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题怎么写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解释意义等。引题一般多作虚题。
例: 彩灯映照笑脸 歌声洋溢大厅
领导同志和首都小朋友喜庆六·一
[编辑本段]权威解释
引题,指提出问题之后在表达上的具体步骤与方式。引题一般要求简洁明快,深刻,几句话就要抓住要害,撇开无关的部分,确定论述的基点。如《孙冶方经济理论体系的几个主要观点》一文引题是:“孙治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同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迥异,其中最突出的是:传统的体系把价值视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异物,因而排斥价值范畴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孙治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却是以价值论为基础的。孙治方在他的价值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具慧眼的经济主张。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这个引题一下子抓住了全文的纲领,从对价值论持肯定或排斥态度上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成五个方面小问题。
[编辑本段]引题的用法
引题又叫肩题,在上面,可以是虚题,也可以是实题
正题居中,也是可虚可实
副题局下,一般是实题
至少有一个,最多有三个
必须至少有一个实题
2. 童年的阅读心得怎么写200字用上引、联、结写
童年,是每个人自己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暂而又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然而大师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 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3. 引魂幡的内容怎么写
1 、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
比如下面这个灵幡的飘带:
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
玉女送蓬莱驾鹤逍遥
解:
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童"字念"旺","前"字念"死","引"字念"绝",再从"路"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去"字便占上"生"。
用此法查下一联,最后一个字也占"生"。
2、灵幡中间的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男占"生",女占"旺"。
比如故父名叫周永生,终年76岁,可写成:耄故显考周公讳永生之引魂幡
从"世"字起生,"故"字念旺,"显"字念死,"考"字念绝。再从"周"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幡"字,便占上"生"。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女占"旺",仿此法。
比如故母名叫孙桂芳,终年85岁,可写成:期颐故显妣周门孙氏桂芳引魂幡。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3、新葬(俗称生灵)用黄烧纸;覆葬(俗称熟灵)用红纸。
4、一般通用的样式就不写两边的飘带,在灵幡中间的正面上放写上"救苦天尊 ",下方写"垂光接引",背面上方写上"五方童子"下方写"华幡来迎",此种幡可多次使用,每次法事结束后封幡送灵,然后用符纸封于灵幡表面,下次法事时 可以继续使用。此种幡中间飘带的中间的飘带为一边圆一边方,通剪(贴)七个。
5、道教的魂幡写法
(正反两面,立写三行,录于下,(男幡)供参考(幡头,挂号略)
正面:
左:东来也存庚原命生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故居生长人氏
中:东极宫中下敕令 仰差青衣童子手执宝幡接引本坛当荐亡魂某公讳某法号某某随幡 早登仙界
右:西去兮大限不幸殁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享年几十几岁止也
反面:
左: 纪念凭火化 金童接引
中:大圣太乙寻声救苦天尊青华上帝 不可思议功德
右 追悼不回境 玉女来迎
4. 沉浸怎么写
沉浸 [chén jìn]
[解释] 1.沉渍在水中 2.全神贯注于 3.使充满
说明(来历)
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5. 引魂幡上要写那些字
引魂幡是一种垂直悬挂的旗子,丧葬时用以招引鬼魂。
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撑起,放在尸体旁边,一直到死者出殡。在出殡的时候,一般由长孙或长子举起引魂幡走在出殡队伍的最前列。
持引魂幡的时候,其杆靠在胸前,而幡却掠过头顶。在死者被埋入坟墓后,引魂幡将被插在墓上,直到随风而去。
引魂幡起于宋朝。初时为重,后来用魂帛,再后来用魂幡。
用三个木头或竹子,一个竖放两根横放交叉,挂一块布于中间。布的左边写死者生日,右边写死者的死的日期,中间写死者的姓名。
“古人施于柩前,今人多用竹悬出于屋,阴阳家从而传会之,以为死者魂悠扬入于太空,让此以归”。引魂幡这一古老的风俗缘自于人们认为,一个人死后,灵魂却不会跟随肉体一起死去,而是在它熟悉的地方飘荡,这样的话,人就不能顺利到达阴间。
于是,人们就想出并设计制作出引魂幡,用它来控制死人的灵魂,使得灵魂随肉体一起被埋到坟墓中去,或者说被送到人们心目中的天堂。我国有的地方的引魂幡是用白纸剪拼一个直径一尺左右、长约一米五、通体呈圆柱形的幡。
满族的引魂幡是用一幅三尺多长的红布,上端镶一块三角形黑布幡头,红布撕成三幅,中幅宽,边条窄而略短。下边镶上五指状黑穗,中幅下边镶锯齿状黑穗。
这引魂幡是满族丧事的标志。下葬时,来送殡的亲友抢幡布。
据说这布能避邪,可给小孩儿做衣服。白幡当死者有了白幡,则证明有了儿子(最起码是女儿),至少不是绝户。
花幡花幡是由红绿相间的布条组成的,有了花幡则代表死者有了孙子(女),而且会证明不是早逝,如果有了花幡人们则会称赞死者多福。 红幡如果死者已经有了红幡,则代表已经有了重孙,这时候的丧事就可以当作喜事来办了。
扛幡扛幡须由对应的人来扛,如白幡应由长子扛,花幡为长孙扛起,而红幡为重孙扛起。 牌子幡上有绿色荷叶图案的云幡宝盖,上书喳、哑,晔或书喳、嘛、呢、叭、咪、畔六字。
宝盖下面是三条白高丽纸或漂白市布,中间略宽,两边略窄,直搭在粉红色的莲座上。中间一条写亡人名讳,如中华已故显考*府君讳**老大人之灵引魂幡(字数必须是单数,如果字数无法削减,可把引魂幡的引字分开,弓放左边;1放右边)。
左边的一条写亡人的原命,即生人年、月、日、时,右边一条写亡人的大限,即死的年、月、日、时。莲座下边还垂着四条白纸或白布条,每条下端剪成剑头形的是男丧;剪成燕尾形的为女丧。
上书佛家偈子,如南柯一梦断,西域九莲开。翻身归净土,合掌礼如来。
或西方速去也,善路早登程。听经闻法语,逍遥自在行。
引魂幡不能由一般人题写,照例是和尚在接三或伴宿上座开经之前,受丧主三拜,得到一份供养(俗称衬钱)后,由正座金刚上师执笔题写。出殡时,用一根上边糊有金钩龙凤+的白蜡杆子或裹了白纸穗的秫秸挑起来。
早年,民间讲究选用七节半的秫秸作幡杆。六尘幡豪华型的大幡,幡杆上的金钩龙凤衔着一个六角架子,中间挂的是上述写有亡人名讳的大幡,周围每角各挂一小幡,谓之六尘幡,取佛教的六境注之意幡书愿眼观华藏界;二幡书愿耳听舍那(那,读作挪,舍那是一种乐器)声;三幡书愿鼻闻戒定香;四幡书愿舌尝甘露味;五幡书愿身披福田衣;六幡书愿意为无为舍。
筒子幡上端为八角形的架子,每角垂挂八绺白穗,每穗之间有白花一朵。架子中间挂有独条式的长幡,上书亡人名讳,外罩不同彩色纸剪成的网套,下垂三尺。
嗣皇未继位为黄色;嗣皇已继位的为红色;王爷殡用绿色网套。民间豪华型的大殡也有用这种幡的,不过用的是白网套。
门幡上端为紫色剪纸的网套,网套下边才是云幡宝盖,除了正中垂挂一牌子幡之外,宝盖左右两边和中腰莲座左右各有一小幡,成为一大幡四小幡。凡是老太爷与老夫人前后逝世,一起出殡安葬,走双灵时,儿子才打这种幡。
主幡上并排书写两位亡人的名讳。左右并排写生卒年、月、日、时。
代表一人给双亲打幡。此系重孝,故孝子刚一执幡,他的弟弟、弟妹、妹妹、儿子、侄子等平辈、晚辈都给他磕头,表示同丧,口称**,全托付您啦!代表全家尽孝。
花篮幡以幡杆挑着一只纸糊的元宝形花篮,上边以墨笔画着状如编织的花纹,内装一条纸做的鲤鱼(简易的以纸片剪成;讲究的用彩纸糊成立体的)。幡条不明挂出来,而是放在篮内,成为暗幡。
因为怕外人看不到亡人的名讳,就在篮外贴一纸条,写上已故**之位字样。凡是用这种幡的,死者必是绝后或终身未嫁的老姑娘。
出殡时,由女婿或其它至亲,甚至是外姓人给打幡。别种形式的幡多是表示亡人本身情况的,只有这种花篮幡是表示打幡人与亡人关系的。
如花篮糊白纸的是侄子打的幡,花篮糊黄纸的是至亲甚或外姓人打的幡。幡的形式也是对打幡人的祝愿:借孝得财(继承遗产),富富有余(余与鱼谐音)。
免得打绝后幡的犯忌讳。鱼儿幡金钩龙凤下边,垂挂一条鲤鱼,鱼下挂上两三寸宽的白纸条,上书亡人名讳,代表死者未婚、无子,属于小口;不好入坟地,暂埋它处。
一旦父、母给他找一已死的少女,当做配偶,进行冥婚,并骨时,由侄子给他打幡招魂。这种情况,不能用牌子幡或他种形式的幡,而只能用这种鱼。
6. 怎样写引魂幡
引魂幡的写法 道教的魂幡写法(我们地区的写法):正反两面,立写三行我录于下,(男幡)供参考(幡头,挂号略) 正面:左:东来也存庚原命生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故居生长人氏 中:东极宫中下敕令 仰差青衣童子手执宝幡接引本坛当荐亡魂某公讳某法号某某随幡 早登仙界 右:西去兮大限不幸殁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享年几十几岁止也 反面 左: 纪念凭火化 金童接引 中:大圣太乙寻声救苦天尊青华上帝 不可思议功德 右 追悼不回境 玉女来迎 (一)怎样从灵幡上区分出所故之人的年岁大小?凡不超过6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世”字;凡60--7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耆”字;凡70--8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耄”字;凡80--9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期颐”二字。
比如某人之父是48岁故去的,其灵幡应写“世故”显考。
内行的人一看“故”字前这个“世”字,便知此人是60岁之前故去的。(二)怎样从灵幡上区分出所故之人是男是女?1、在引魂幡中间及两边的飘带最下边来区分。
要求是:男剪箭头,女剪凹 。男在最下边剪出五个箭头;女在最下边剪出五个豁口。
2、引魂幡中间飘带的中间,要“男剪园形、女剪方形”。男为乾为天,女为坤为地,取天园地方之意。
男剪13个园形;女剪14个方形。也可以不剪,用圆形或者方形的纸贴也可以,男属阳,剪单;女属阴,剪双。
(三)怎样写灵幡: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比如下面这个灵幡的飘带: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 玉女送蓬莱驾鹤逍遥 解: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
从“金”字起“生”,童字念“旺”,“前”字念死,“引”字念绝,再从“路”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去”字便占上“生”。用此法查下一联,最后一个字也占“生”。
灵幡中间的飘带所写的最后一个字,要求男占“生”,女占“旺”。比如故父名叫周永生,终年56岁,可写成:世故显考周公讳永生之引魂幡 从“世”字起生,“故”字念旺,“显”字念死,“考”字念绝。
再从“周”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幡”字,便占上“生”。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女占“旺”,仿此法。比如故母名叫孙桂芳,终年55岁,可写成:世故显*周门孙氏桂芳之引魂幡。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新葬(俗称生灵)用黄烧纸 覆葬(俗称熟灵)用红纸。
要由长子打灵幡。一般通用的样式就不写两边的飘带,在灵幡中间的正面上放写上“救苦天尊”,下方写“垂光接引”,背面上方写上“五方童子”下方写“华幡来迎”,此种幡可多次使用,每次法事结束后封幡送灵,然后用符纸封于灵幡表面,下次法事时可以继续使用。
此种幡中间飘带的中间的飘带为一边圆一边方,通剪(贴)七个。颜色和定义 白帆 当死者有了白幡,则证明有了儿子(最起码是女儿),至少不是绝户。
[1] 花幡 花幡是由红绿相间的布条组成的,有了花幡则代表死者有了孙子(女),而且会证明不是早逝,如果有了花幡人们则会称赞死者多福。[1] 红幡 如果死者已经有了红幡,则代表已经有了重孙,这时候的丧事就可以当作喜事来办了。
[1] 扛幡 扛幡须由对应的人来扛,如白帆应由长子扛,花幡为长孙扛起,而红幡为重孙扛起。我们当地佛教引魂幡的写法:上图的背面:右飘带上写:一炉宝香通天去 左飘带上写:五方童子引魂来 中间写:南无西极宫中度人无量阿弥陀佛 主盟 另一面中间写:秉佛毫光接引故显考(或妣)OOO 一位之幡。
7.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