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材料作文怎么写
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2)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
2. 高中的材料作文怎么写
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3. 高中材料作文怎样写才好
一些地区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已由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逐渐转移到材料作文的设置上了,一些同学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当成话题作文乱写一气,导致偏题、跑题,失了不少的分数,以致高考场上严重失利。
究其原因,是不懂得高考材料作文怎样写或怎样写才好。笔者就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谈高考材料作文,供高三师生参考。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
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个的,有时则是一系列、一组的。 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
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
材料作文可分为传统的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两大类:传统的材料作文是要求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多角度立意,要求往往是“请根据上述材料,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等等;而新材料作文往往是在材料中提供可以立意的点很多,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发表见解,要求往往是“上述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上面几种说法各有其道理,你是怎样认为的”等等。 究竟怎样才能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呢? 无论是传统的材料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其实写法都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要求上略有不同罢了。
要写好高考材料作文,首先要仔细地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几种可能的观点。如果是多篇材料,则要从中理出他们的相同点,抓住主要矛盾。
材料作文的材料较多地来自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它们往往反映了现实的某个方面、某些问题,所以材料作文中,论点的提炼一定要有现实意义。对这些观点的提倡或者批判,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现实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客观现实,力求写出的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难以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疑难之症。其实写好材料作文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然后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审题 “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仔细斟酌。
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传统的话题式”材料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新材料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
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构思 “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首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当然其他散文、小说等文体就另当别论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
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
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写作 “五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好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
4. 高考新材料作文怎么写
(1)引:开头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3)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结: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开头引材料从材料切入,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中间联材料说理议论的时候用材料的主旨或关键词来贯穿、衔接,如果能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镶嵌进去,那么会使文章与背景材料融合得更为紧密;
结尾再扣材料,使材料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又体现出文章对材料的引申、丰富和升华。
开头的写法:
先概括引述所给材料的内容,稍作分析引申,马上在第一段的结束处(或另起一段)亮出自己的中心观点句。
5. 如何写材料作文
首先,弄清命题特点。
这种给材料作文的方式同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寓言,可以是故事,可以是漫画,还可以是表格等)身上,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文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发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更能引起各方面对作文内容的重视。这种命题形式,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不仅达到了命题者的意图,而且受到了一致好评。
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材料作文以“材料”为范围。这样在这种材料作文中,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
考生的作文在材料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无疑,这是在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范围内提出了审题的限制性要求,也就是在发散性中强调了限制性。
总之,这种材料作文的形式、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具有极大的思维空间张力。 其次,关注取材范围。
在弄清了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后,还要关注材料作文的取材范围,以便在复习备考中“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从近两年高考的材料作文题目来看,考生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A、关注现实生活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甲卷关于“国民图书阅读率”的材料作文,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首次低于50%,这一调查结果正式公布于2006年4月21日。这些数据是从20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取样的,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意义。
又如2007年全国卷Ⅰ(河北、河南、陕西等省用)的材料作文,图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孩子的“家庭”“学校”“社会”却认为“出事了吧!”这种生活现象,讽刺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等)的生活现实。 B、关注创新意识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乙卷关于“乌鸦学鹰”的材料作文,文题在寓言故事最后增加了让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情节,从而暗示对这则寓言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即把乌鸦当做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
又如200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宁夏等用)的材料作文,它取自20世纪初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发明创造裂而不碎的汽车挡风玻璃的故事,它符合当前科技创新的需要,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C、关注诗歌联想 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的材料作文,它引用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哲理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要求根据读这首诗所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又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以及对这两句诗的解读,要求考生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D、关注祖国语言 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的材料作文,它列举了在汉语里“三”所构成的很多词语,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要求考生根据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又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有关“母语”的材料写作文,从而引导考生认识母语的无比重要,感受母语的博大精深,热爱母语的精美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