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结语的怎么写 举个例子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本报由七月二十五日起推出「内地生在香港」系列专题,今天暂告一段落。
我们先后采访了高考状元,更多的是加入投资银行、期货、公关或教育等行业的十几个留港毕业生(分别见八月十五、二十二日)。他们不只是过客,在寻梦香江的过程中,这里也成了许多人的第二家乡。
(可以说,香港的多元文化,成就了他们,他们也丰富了香港的文化内涵。问题是,这里拥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多元的机会、国际化的氛围,香港人有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进而贡献祖国?)
括号内即为新闻结语
2. 给一篇校园新闻,导语怎么写,结语怎么写请举例说明
一、什么是校园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那么校园新闻也就是学校里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它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校园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校园新闻同一般新闻一样,结构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隐含在主体当中. 例文: 崖子初中开展“学案导学”观摩课活动 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崖子初中开展了“学案导学”观摩课活动. “学案导学”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完成“学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制定上课学案,然后,同年级教师互相听评课,排出名次.第二阶段,优化“学案”.教导处组织有关人员,对在第一阶段听评课中取得第一名的教师进行二次听课,并通过评课,进一步完善、优化教案.第三阶段,应用“学案”.教导处对优化的学科学案,进行统一安排,由相关教师在相关班级实讲,其他教师进行观摩 .第四阶段,研讨总结.每节课后,学科组便组织本学科全体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在肯定优点、分析缺点的同时,也讨论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学案导学”,调动了学生预习、掌握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案导学” 观摩课活动促进了教师课堂授课水平的改进,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崖子初中的素质教育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1、标题浓缩核心内容. 新闻的标题就如人的眼睛,要能传情达意,表达出新闻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吸引读者了解详情.例框内的标题是“崖子初中开展‘学案导学’观摩课活动”,有的新闻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但不可缺少的是正标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写校园新闻采用一个正标题也就足矣.现在很多读者爱浏览新闻的标题,标题新颖别致,就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标题对新闻来说,非常重要,“题好一半文”,也就这个道理. 2、导语扼要揭示核心内容,先声夺人.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主要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什么,制造适当气氛,使读者乐意读下去.它要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以便先声夺人.例如框内的新闻第一段就是导语,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开展了一项什么活动及其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性. 3、主体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例如框内新闻的第二段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阶段叙述了“学案导学”的进行过程,可以说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语言简明. 4、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不喧宾夺主.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例如框内的新闻就没有出现背景. 5、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 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一般有对事实结果简要概括,对主要内容进行评论和根据报道的内容提出希望三种形式.例如框内新闻的最后一段就是结语,它阐明了开展“学案导学”这项活动的事实意义.可以说语言简洁明了,一语点破在素质教育下“学案导学”的实效价值. 三、如何写好校园新闻 1、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说在校园里,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非常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活动中的重要信息,便可以撰写成一篇新闻. 2、所选角度要新颖.同样都是思想大解放,我们就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抓住我们单位独树一帜的做法,标新立异地真实报道出来,这样叫别人看了,就知道我们单位在家是如何做的,以及所取得的效果.尤其现在提倡创造,我们就应该从“新”的角度出发,报道出这则新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3、要有“磨劲”.新闻写好以后,要经得起考验,不能为这则新闻而胡编乱造,给人一种虚假之感. 4、要有反复修改的毅力.新闻写好以后,一定要多读几遍,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驾驭能力”就不能写成“驾御能力”,这样给读者易造成歧义,理解不透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5、要勤于练笔.作为我们老师来说,都不是一个专业的新闻记者,想写出一篇优秀的通讯报道,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平时多练练笔,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3. 写新闻调查的结语的方法是什么
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 华,因此,它的结尾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 一、概括全文,明确主旨在结束的时候将全文归结到一个思想的立足点上,例如《关于某某钢铁 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的结尾:某钢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 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才能 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某钢的做法 为国有企业实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经 营向集约经营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这样的结尾,提供了清醒的理性认识。 二、指出问题,启发思考如果一些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作者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只要把问题指出来,引起有关方 面的注意,或者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
三、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在揭示有关问题之后,对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如1999年11 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专题调查《人情消费,让人如何承受你!》就写 了一个建议性的结尾:在人情消费已成风气的情况下,制止大操大办单靠哪个人、哪个单位很 难从根本上奏效。
遏制人情消费,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倡导社会新风,是 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 倡新事新办,勤俭持家,厉行节约。其次要制定社会规范。
建立约束机制, 对人情消费进行引导与管理。三是严格稽查。
对大操大办甚至借机敛财的人 要严肃处理或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提出了三条建议来解决人情消费的严重问题,措施切实可行。
4. 新闻怎么写
一、把握新闻报道的特点 1.要吸引读者的眼球。
新闻报道的题目非常重要,要突出报道最重要的内容,让读者从题目就可以了解到报道的主要内容,因此,题目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读者的地方表现出来,同时语言要简洁。有时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往往写得富有诗意、富有韵味、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对报道的主要内容体现得还不够,这就需要在标题下面再加上一条副标题,交代所报道的主要内容。
如:例文2的主标题是“让爱洒满校园”,提炼并升华了该篇新闻报道的主旨,副标题是“全校师生献爱心捐助患病学生”,则点明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2.要交代事情的结果。
新闻报道的开头要交代事情的结果,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这样,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了解所报道事情的情况,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产生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的兴趣。如:例文1《古朴宜人的精神家园》的开头:“从刚刚结束的赣榆县‘十佳校园’评选活动中传来捷报——实验小学荣登小学部榜首。”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便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让读者大致了解了报道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关注事情的过程,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3.要写清事情的经过。
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讲下来。一般说来,新闻报道要交代清楚六个“何”:何人,新闻的主要人物是谁;何事,发生了什么事情;何地,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何时,事情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何故,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事情的进展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
如:例文4《不能让一个同学落下》,新闻的主要人物是班级的同学们,事情是徐乐同学放学时下楼梯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了小腿骨折并住院治疗,同学们为了不让徐乐落下功课,成立了一个辅导小组,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徐乐同学变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级也获得了那张鲜红的奖状。整个报道清楚地交代了六个“何”,让读者全面了解了事情的情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要富有鲜明的个性。新闻报道的语言要简洁凝练,内容要真实可信,叙述要流畅自然。
新闻报道实际上还是一种很富有个性化的行为,表达要富有鲜明的个性。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写,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读者需要的方式去完成,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如:例文3《师生共奏和谐曲,校园处处见真情》,小作者撷取了班级生活中的两个片断诠释了报道的主题,把师爱生、生爱师的动人画面展示在读者的眼前,该篇报道无论是从行文的结构上还是语言的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二、捕捉和谐校园的典型 1.环境的和谐。
当我们走进校园时所看到的一切,到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我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美丽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和谐校园风景线。
我们可以从学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进行报道,把读者带到那美丽、和谐的校园中去。 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我们创造的人文环境。
一张张学习标兵的照片,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一排排内容丰富的画廊,一块块精心设计的板报,一句句富有人性化的提示语,一条条催人奋进的校训……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我们的汗水,凝聚着我们的智慧时,就更能激发起我们的自豪感和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我们还可以从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方面进行报道,让读者感受到和谐校园散发出的那种浓浓的人文情怀。
2.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给了我们心灵的启迪,给了我们知识的甘霖,我们要全身心地去感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包括师生关系,还包括同学关系。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保持良好的心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我们可以捕捉校园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那感人的事迹作为报道的内容。
3.文化的和谐。一个和谐的校园,还有那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
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所有的同学都能在“读书节”中品尝阅读的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它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这个独特的视角进行报道,来展示我们校园的和谐。
三、注重表现和谐的细节 无论我们从上述的哪个方面入手,都要注重细节。并不是说要进行新闻报道,就一定要报道那些惊天动地的事情,报道那些催人泪下的事情。
我们要善于发现细节,从小事谈起,以小见大;注重细节,从细节入手,于细微处见真谛。细节,就是身体不适时,一句暖人的问候;细节,就是同学之间的真诚相处和无私帮助;细节,就是低年级同学犯了错误后老师的宽容;细节,就是我们鞋带散了后,老师伸出的双手;细节,就是我们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那鼓励的目光……而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正是和谐的真正含义,报道出来才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