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幼儿园自理能力的目标怎样写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
由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以及手部动作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幼儿生活自理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仅包含在"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中,而且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以及"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这两个目标中也有所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健康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括地将《指南》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括盥洗、排泄、穿**和鞋袜、整理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内容。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监狱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以及隔代育儿情况较普遍的现状,《指南》在相关教育建议中特别之处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包办代替,为此,幼儿园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只有家园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宝宝的自理能力指的是哪些
为宝宝上幼儿园做准备: (1)日常生活中多与邻居接触,与邻居的小孩玩耍和交往,让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为过集体生活作准备。
(2)加强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会自己洗手洗脸,吃饭,穿**,独立睡眠等。这样入托或入园后,宝宝可少碰到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3)了解一下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要求。入园前就让宝宝在家照这个作息制度生活一段时间,入托后会更快地适应新生活。
(4)入托前几天多带宝宝到幼儿园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让宝宝喜欢和向往集体生活。家里的谈话要围绕幼儿园的优点,也要和宝宝讲讲入园的道理,鼓励宝宝自己愿意去托儿所或幼儿园。
3. 幼儿园自理能力比赛的奖状怎么写
住特点,针对性强,少点批评,鼓励为主,给人信心。
家长喜欢的评语:切中“特征”,言辞中肯批评要委婉一点,很多时候,同一句话不同方式说出来效果也会不一样,比如爱动的小孩,整天坐不住的那种,或者爱东摸摸,西瞧瞧,拆东西研究的小孩,你可以写 “动手能力强,但要注意动静结合”玩游戏的时候爱抢玩具的孩子可以这样“你是个善良、可爱又能干的小男孩,你喜欢来幼儿园,喜欢玩游戏,和别人一起玩时会让着别人……”这样不是很好吗?一般来说都可以写“上课较认真,吃饭、午睡的习惯好。自理能力也加强了……”成绩不好可以“老师希望你以后多练习画画,折纸、多看些图书,增长自己的知识。
有事情找老师帮忙,老师会帮助你的。让自己变得更能干,可以吗?”总之以不伤害孩子心灵为主要目的,但也要达到目的,加油哦~希望对你有帮助~。
4. 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
给幼儿干活的机会 一个什么事都给幼儿全包办的家庭,是培养不出有能力的孩子的。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幼儿有机会做事。
幼儿劳动不外乎是参与吃、喝、拉、睡等生活的活动,再加上做游戏、玩玩具、穿衣以及帮助父母做一些小事(如摆筷子、搬小椅子、送报纸、拿拖鞋。 等)。
幼儿参加这些活动,能促进他全身的骨骼、肌肉等系统得到较快发展,促进眼、手、足动作的协调一致,促进大小脑的发育,促进情绪和智力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在这样的亲身尝试中,培养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了小小成功带来的喜悦,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性和爱劳动的品德。
如在饮食方面,幼儿可以学习自己用勺吃饭,饭后自己擦嘴,自己去拿杯子喝水,准备开饭前的小椅子,分发筷子等。在卫生方面,可以让幼儿自己学会洗手、擦手、洗脸等。
在穿衣方面,让幼儿自己穿脱袜子等。又如妈妈在购物时,可牵着幼儿,在超市或商场里,给他介绍各种商品,让他认识各种商品。
2.从简单的地方入手培养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应该让幼儿从简单的事做起,这样幼儿才会树立信心,提高自己做事的兴趣。如学习脱穿裤子时,最好从衣服穿得较少的夏天开始,从易于脱穿的裤子入手,这样幼儿才会较快掌握,保持学习的兴趣。
当幼儿做得不太好,甚至很差的时候,父母不要批评,而是要用温和的语气耐心地对他进行指导。 家长要言传身教,多做示范,多让幼儿练习,看到他成功时和他一起高兴,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3给幼儿穿有扣子的农服 在宝宝帮助娃娃穿衣服的基础上,学习自己穿上前面开口有扣子的衣服。让宝宝先套上一只袖子,将另_胳臂略向后伸入另一袖内,然后将衣服拉正。
孩子往往不会系领口的扣子,让他先把衣服下方两边对齐,系上最下方的扣子,逐个往上系。领口的扣子可由家长帮助系上。
学习用的衣服应 宽大些,避免穿后面系扣子的衣服。 4。
让幼儿学会自已洗脚 宝宝长大了,会自己洗脸、洗手,也应当学习自己洗脚。 在洗脚之前将拖鞋和干净袜子放好,将肥皂放在顺手之处,准备盆、毛巾和温度适宜的水。
指导宝宝脱去鞋袜将脚放入盆中,用肥皂将脚趾缝、脚背、脚后跟都洗干净,用毛巾擦干,穿上干净袜子和拖鞋。鼓励孩子自己将水倒掉,清洗盆子,把毛巾和肥皂放回原处,将鞋袜收拾好。
让孩子自己洗脚,一来学习自理,二来可理解让大人低头弯腰去照料自己的辛劳。总之,不要总认为宝宝什么也不懂,什么也做不了。
幼儿生活 自理能力的形成,与家长的引导是密切相关的。 。
5. 如何训练宝宝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主要包括自己穿**、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
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4岁孩子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岁的孩子要求穿**迅速、整齐,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