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2. 小孩上网成瘾如何给他写一封信
尊敬的孩子:
也许你不曾看到电视新闻上有一档“拯救网瘾少年”的节目。在节目里,主持人旗帜鲜明的呈现他的立场:即对于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都要负起责任,帮助他们走出误区。而不是仅仅对网络游戏横加指责。游戏是为人消遣用的,游戏在那儿,在电脑里,在网络上,它只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快乐、刺激、陶醉和胜利之后的喜悦,任何人,只有在自己内心里认为需要的时候才会找它,将游戏唤醒,与它一起共舞。但少有人会认为伴舞者有罪,就像诺贝尔发明了火药,它为工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他不会为炸药用于战争承担责任,因为那是需要战争的人的选择。
此刻的你也许还不知道网瘾的危害,但请你多看一下这档类型的节目,多关注一下这些网瘾对他们的伤害,以及他们改过自新后的悔悟。相信现在的你还不曾觉得会有所后悔,但一旦你后悔了,那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与其后期后悔,不如现在悬崖勒马。期待你的改变,期待你用行动解除网瘾。
x x x
2016年x月x日
3. 写一篇关于网络成瘾的作文,谢谢
网络成瘾谁之过
在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开始走上网络化的道路。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里,网络带给我们的益处可谓无微不至。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网络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难以自拔。这究竟是为什么,真的全部都是青少年的过错吗?我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
由于网络的普及,上网变的轻而易举,越来越多的家庭安上了互联网。不仅仅是青少年,家里的大人也喜欢上了网络。可以说,网络上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查不到的。但是,由于一个行业---网络游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界。导致很多人--不仅仅是青少年学生开始没日没夜的“奋斗”,最终走上了歧途。
有些大人们说这全部都是网络游戏运行商的错,其实不然。世界最大的网络游戏聚集地并不是中国,而是韩国。然而中国却成为世界上网络游戏消费最高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知道的大人们又发话了,这不全是你们学生们的“杰作”吗?在这里我要反问一句,学生们的钱从哪来?难道学生会生钱吗?显然不会。那么,支持他们的钱从哪里来?还不是从你们这帮家长手里要来的吗?姑且不提点卡钱,光是上网钱就需要投入大笔金额。家长们可能会说道,那你说不给怎么办?我们这帮学生会用各种借口索取钱财。好,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青少年学生为什么会去选择上网?是网上的世界很精彩吗?是的,做为青少年学生的一员,我不得不承认网上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是,现实的世界要比网络世界精彩的多。面对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为什么人们会去选择网络那虚拟世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网络里可以得到满足,而且你只要有所付出,就一定会得到相对应的满足。而当今青少年偏偏缺少的就是这种满足感。学生这一特殊时期应该在学习中寻求满足,而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漏洞--应试教育就让许许多多学生在一次所谓可以决定人一生命运的考试--高考中失去了后半生的幸福。然而这样的学生并非学习不好,有些只是在高考中由于心理因素而使自己发挥失常。但是应试教育并不会给这种学生机会,他们便被淘汰了,变成家长眼中的废渣。他们不甘心但是却无计可施,于是便在网上漫游,最终走向了歧途。
上面所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类人,还有一类就是家里人给予的关怀太少了,而我的朋友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家里人由于他学习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料而“放弃”了他,成天一回到家就骂他打他。也许家长可能认为这样会使他回心转意,但是,他已经不是小学生了,已经18岁的他自然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而由于家长的放弃他不得不选择另一条道路走自己的人生,于是他找到了网络。他发现,在网络里,有人会关心他今天过的好不好,有人会关心他的一切,于是,他便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
以上说了两类人,大家都可以看的出这些人都是因为社会和家庭的关系而走向没落。我并不否认有些人家庭环境不错社会环境也不错的人也会走向网络痴迷化的歧途,但是那类人只会被人耻笑,不会得到人们的可怜。写此篇文章,只是希望当人们看到时,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关心一下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中国会减少很多网络歧途的人,中国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