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理念怎么写
设计理念必须要以人为本,针对客户年龄、职业、爱好、文化层次等特点,根据客户主观方面的个人喜好,“因人而异”。
范例: 设计理念 一、服装名称:紫色纯情 二、设计师:常意娟 任军婕 三、灵感来源:以简约而不简单为主题,紫色为主调,搭配纯洁的白色,给人以高雅的感觉。 紫色抹胸上衣搭配白色裤子,展现出时尚与快节奏生活的都市女白领风范。
紫色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完美地展现了女人温柔、浪漫、甜美的特质,所以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尝试紫色的装扮。像春天缓缓绽放的花儿,温婉、含蓄……好莱坞的女明星们穿上紫色礼服,更加鲜亮迷人,流露高贵的女性之美。
设计一词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比如:工业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广告招贴设计、服装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等等,其意思也不一定相同; 但就衣服的设计来说,是指为了某一种用途提出的独特创意,进而把脑中的构想具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以环保材料做素材,以人体为对象,塑造出美的作品。 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观者所能看到的色彩与形态,亦指眼睛所不能看到的的作品表现方法、内部工艺等等。
那些认为服装设计仅仅是画时装效果图的想法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设计者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衣服如外形、领围线、分割线等等作如何处理的构想,而应该像一位电影导演一样,立于创作的中心,统筹规划,使服装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2. 平面设计的理念是什么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
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
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
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
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是一
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
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
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
3. 设计理念怎么写
设计说明也就是设计理念,写好设计说明,并在文字中表达的自己独特的设计想法是优秀快题设计的必备要素。然而很多人对于设计说明的长篇大论不知所措。主要为以下三个部分:
1、分析概况
围绕基址所处大环境进行分析,表明人流来向及周围所需提供的生活服务类型,并阐述针对基地内部需要处理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后对场地的景观环境设计进行准确的功能及性质的定位。
2、设计来源
设计来源,设计的思路及画小房子是如何构思,为什么会画这个房子。颜色说明,描述所用颜色的用意,比如绿色:环保,健康,无害等,以及颜色给人的感受,比如舒适啊放松心情什么的。
3、阐述设计思想
设计的主导思想以“保护生态、文化传播、美化环境、便民简洁”为主、充分发挥绿地效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设计思想,透过小房子能让人想到什么,整体的空间感描述,房间的整体规划是按照什么格局,这样的设计有什么涵义所在。所有设计说明要有一个中心点,由中心点向外扩散,再由外聚焦到这一中心点。
注意事项:
1.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大小相同的东西,由于远近不同产生大小的感觉,近大远小。在平面上一样,面积大的我们感觉近,面积小的觉得远。
2.利用重叠表现,平面上一个形状叠在另一个形状之上,会有前有后、上下的感觉,产生空间感。
3.利用阴影表现,影的区分会使物体具有立体感觉和物体的凹凸感。
4.利用间隔疏密表现,细小的形象或线条的疏密变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3623164化可产生空间感,在现实中如一款有点状图案的窗帘,在其卷着处的图案会变的密集,间隔小,越密感觉越远。
4. 平面设计的理念
A、平面不平 二十多年来,我自己有过很多幸运的事。
比如在我吃这碗饭之初,偶然在旧书摊上买过一堆“TIME”杂志,这是永远令我感到兴奋的回忆。因为那时我正被眼花缭乱的设计弄得五迷三倒,无师可从,这堆旧杂志让我开了眼,见识了正点。
认真阅读TIME杂志,一切有关平面设计的技巧都囊括其中,而且毫不张扬,温文而雅,为抄袭者提供了大量改头换面的空间。我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很多来自这堆旧杂志。
“平面不平”是我对平面设计中画面效果的一种理解,很多人把它叫做版式、构图、结构、形式感…都可以,我喜欢把话说得简单。拜读了很多好的设计后,我感到设计师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着“不平”的效果。
即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质上(比如纸张等),努力拉伸视觉空间。这一理论,画家塞尚早我们一百年就开始尝试了,并已作到了极致。
令我很感叹的是一百年前最不商业的令人类恐慌的艺术变革,一百年后却变成了最最商业的平面艺术,多有意思。 这一空间概念涵概了自然空间感受与矛盾空间感受。
随设计师的爱好、版面要求、视觉冲击需求、自由选择。现在已经没有很多人大惊小怪了,但无论展现自然空间感受,还是矛盾空间感受,设计师所使用的技巧(或称元素)是有规律的。
把它们归纳在一起也有一大堆。比如:打洞;夸张暗影效果;使用极具真实性与质感的图象;实物元素与绘画元素的对比使用;利用色彩之间的反差效果;利用线与色条的叠压效果;利用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字的叠压效果;文字之间大小比例关系的对比等等。
因为篇幅所限,不作细解,今后可将范例作品与理论文字对照比较,一目了然。 B、色彩中的音乐 色彩是平面作品中的灵魂。
想运用好它一定要了解一些纸张与油墨的知识。不同纸张与不同油墨的组合,会产生出绝对不同的效果。
但我们与画家的区别是:平面设计师手中的颜料只有四管儿,但它可以依靠网点的疏密特性,调和出所有我们可感知的颜色。这真是一项神奇的发明,作为印刷技术的原创民族我们感谢德国人。
利用网点与纸(白色)的配合,我们才能让油墨显得更均匀、鲜艳和干净。但这只是技术上的事,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对色彩的运用还要更多的依靠灵性。
我常希望身边的设计师朋友们能学习一些音乐,这并不是故弄玄虚,用音乐的理论解析色彩真是简单直白,这是我的发现。 a. 基调 首先懂得音乐的人都知道在乐器上找不到一个固定的音,音符“1”随调式改变着位置,不同的调式传达出不同的感情,适合着不同的乐器与人声。
这与我们运用色彩的道理是一样的,整幅画面的基调与情绪是通过画面色彩的冷暖传达出的。但从小我们头脑中的色彩冷暖关系就是固定的。
红色偏暖,蓝色偏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如同音符一样,颜色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转换着调性(冷暖关系)。懂得这一道理,蓝色也可以被我们??&渲染成暖洋洋的样子。
因为屏幕的关系,平面设计师已经不习惯给颜色以文学式的命名,比如洋红、群青、湖蓝,取而代之的是更简单,更直接的4个数字。这很好,符合商业时代或叫数码时代的要求,是个机械式的要求。
对色彩调性化理解是对平面设计师灵性的训练。 b. 和弦与旋律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玩乐器的朋友都懂得另一个道理,无所谓哪一个音好听与难听,音符一定要放到一起去,才能叫音乐,否则“叨”“叨”“叨”一直按下去一定是噪音,“叨”“咪”“嗖”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和弦“C”。
这好比颜色中红蓝白的搭配一样,永远和谐。和弦可以继续往里添加新的音符,比如加个“来”这个和弦马上变了情绪,变成了一个7和弦。
如果把“咪”换成降“咪”就更是大相径庭地跑到蓝调里去了,就好像在红蓝白的组合中,配上紫色或桔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和弦一直可以添加音符进去,成为9和弦,13和弦……在色彩上就好比我们常说的高级灰。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会更直接地理解颜色是应该分组使用的。这些组合的基础应该向和弦C、D、E、F…一样,有一个最原始的搭配,设计师想不断变化,就在这些组合里求变吧。
你一定要把没关系的颜色放在一起,就象”发“和”希'谁也不挨着谁,两者之间没关系,你的画面一定平淡;如果你一定要把敌对的颜色放在一起,准会难看。运用和弦的道理去理解色彩,你会立刻跳出色彩贫乏的误区,发现眼前可用的颜色太多也太美了。
合理搭配的色彩组合把画面的视觉空间不断拉伸,让画面不仅绚丽而且厚实,这就是色彩和弦的作用。 但仅仅有了和弦就能成为音乐吗?不对,音乐还需要旋律,没有旋律的音乐不好听。
那么,平面作品的旋律是什么呢,它是我们眼睛观看一幅作品的过程。一幅招贴也罢,一本宣传册也罢,都存在着一个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最需要人们看到什么,记住什么,回味什么的问题。
这些就构成了平面作品的旋律,让观众的眼睛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休息,最后停留在哪个地方,这是设计师最需要动脑子考虑的问题。 c.节奏 根据我的建议,长时间以来,我的设计助手们一直在总结、记录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
从名家的作品中,从各民族的图案里。
5. 平面设计的一些理念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二)、平面设计的术语: 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三)、平面设计的元素 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
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
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关系元素来决定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4.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平面之路 设计的学习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你都将面临挑战与被淘汰的可能,正如,想要造就伟大永远不可能是以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达到的一样…… 第一节:你确认你要进入这一领域吗?--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
第二步:你会画草图吗?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第一位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着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 第三步:你还缺少什么?缺少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太多太多,你还是问问自己吧!不管如何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最关键的是让你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你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步:“我可以开始设计了吗”?当然不行,你要设计什么?正如你要开始玩游戏了,你了解游戏规则吗?不过你不用担心,你已经进入了专业自身的学习,同时也意味着你才刚刚开始,你将不折不挠,不浮躁不抱怨、务实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步入这一领域。
我们以标志设计为例,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背景知识,标志的意义、标志的起源、标志的特点、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艺术规律、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构成的手法、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为什么可口可乐会红遍全球;为什么我们渴望穿Lee牌牛仔裤?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对我们周围的视觉环境满意吗?问问自己,你的设计理想是什么? 第五步:你能辨别设计的好坏,知道为什么吗?上一步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你已经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你有时困惑、有时欣喜,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你需要学会规则,再打破规则。 第二节:你能成为优秀出众的设计师吗?--对设计师的要求 1、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B、发明创造的能力 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
6. 平面设计理念
广告平面设计理念
对于设计,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发明。二是革新或称之为改良。首先“发明”是从无到有,根
据人们的真正需要,创造一种或几种真正的功能 。如果只是对产品的外观、形态、性格等方面进行改
变,那只是在发明基础上的“革新”。إ
所以这涉及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用的一种材料--塑料,早在19
世纪初(BBC于1825年)就出现了。可以说,有很多发明是科学走在前面,而技术的产生却在其后 。再
讲一个例子:大约2000年前,古罗马的一个皇帝带兵征服了土耳其。他的士兵发现那儿有一种石头能用
来燃烧取暖,这就是“石油”。在拉丁语中是“石头”的意思。二千年后的今天,石油已成为我们的主
要能源之一。إ
那么,是科学先于技术,还是技术先于科学呢?我认为,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有时是科学在先,
经过研究、发现、发明,然后科学的运用变成技术。有时,在人类的生活中,产生一种需求,一种技术
最后经科学家转化为科学。石油如果没有发动机的出现,也不会有象今天如此广泛的使用。这说明材
料资源的运用取决于机械的发展,反过来,又对机械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是一个辨证的关系。这说
明一种生产的过程(材料、能源的过程),与一种好的材料导致好的产品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好的材料、
好过程、好产品互为的关系。同时好的产品又取决于好的结构、好的功能。إ
这又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问题。它指的是从人类最早的、有序的、有组织的、有效率的一生产组织方
式,一种结构化产业。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同样的标准、尺度等进行塑造,这种由师傅设计,工匠营
造的生产方式,早在古埃及就已开始了。再如现代的“福特”,在美国上了第一条自动化汽车生产线,
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生产线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另一个问题是,装配线上的工人来
自完全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如何使他们在同一生产线上工作呢?从组织管理角度讲,生产装
配线是比较合适的。所以福特装配线不仅是技术的要求,也是人的组织化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多种关系的
要求。إ
设计师把“产品”称为“产品”,而企业家可能把产品称为“产品”或“设施”,经济学家称为“
货物”,这说明一个产品有不同的功能,也有不同的使用者。产品存在着多样性,这种多面化、多样化
的认定,是根据人的不同的需求决定的。例如,汽车的出现是由于发动机的发明,后来发展成为“汽车
的社会”,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汽车的发明会带来的影响,现在看来象一种寄生的“细菌”,由汽车
引伸出新的道路枣维修厂枣维修工还有高速路……都和汽车有关。إ
以上说明如何评价发明创造的重要性,以怎样的尺度来衡量发明创造的重要性。任何事物都处于系
统之中,而系统对人类的生活最重要。如汽车从发明、发展到定型,是从1885年到1980年,在这个过程
中,我们看到今天所有围绕汽车并与之有关的方面,及以后的发展,都与增加汽车的能力,打破对人的
限制有关。人们希望无限制的旅行生活,无限制的发展。但这些都在变化。如汽车的“异化”使人被汽
车所限制。将来汽车可能不再用汽油。而用氢光等能源方式,成为新的系统,汽车转而为其服务。汽车
在80年代以前拥有最大的销量,而今天已不再可能,将会被新的销售所取代。产品如何更容易的为人所
使用呢?越标准化、越复杂的技术越不容易控制,反对社会有更大的控制。象现在的系统很好使,很舒
服,在某种程度上越不容易控制,越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