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的篆体字怎么写
鱼的篆体字写法如下图:
鱼,读作yú,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一种水生脊椎动物(鱼),即《说文解字》所谓的“水虫也”,后引申为形状像鱼的东西等义。
详细释义:
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
2、姓。鱼姓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姓氏,鱼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35位。
3、“渔”的古字。打鱼,捕鱼。如:鱼船、鱼户
相关组词:
飞鱼、带鱼、鱼虾、小鱼、鱼网、鱼片、金鱼、甲鱼、鱼竿、墨鱼、钓鱼、鱼鳃、鱼饵
扩展资料
鱼的行书写法如下:
词语解释:
1、金鱼
读音:jīn yú
解释:鱼类。由鲫演化而成。一般体短而肥,尾鳍四叶。可供观赏。
2、鱼师
读音:yú shī
解释:
(1)管理渔业的官吏。
(2)水鸟名。又名鱼狗、鱼虎。
3、鱼与熊掌
读音:yú yǔ xióng zhǎng
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选择不能优柔寡断,有舍有得,更为珍贵。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孟子说:“鲜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只好舍弃鱼而取得熊掌呀。“
4、沈鱼落雁
读音:shěn yú luò yàn
解释:本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后世用“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二出:“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译文: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极美容貌。
2. 鱼的隶书怎么写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
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3. 渔字的金文和小篆怎么写
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1a3dfa3d0ef41bd5da06e0f064eaadfd/a6efce1b9d16fdfac872dbf8b48f8c5494ee7b8d
这是小篆
|发布于2009-06-19 11:46
4. 甲骨文鱼篆书有什么关系吗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约公元前1500—约公元前1100)。
甲骨文象形的意味最为明显,是以表形为主、表意为辅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文字之根,中国书法之源,书法的篆书之袓。
甲骨文指殷商时代王室刻在占卜用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文字。由于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称为“甲骨文”。
又因为主要是商王室占卜的记录,所以也称作“卜辞”。又因其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此地在历史上曾是殷商王朝的故都,即“殷墟”,故甲骨文又称作“殷墟文字”。
当时举凡祭祀、征战、婚姻、疾病、狩猎、风雨晦冥、年成丰欠、时日吉凶、分娩男女等,无一不卜,以贞吉凶,并在甲骨上刻写卜辞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所出的是商王盘庚迁殷至纣亡近二百五十年间的遗物,它既是研究商代文化的宝贵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实证。
早在秦汉、隋唐时代就曾出土过甲骨文,但是未能引起世人的注意。直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为王懿荣、刘鹗发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近年又在西周发祥地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地区发现一批周人甲骨文。 目前出土的甲骨文总数多达十余万片,单字总数有五千多个。
甲骨文大多用刀刻成,少数手写而成,朱墨并见有的刻后填朱,多数只刻不填。甲骨文字规整而美观,大者径逾半寸,小者细如芝麻,笔法方圆并用,古朴烂漫,变化多姿。
邓以蛰在《书法之欣赏》中说:“甲骨文字,其为书法抑纯为符号,今固难言,然就书之全体而论 其悬针垂韭之笔致,横直转折,安排紧凑,四方三角等之配合,空白疏密之调和,诸如此类,竟能给一段文字以全篇之美观,此美莫非来自意境而为当时书家之精心结撰可知也。 ”有人将甲骨文的风格分为五期:一、盘庚至武丁期,书风雄浑。
二、祖庚、祖甲之世,书体工整凝重。三、廪辛、康丁之世,书风颓靡草率。
四、武乙、文丁之世,书风粗矿,劲峭多姿。五、帝乙、帝辛之世,文字规整,一丝不苟。
近百年来,国内外甲骨文研究成就卓著。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己完成集甲骨学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精选甲骨五万片,是研究甲骨学、甲骨文的比较完备的资料。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和甲骨文一脉相承,这条文字发展的长河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很多字在甲骨文中就己经定型了,它们的音、形、义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