点等,有利于演员进一步把握角色的特征。 介绍“景”: 景是指具体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的地点等,在《雷雨》中就将四幕的布景都做了介绍。
2.正文: 第N幕 人物(本幕出现的):…… 时间(具体):…… 地点:…… [幕启: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开幕的布景,人物的动作 XXX:(XXX的动作)……对白 [可以是不同人物的动作 ——幕落 有时会有旁白或独白,以()的形式写在相应位置 PS:像《哈姆雷特》一类的外国剧本对戏剧格式就要就不高。 网上的一些我也都看过了,稂莠不齐,所以我也不拿来糊弄大众, 以上就是剧本的格式,全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得哟~~~· 参考《哈姆雷特》《雷雨》《茶馆》《善良归家(独幕话剧)》,这可不是随便Ctrl C+Ctrl V 《哈姆雷特》《雷雨》《茶馆》之类我就不多说了,我来举个比较独特的例子: 善良归家(独幕话剧) 时间:寒冬的一个早晨。
地点:一片茫茫的荒原上。 人物:善良、金钱、地位、权力、时光老人。
背景:善良被人们扔到了一片寒风呼啸的茫茫荒原上,那儿荒无人烟,只有善良一人在无边 无际的荒原中走着。(画外音:善良正急切地想着回家,想着回到人们的心中。)
[突然远处有一辆奔驰轿车从良身边急驰而过,金钱上,善良似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善良:停车!停车!(满怀希望地招着手。)
金钱:你是谁呀?为什么在这半路上挡我的车呢?(边说边探出头来。) 善良:我是善良啊!我也不知道被哪些人扔到这儿了,你能带我回家吗? 金钱:(大惊失色)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为没有你才筑起了一座金山,如果有了 你,我的金山不垮才怪呢!你去找别人吧。
(说着一阵烟似地跑了。) 善良叹了口气,只好又继续一个人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上艰难地走着。
[远处有一辆宝马骄车向着善良飞奔而来,地位上,善良似乎再次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善良:停车!停车!(边喊边用力地挥着手。)
地位:你是谁?为什么在这儿挡我的车呢?(说着停车开了车门。) 善良:我是善良,不知被哪些人扔到了这荒原上,你能带我回家吗? 地位:(非常吃惊)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为没有你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如果有了 你,我的地位怎么保得住呢?你去找别人吧。
(说着风一样地溜走了。) 善良长叹着,只好一个人继续在茫茫荒原上艰难地走着,眼眶里不由涌出了委屈的泪水。
(画外音:伤心的善良能不能回家呢?) [远处有一辆红旗轿车从善良身边急驰而来,权力上。 善良:停车!停车!(善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挥动着沉重的双手。)
权力:你是谁啊?怎么这样狼狈呢?(慢慢地摇下了车窗。) 善良:我是善良,我被人们抛弃了,你能带我回家吗?(语气已经近乎乞求了。)
权力:(大怒)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为没有你才有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有了 你,我怎么保得住它呢!你还是呆在这儿吧。(话一完就不见了。)
[善良仰天长叹,一屁股坐在地上,两眼泪汪汪的,冻得直发抖。突然,一位老人出现在善身边,并给善良披上了一件大衣。
时光老人:孩子,穿上吧,请跟我一道回家吧。 善良:(惊奇)您是谁? 时光老人:我是时光老人,是特地来带你回家,把你带回人心中的。
善良:您为什么要帮我?先过去的三位都很怕我,难道您不怕我吗? 时光老人:因为只有我知道你才是最宝贵的。 [在他们一道回家的路上,时光老人指着路边四轮朝天的三辆车哈哈大笑 时光老人:你看,他们没有你,金山再高也会垮掉,地位再高也会掉下来,权力再大也不会 持久。
我正是因为拥有了你才能长留世间,世间只有你才是永恒的!(剧终) 综观全文,有以下几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立意高远。剧本做到了把较抽象的事物人格化和具体的事物抽象化的统一,剧本中的金 钱、地位、权力虽是抽象的,但作者一联系生活实际就具体化了;尤其是金钱、地位、权力抛弃善良的结局、时光老人的言行,再加上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出人们需要善良,善良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这一主题。
这比那些空喊口号的文章要深刻得多,立意也高远得多。 二、形式新颖。
文章用剧本的形式写成,而且在布局上、表达上都很符合剧本的要求,有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的交代,有供演出的舞台说明,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具有个性的人 物对话,有矛盾冲突突,真可谓是别出心裁,表现了作者较深厚的文学功底。 三、构思表达精巧。
作者以其丰富的想像力,编述了善良被抛弃又回到人间的故事,巧妙地 设计了四个具体的场景,在这四个场景中情节和语言都富于变化。
2. 剧本简介,急求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它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出发点.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比较著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剧本原著,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会修改出一份不同于原著,有著详细注记、标出在剧本中某个段落应该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剧本,这样的剧本叫做“提词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此外,剧本是完整的演出脚本,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舞台演出脚本只有简短的剧情大纲,实际的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在场上临场发挥,而这一种脚本则称为是“幕表”。
著名剧本
国内:曹禺的《雷雨》、《北京人》、《卧薪尝胆》(后改名为《胆剑篇》),《王昭君》、《原野》
老舍的《龙须沟》、《茶馆》
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武则天》
国外:易卜生 《玩偶之家》
剧本的创作者
剧本的创作者叫做编剧,或尊称为剧作家。
剧本的内容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一个典型的剧本例子如下:
公馆一室内
王妈:(小心翼翼地)小姐,您还是得注意身子,就吃点东西吧。
赵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妈下)
剧本的结构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如“佳构剧”。
剧本的分类
按照应用范围,可分为: 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等,小说剧本,相声、小品。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 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还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者不适合演出,动作性不够.被成为"案头剧""书斋剧".欧洲19世纪的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创作过很多这种戏剧形式的诗歌,但只能提供阅读,不适合上演.所以在戏剧创作中,剧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应该在剧本的创作中处理好剧本的文学性和舞台性.因为戏剧演出才是最终目的.没有演出和观众的戏剧谈不上是戏剧.
3. 剧本怎么写
教你如何写剧本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
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
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
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
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
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
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4. 怎样写剧本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
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
一、条式结构 众所周知,传统的戏剧结构是根据主题、人物性格来组织戏剧冲突和安排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段。它是戏剧创作的重要一环,是按照戏剧规律来结构剧本的。
由于生活本身是有节奏有规律向前发展的,反映在戏剧冲突上的结构必然形式一条由冲突动作所引起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亦即启承转合的情节链,而且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种结构的特点,表现在分场上。
整个戏就是一场一场的戏组成的,若干场戏组成全剧,而且每一场有一个小高潮,若干个小高潮形成大高潮。 传统的戏剧结构,既然是以戏剧冲突的发展为依据,又少不了冲突对立两个方面贯穿经络的对立人物和一个中心事件。
因此,它是纵向发展的,不妨称之为条式结构。 二、团块结构 团块结构,顾名思义,它的情节是横向发展的,是同纵向发展的条式结构大相径庭的。
它几乎全剧没有明显的大高潮,因为它不是以外部冲突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物意识活动进行结构的。还有一些剧作,全剧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没有比较完整的情节。
更看不到冲突对立到底的人物。有的只是几个生活片断或几组不规则的情节。
这些剧作,在场景之间毫无因果依存关系,在结构上显得很不规则,然而它又“形散而神不散”,段落之间却具有十分讲究的必然内在联系。通常都不分场和幕,所以称其为无场次戏剧。
这是由不同题材内容和不同作家的构思所形成的。 团块结构,当前流行的有如下两种形式: 1、散方式结构。
这种戏剧结构类似文学的一种体裁——散文的结构形式。这类剧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开,又自然而然地结束。
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发人物的真实情感。它写事写人只选取几个看似零散的侧面,但却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这类剧作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场与场之间没有必然的依存关系;特点之二是没有强烈的高潮和结束;特点之三是没有完整的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中心事件;特点之四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时序横向发展,很少用“闪回”,属于时序结构。 2、心理结构。
这类剧作的戏剧结构就是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在叙述方式上不同于条式结构,也不同于散文式结构,后二者一般均按时间顺序进行。
心理结构则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进行。所以也叫时间交错式结构。
它的特点:其一,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物内在感情的剖析,以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它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没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戏剧高潮。
甚至连时间顺序也不规则,更多的是人物意识活动。其二,追求叙述上的主观性。
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以此进行布局和剪裁。 这种结构之所以不遵循时间顺序,把现在和过去互相穿插起来,并能让观众理解,是依据了这样一条原理:人物心理活动(回忆、联想、梦幻等)是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
剧本格式 第 N 集 每个场景都以这样的格式 场景1, 地点: 时间: 天气(环境): 该场景内的情节简要说明(200字以内): 角色名字:(可以用粗体也可以用斜体,但要统一): 如下文: -奔翔- [动作说明] (动作说明需加大括号),如果可以需要突出主观镜头或客观镜头,在动作说明前如果是角色的动作,则需要在动作说明前将该动作内的主要角色动作置于动作说明之上。 如:-奔翔- [镜头里出现一双大大的脚。
镜头向上仰视,显出主人公大大的形体,身着西服装束,手提着小小的公文包。保持镜头平行后移,以主人公的动作表示他在行走。
] 对话:对话格式为:奔翔:对话内容 如需特殊说明,可在对话后用“[ ]”加动作。 其他说明:每一页代表动画片的1分钟,不管这页长与短,到下一分钟全部换页。
注意事项:对话不能书面语言,需要富有幽默,对于剧本,若没有对白也要让观众看明白说什么。 再补充几点: 1、剧本的主旨:所谓剧本的主旨就像小时候写作文一样,都有思想中心,那么剧本的主旨,也同样,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要先确定自己的主旨是什么,你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中心又是什么? 2、剧本的基本要求:有些新人很容易把剧本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另一种文学作品-------小说。
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忌讳的,小说和剧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小说是属于文学作品,是以作者的方式去抒发一个故事,包括作者的情感、抒情、内心描写都会出现在小说里,虽然剧本也是文字构成,但它不单单是文学欣赏,而是戏剧艺术,剧本剧本是供电视剧拍摄使用的蓝本。 电视剧剧本一般一集字数在15000-18000不等。
电影。
5. 剧本的格式是怎样的
(1)剧本开头列出了剧本名、时间、地点、人物。
(2)整个剧本以对话的形式
(3)剧本的中间用中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例如剧本《半截蜡烛》:(节选)
【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 (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啊?
伯诺德夫人 (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对吧?(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
6. 写剧本的格式是怎样的
剧本格式:
1.写在前面的话:
介绍人物(所有)
比如: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雷雨》)
人物介绍要有名字,身份,有时还要年龄,生平简介(如《茶馆》),性格特点等,有利于演员进一步把握角色的特征。
介绍“景”:
景是指具体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的地点等,在《雷雨》中就将四幕的布景都做了介绍。
2.正文:
第N幕
人物(本幕出现的):……
时间(具体):……
地点:……
[幕启: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开幕的布景,人物的动作
XXX:(XXX的动作)……对白
[可以是不同人物的动作
——幕落
有时会有旁白或独白,以()的形式写在相应位置
PS:像《哈姆雷特》一类的外国剧本对戏剧格式就要就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