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师资力量”怎么形容
形容“师资力量”的词语有:雄厚。
1. 师资力量 [ shī zī lì liang ]:可以当教师的人才,《老氏》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说者》曰“善人,有不善人,然后善救之功著,故曰‘资’。
2. 雄厚 [ xióng hòu ]
基本释义:指人力、物力等非常充足
3. 近义词:
浑厚 丰富 丰足 厚实 健壮 建壮富厚 强壮
反义词:
稀缺 微薄 薄弱 单薄
4. 造句:
该校有实力雄厚的一队。
再说当时谁都知道格罗姆实力雄厚。
唯有财力雄厚的军官,才能担任此等职务。
通用公司是个大公司,实力雄厚,一两次灾难还能顶得住。
现在要赫脱出面来提名选我,本身便说明赫脱在党内实力雄厚。
2. 怎么用高大上的语言介绍师资力量
1.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
2.“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
3.“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
介绍:
老师尊称为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肩负责任:
老师职责首先是育人。先成人,后成才。教知识,只记得一时,而育人,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人师表,答疑解惑。
名言: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3. 为学莫重于尊师。
3. 介绍学校师资力量的新闻稿
(一)学校新闻的概念 学校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学校当前学习与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学校内部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学校新闻,是学校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与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二)学校新闻稿的特点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
学校新闻,要求报道学校真实的事实。 2.实证性 实证性,就是说学校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
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应交待人、事、时、地、因果、怎样、意义等七个要素。 3.及时性 学校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述。
这就要求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 4.开放性 学校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
学校通讯员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要把握好新闻其开放性的特点。 (三)学校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1.善于捕捉 要写出好的学校新闻,就要善于捕捉蕴藏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题材。
要注意深入教育实践与教育生活,留心各种各样的校园事情,将新的分析思考写进“新闻手记”。 2.勤于采访 学校通讯员的实践,实际上就是采访的实践。
采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通讯员的采访要想顺利进行并获得效果,就要学会拟写采访提纲,找准采访对象,注意采访方式。
3.精于构思 获得采访后的真实情况,就要精心构思,动手写出学校新闻稿。一篇学校新闻稿立什么样主题,选取什么材料表现主题,材料的详略处理与先后安排等等,通讯员都得一丝不苟地精心构思。
4.疾于运笔 运笔要“疾”,不仅仅是从时间上要求快,而且须快中求好。 二、学校通讯稿的写作 (一)学校通讯的概念 学校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里的教育教学事件或师生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校报、校园广播常用的文体。 (二)学校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学校通讯有四大特点: 1.真实性。
2.客观性。 3.时间性。
4.形象性。 (三)学校通讯的分类 1.按内容分 学校通讯一般分为学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 学校通讯分为一般学校记事通讯、访问记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四)学校通讯的写作 1.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2.材料要精选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学校教育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3.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教育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
当然,写人也离不开写事。
4.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华师音乐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组,1929年筹备初建,1930年开课。1932年4月举办首次年度音乐会,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1953年正式命名为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系主任陆华柏。1986年3月,恢复重建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正式成立,闫国宜任系主任,并于同年开始招生。2000年,音乐系在“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新拓展了“音乐表演”专业。1997年开始招收音乐硕士硕究生,2001年获国家音乐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6月,“音乐学院”成立。2009年建立“湖北省音乐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获国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院设有声乐系、钢琴系、器乐系、理论作曲系、舞蹈系,一个音乐研究所、一个中国合唱艺术研究中心、一个湖北省音乐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艺术实践和社会教育部、一个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拓展基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学院注重“外引内扶”,广纳国内外艺术和学术英才,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学、表演和研究人才。国外有来自于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海外人才,国内有来自中央、中国、上海、沈阳、武汉等专业音乐学院优秀人才。现有教职员工99人,其中正教授11人,副教授28人,讲师26人,各系、所、部、室都拥有一支专业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有敬业精神和学术影响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还陆续派遣专业老师到欧州、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的音乐院校进修学习,他们学成归来,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音乐教学和表演水平,现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10人。
学院在“艺术与学术并进,质量与特色双赢”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实践“教、学、研、演一体化”的综合发展模式,在音乐教学、艺术表演与学术研究上,获得全方位发展,成果累累。学院教师在国内各类音乐艺术表演、创作比赛中屡获大奖。其中,张介甫教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园丁奖”;陈朝汉教授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湖北省屈原奖;田晓宝教授获得全国金钟奖,由田晓宝指挥的“天空合唱团” 在维也那获得第18届国际舒伯特合唱比赛特别大奖,并于2008年获得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类大赛银奖;由李鸣曦、于璐编导的大型舞蹈《大地的双手》获得第六届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金奖,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由张逸编导的群舞《梦与鸟飞》获得全国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三等奖;张凝、熊静文双钢琴获“珠江杯”全国首届高校教师钢琴比赛三等奖、詹艺虹获得优秀奖;曹冠玉获得第十四届全国文化音乐作品创作优秀奖。同时,一大批科研成果涌现,如韩勋国教授承担的教育部研究项目其科研经费达到150多万元;李方元、臧艺兵、韩勋国等教授的科研成果发表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主要刊物上。近年来,先后有一批国内外知名歌唱家、钢琴家、作曲家和学者来学院演出及学术交流,如:周小燕、严良堃、殷承宗、郭志鸿、赵晓生、李秀英、施鸿鄂、朱蓬勃、王耀华、贾达群、德国的万巴赫、魏兹、美国的布雷兹、法国的费拉东等。
音乐学院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他们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取得了多项大奖。就在近五年,学院学生获全国性大赛金奖3个,银奖4个,铜奖8人,在省市级各种艺术比赛获金银铜奖共154项,获湖北省奖项86人(其中一等奖36人)。在全国“珠江杯”五项全能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学院毕业生约有15%以上供职于专业表演团体。如总政歌剧团、湖北省歌舞剧院、湖北武警总队文工团、河南省歌舞剧院、青岛乐团等。还有大部分毕业生在大中专院校、文化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工作单位从事教学、音乐编导、主持、管理等多种职业.
其中代表有:中国上世纪50年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藏玉琰;原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杨瑞敏;教育部艺教委员会委员、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社会活动家邱刚强;国家一级指挥易培坚;90届毕业生黄华丽,曾获文化部 “96年全国声乐比赛”金奖,现为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已成长为我国优秀青年女高音歌唱家;2007届毕业生万莉、梁译元分别获得第十一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铜奖,并应邀参加了央视“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出,梁译元还获得中国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大奖;2009届毕业生汤俊军获全国校园歌曲大赛金奖等。
5. 幼儿园师资力量配备承诺怎么写
如何保证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保教质量,幼儿园要保证质量,求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要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教师培训,通过在园内开展各种观摩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园内教师的业务能力。另外,园内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用幼教新知识、新理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同时,幼儿园要加强与其他园所的交流与观摩活动,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观摩活动、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为幼教工作者提供发表意见、互通信息、探讨问题的机会,使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众所周知,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质量。因此,幼儿园只有提高保教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得到家长的认可,才能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第一,幼儿园应以“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对家长承诺做到“微笑服务,周到服务”,通过优质的服务,为幼儿园赢得良好的信誉。第二,在提高保教质量上,幼儿园应把实施素质教育和创办特色教育结合起来,不能为了求特色而忽视幼儿全面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以游戏为主进行教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既要面向全体幼儿,也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和个性都得到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