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楷书写小字怎么写
楷书写小字就是写小楷! 学习小楷有很多的碑帖,小楷有魏晋时的写经体,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代《灵飞经》、《善见律》,褚遂良的《黄庭经》,元代赵孟頫的《鲜于墓志》,明代祝允明的《洛神赋》,文征明的《千字文》等等,都可作为学习小楷的范帖。
学习书法第一应注意的是要持之以恒 。在这个基础上要想学习好毛笔字,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64656235方法。
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选正确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七紫三羊”毛笔。
在选择笔峰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选正确的纸张: 初学书法益用毛边纸、元书纸,有一定成绩后再用宣纸。
毛边纸是江西出产的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黄色,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四川产的毛边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黄色,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
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为练习实惠品种。 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
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
主产于富阳市。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
特点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
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
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适合写小楷。
正确的临帖方法: 学习书法要继承前人的经验,首先要选好临写的范本,即选帖。选帖即是拜古人为师。
我国历代优秀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在学习前人的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在结体运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规律,创作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受人喜爱,使他们的作品千古不朽,成为后人学习书法入门的楷模。
后学者掌握了他们这套写字的规律,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打好基础,从事书法艺术就能登堂入室了。因此,选帖很重要。
选好贴,就要恭恭敬敬地学,学得惟妙惟肖,即称为“入帖”了。有人怕学像了就跳不出来了,产生疑虑,其实是不必要的。
正如明代倪苏门在《书法论》中所说:“必须取古之大家一人为宗主,门庭一定,脚跟牢把,朝夕沈酣其中,务使笔笔肖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种嫡派,纵有誉我、谤我,我自不为之动。”如果朝三暮四,就会影响基本功的练习。
到了确实掌握了一家书法的规律,字字写来确是“此种嫡派”,那时候你的基本功力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书法的结体和笔法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提高对书法艺术认识的基础上,然后多找几家书帖,临习研究,知其长处和短处,加上其他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就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出帖”了。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
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
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
“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
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
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
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
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2. 楷书“小”字怎么写
楷书“小”字的写法如下图: 笔顺读写:竖折钩撇捺 拼 音:xiǎo 部 首:小 造字法:象形 总笔画:3 五 笔:ihty 词 性:形容词、名词、代词、动词 结 构:单一结构(独体) 反义词:大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大小 小桥 小人 小马 小的 小孩 小象 小鱼 小说 小米 小草 小道 小心 小鸟 释义: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
矮~。短~精悍。
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
~题大作。~打~闹。
3.时间短:~坐。~住。
4.年幼小,排行最末:~孩。 5.谦辞:~弟。
~可。~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
6.妾:~房。 出处: 1.小,物之微也。
——《说文》 2.小往大来。——《易·泰》。
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3..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4.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5.受小球大球。
——《诗·商颂·长发》 6.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楷书“小”字怎么写
“小”的三个字帖,分别是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写的,供你参考。
4. 小字怎么写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所以苏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显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练习.定能打下坚实基础,裨益终身,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