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记录怎么填写
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记录应按实际情况写即可,具体包括时间,地点,哪些领导及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表达对贫困户的关心,鼓励贫困户等。
注: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43034
1、**扶贫办有个扶贫开发系统,县级以上扶贫办大多有查询权限,建议去当地咨询是否在档或扶贫政策。直接向相关人员咨询。
2、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进行确定的。
村委会有扶贫对象民主评议和票决的会议记录及代表签名,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扶贫办有扶贫对象审核的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县扶贫办对乡镇上报的扶贫对象信息资料进行最后把关,确保没有争议或争议解决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统一建立县级档案,并按要求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系统。
3、“贫困户的建档立卡”是指贫困户信息进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简称“建档立卡”及业务系统不对贫困户开放查询功能,目前贫困户无法登录网站查询。不过有些地方开放了查询功能,大家可以以当地出示的公告为准。
扩展资料:
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应动态了解掌握所帮建档立卡贫困户具体生活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根据了解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详细、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帮扶措施。
要强化帮扶责任人对于各项帮扶政策的了解和知晓度,帮扶责任人要清楚掌握各项扶贫政策,准确把握扶贫政策的扶持对象、适用条件、补贴金额等相关内容。结合《烟台开发区精准扶贫手册》,做好扶贫政策宣讲,让结对贫困户清楚明白政策规定。
帮扶责任人要清楚了解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底,可参照贫困户家中存放的脱贫实录,重点了解身体状况、子女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时间等基本情况。要认真填写《烟台开发区精准扶贫手册》和《精准帮扶责任卡(副卡)》,做好记录。
落实“三清三明六个一”走访要求,因户施策,逐户落实,让每一户贫困群众过冬有干净保暖住房、有取暖设备、有御寒衣服、有节日食品。帮助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打扫住宅和庭院卫生、清洗衣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烟台开发区召开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题会议
2. 精准扶贫走访入户应记录哪些内容
精准扶贫走访入户应记录内容:要求干部走村入户,将农民的家事、苦事、愁事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登记,建立台账,动态跟踪,不定期督查。
正文
在走访当中不能按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工作,要采取颠倒法,他们下班我们上班,利用他们的午餐和晚餐时间,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登记了解他们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不能机械地走访,比如个体户一般生意比较繁,走访时要不影响其经营,切不可以自己为中心,只顾方便自己,不顾及经营户的感受,否则不仅走访工作的效果会大大降低,甚至引起经营户的反感,必然会遇到“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走访,来了解自己辖区管理现状和社情民意动态。
因此,每次走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要围绕主题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走访具有针对性,便于及时地了解社区动态信息,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助推了保障贫困残疾人脱贫制度的建立。**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下称“两项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2、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可以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下的贫困残疾人脱贫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扶持下,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较好落实。5年来,有超过500万的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 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记录怎么填写
按实际情况写即可,具体包括时间,地点,哪些领导及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表达对贫困户的关心,鼓励贫困户等。
注: 1、**扶贫办有个扶贫开发系统,县级以上扶贫办大多有查询权限,建议去当地咨询是否在档或扶贫政策。直接向相关人员咨询。
2、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进行确定的,村委会有扶贫对象民主评议和票决的会议记录及代表签名,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扶贫办有扶贫对象审核的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县扶贫办对乡镇上报的扶贫对象信息资料进行最后把关,确保没有争议或争议解决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统一建立县级档案,并按要求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系统。 3、“贫困户的建档立卡”是指贫困户信息进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简称“建档立卡”及业务系统不对贫困户开放查询功能,目前贫困户无法登录网站查询。
不过有些地方开放了查询功能,大家可以以当地出示的公告为准。
4. 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谈话记录怎么写
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谈话记录:主要写矫正人员的具体住址,联系方式,家中情况,几口人,都在哪工作,重点谈话内容,心理咨询,家中困难。
正文
这几天,对村里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
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
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
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
2、走访对象签字,联系电话,然后根据走访日志中的内容进行归纳继而采取相应措施。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
5. 怎么写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谈话记录
主要写矫正人员的具体住址,联系方式,家中情况(几口人,都在哪工作),重点谈话内容(心理咨询,家中困难。。。)、越详细越好在附上走访时的照片,相当完善的备档。
拓展解答社区民情台账主要情况应该怎么写 :
“台账”通俗地说就是“流水账”,就是明细记录表。要求干部走村入户,将农民的家事、苦事、愁事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登记,建立台账,动态跟踪,不定期督查。内容包括农民家庭基本情况、收入状况、反映的问题等多个项目。
例如:七里乡市县下派干部民情台账
姓名 下基层地点和时间 走访群众人数 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和诉求 解决情况 备注
陈建根 2010.12.9到七里村委会 1 下边村排水站年久失修,希望更新 正在和建筑商沟通
2010.12.13 到七里街 2 进村公路的管理问题要解决 已经和村委会沟通,解决了
2010.12.14到七里村委会 1 因病致困,希望得到帮扶 正在沟通
2010.12.15到村委会 1 因病致困,希望得到帮扶 正在沟通
2010.12.16到七里村委会 1 希望大病的报销比例增加 向上级反映,等政策
2010.12.21到七里村委会 1 乡政府收税后,希望修一些老路 正在沟通 2010.12.23到七里村委会 2 街道路灯坏了,很久没有人管 交代街道办,尽快解决问题
邓省根 2010.12.15到石桥村委会 1 乡村教师的医疗费用没有解决 向上级反映
2010.12.17到石桥村委会 1 农村老人生活需要一些补助 给了一些生活费
2010.12.20到石桥村委会 1 青岚湖涨水房子被水浸了 向乡政府反映,给一定的帮扶
2010.12.21到石桥村委会 1 村干部家有老大少小,生活困难 跟乡民政部门联系
2010.12.23到石桥村委会 1 希望村务公开 着令做到
2011.1.4 1 因病致困,希望得到帮扶 跟乡民政部门联系
备注:由专人收集干部下基层情况并登记
6. 走访记录怎么写
一、标题:抄走访记录 二、时间:XX年XX月XX日XX点 地点:XXX 三、概况 四、解决方法 例文: 时间:2015年4月20日 地点:三门峡灵宝金苹果 问题:概况:在当地做了十几年了,以前是当地的第一品牌,现在是第二品牌。
今年营业额同去年比下降有三四成,与前年的营业额差不多。去年刚建成一个基地,投入200百多万。
1、新旧两代管理观念的撞袭击 2、近期街道面临整改,店内不能正常营业,如何跳出亏损定局? 解决方案:bai1、和气生财。当店内出现新旧两代人同时掌舵的时候,就特别要注意在下发指令前,两个人先统一战略思路。
金苹果是王总一手创下来的,准备交接给张du总,但两个人的战略布局显然不同。王总主张稳健,一步一个脚印,先把金苹果这一个店做好了,再去想开分店啊、搞肄业资源整合等。
而张总就有很多想法,如投放接单点、大量扩充人员等。这个时候就分析两zhi人思路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金苹果更好地发展,在这个大局上两代人是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自己的想法的,究竟怎么去做,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不是听谁的不听谁的,而是什么战略更好。
参考资料 第一文库.第一文库[引用时dao间2017-12-24]。
7. 社区工作者到居民家走访记录怎样写
走访时间、地点、走访对象。
1、走访的内容:记录双方谈论话题,一是通报工作,宣传政策内容,还有就是询问有何要求与建议等。走访对象签字,记录联系电话,然后根据走访日志中的内容进行归纳继而采取相应措施。
2、主要是对他近况了解,包括思想、工作生活、有没有困难及变故等情况摸排。3、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者的职责:(1)认真听取并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自觉接受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成员的监督。
(2)认真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做好社区各项事务工作,加强与辖区单位、居民小组长、居民骨干的沟通和联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居民小组长及居民骨干的作用,积极完成各项任务。(3)拥护党的领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