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束浦寨作文400字的怎样
寒假的柬埔寨之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那边,我了解了那边的风土人情,品尝了那边的美味小吃,特别是那边的名胜古迹,墙上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觉得柬埔寨真是一个文明古城。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柬埔寨属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那边的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帮着家人分担家事。他们经常会用自己的本领来赚钱,以维持家庭生计。
大吴哥城和小吴哥是柬埔寨旅游的亮点,古代的人们用雕刻的方法来向后人展示古城的文化。当你站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欣赏着如此宏伟的建筑时,你一定会感叹建筑的魅力!再俯首看看水池中吴哥的倒影,真是美妙绝伦!仿若一个人间仙境。渐渐走进去,墙上精美的雕刻作品向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儿的游客展示古城的文化。更令人赞叹的是,小吴哥中的天堂更是美伦美奂,沿着台阶一级级地往上爬,站在最高处,俯看所有的景色,令人啧啧赞叹。然而,大吴哥城的雕工也绝对不逊色于小吴哥,墙上慈眉善目的人物更是精妙绝伦。著名的微笑的高棉更是让人赞叹不已,精致的雕工,精美的画像,不知赢得多少人为它拍手叫绝的掌声。
更有那巍峨的女王宫,美丽的巴肯山日落,值得一看的崩密裂。。。。。。正是这些迷失在丛林里的失落文明,使得柬埔寨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用这么多的美景征服了游客的心,让人们对他满口赞叹,相信这次旅行会成为我记忆中的美好回忆!
2. 怎么样能描绘吴哥窟的原始生态美
一、柬埔寨的吴哥窟, 这个曾经被世人遗忘在莽原丛林中长达400年的美丽建筑,不时出现在“一个人一生应该至少去一次”的名单上。也正因为吴哥窟,柬埔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二、吴哥窟的美,让人震撼!在这里,雄伟与简朴合为一体,不朽、腐烂、美丽,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辛构成了吴哥窟!当置身其中的时候,思绪会不由自主地飞到几百年前。禁不住想象这个地方,在当时又是怎样的光景,想象力在此时无限制地扩大!
三、巴肯山是吴哥窟最著名的观看日落的地方,也是吴哥最高的地方。所有在吴哥需要攀爬的建筑都有个共性,所有的楼梯几乎都呈90度,楼梯没有任何的防护,攀爬者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
四、吴哥窟是独一无二的,是柬埔寨的象征。吴哥窟很安静,没有旅游区的那种喧闹,人的心也会跟着很平静。在路边会经常发现猴子在蹦来蹦去,兜售纪念品的小孩子,用稚嫩的童声友善地说着“one dollar”(一美元),甚至会用很不标准的汉语说着“你好”,所有的一切都来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
五、吴哥窟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让人叹息,所有的思绪都会变得不由自主。
3. 谁能介绍一下吴哥窟的资料
吴哥窟 雄踞在金边西北约310公里处的吴哥古迹群,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现存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全部用石头建构以及精美的浮雕艺术是吴哥古迹的两大特点。
吴哥古迹始建于公元802年,前后用400余年建成,共有大小各式建筑600余座,分布在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 吴哥王朝辉煌鼎盛于11世纪,是当时称雄中南半岛的大帝国,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吴哥王朝于15世纪衰败后,古迹群也在不知不觉中淹没于茫茫丛林,直到400多年后的1860年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并向欧洲和世界广为宣传介绍,才重现光辉。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
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
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
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
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它的历史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
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当时的国都名字“禄厄”。
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即都城。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 Wat”;“Angkor”,来自nagara,Wat是高棉语中的“寺庙”,“ngkor Wat”即“寺庙都城”。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
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一: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
二: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
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绶出使真腊。
尹绶从广州出发从海道经占城,过淡水湖(今洞里萨湖)、菩提萨州、经吴哥窟抵达真腊。尹绶回国后将真腊国的山川、地理和吴哥都城所见,绘画成图上呈,明成祖大喜。
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
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Antonio da Magdalena)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Charles Emile Bouillevaux,1823年—1913年)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法国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Emile Gsell)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吴哥窟照片的摄影师。1866年他发表的吴哥窟照片使人们可以目睹吴哥窟的雄伟风采。
1907年,暹罗将暹粒、马德望等省份归还柬埔寨。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大批吴哥古迹进行为期数十年的精心细致的修复工程。
吴哥窟的190米宽的护城河,如一道屏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窟比其他吴哥古迹,保存得最完整。但仍然杂树丛生,有些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渐将。
4. 柬埔寨,我们来了作文
9日中午我们大家在机场集合,准备15点一起乘坐夏门飞机飞往柬埔寨,在柬埔寨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坐3个小时的飞机在晚上6点钟到了柬埔寨,一下飞机就是个热啊,柬埔寨的安检很腐败,在我们进关时就把我们团队劫住了,我们的导游经过周折给他们150元钱才让我们出去,也就是进到柬埔寨了暹粒省也是暹粒市,在地接带领下简单的用过晚饭,带我们来到了夜市大家买点水果就入住了酒店,五星⭐的酒店很美室外有游泳池我们换上泳装游泳去了柬埔寨,是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一个国家,面积18.1万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首都金边。
对柬埔寨的印象始于上世纪的1970年,朗诺和施里玛达发动政变推翻了国王西哈努克的政权,西哈努克流亡中国,从此在中国招摇了十余年。我们一起参观了大吴哥,小吴哥真的很美,百年的石头刻了很多佛像。
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暹粒省内,距离首都金边240公里,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征,也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吴哥古迹是个广义的概念,不只是狭义的单指大小吴哥窟,大吴哥和小吴哥只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存的吴哥古迹共有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茂密的森林之中,它古老而且神秘,是许多人神往的地方。塔普伦寺,是吴哥遗址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电影《古墓丽影》的外景地。
据导游介绍,始建于12世纪末的塔普伦寺,是真腊国王者耶跋摩七世过五十岁时为纪念他的母亲而下令修建的寺庙,故也称之为“母庙”。也是通王城中一个重要的寺庙。
如果说巴戎寺体味的是古代高棉人的艺术天赋的话,那么塔普伦寺则让人感受的就是大自然的令人敬畏之力。塔普伦寺内许多树木长在寺庙之上,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裹住门窗,盘绕在屋檐,深稳紧密的缚住神庙,让枝干有力的向天攀升。
而今,茂密的树叶枝桠就像祈神的臂膀,成功的伸向天际,与神庙交错相缠,蔚为奇观。19世纪中叶,当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后,因整座寺庙已经被树根茎干缠绕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的模样,由此便形成了塔普伦寺神庙林寺一体的树抱石的独特现壮。
5. 我家乡的景点四野五百字作文
金边酷热,阳光如瀑,走在溽热的街头,建筑凌乱而热闹,路边尽是商铺,许多商品就摆在地摊上待售。
尽管掩不住落魄与贫穷,但金边还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国际化城市,满街的老外,都是背包客打扮。店招也是各种各样的文字。
世界名牌的广告充斥街头,小轿车很多,不乏名车。 吴哥日出 早晨5点,去看举世闻名的吴哥窟日出。
酒店门口就有等客人的“摩的”。小伙子张口就说“10Dollar”,我还价说3美元。
没想到,小伙子马上“OK”,弄得我后悔是不是说高了。 路挺远。
天黑着。两边黑黝黝的丛林,从前那里面可是有地雷的。
开始还有点害怕,不过,后来就感觉很酷很爽,风呼呼地从耳边掠过,白天的吴哥哪有这般凉快呢。一条宽阔的护城河先猝不及防地扑面而来,对岸就是柬埔寨王国国旗上那3个玉米形尖塔———吴哥窟的标志性建筑。
绿茵之中的这条河,吸足了丛林的清新,清亮又清凉,很大气地环护着垂老的吴哥城。新鲜的生命,就这样在历史的胡须里茁茁生长,胶着在一起,难解难分。
把镜头静静地对准吴哥的神塔,天色一点点地亮起来,朝阳把吴哥窟的“玉米穗”涂成了金红色,灿烂无比,倒影映在湖中,真是美丽不可方物。 柬埔寨的历史从公元1世纪左右发端,历经扶南、真腊、吴哥、后吴哥等朝代。
吴哥时期最为辉煌。吴哥作为都城的面积极广极大,细细逛的话,一周也不够。
不过,极品“大餐”主要是“小吴哥”,当年的神殿所在。其建筑之宏伟、浮雕之精美,令人惊叹。
童年“味精” 不能不用“金碧辉煌”来形容柬埔寨王宫。那些灿烂的宫殿尖顶,鳞次栉比在大片大片的草地之中,洋溢着佛家的气息,虽说极尽奢华,但殿宇依然小巧而含蓄,有纯朴的气氛荡漾着,让那奢华不招人反感。
王宫大厅,是必须脱鞋进入的。里面有西哈努克18岁登基时的宝座,至今仍然在这里接待外国元首。
在我苍白单调的童年中,出镜率极高的西哈努克亲王及莫妮克公主,几乎是唯一带着异国情调的形象了;国王和公主的身份,让他们有了童话般的可爱,寄托了我很多远离现实的臆想,甚至成了我们和中国以外的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说他们是我的童年的一小把味精,并不过分。
柬王宫像一个规整的热带植物园,导游小彭特别乐于向我们介绍王宫里那些奇异的热带大树:波罗蜜、佛树、棕糖树…… 这棕糖树,有点像棕榈树,但壮硕高大得多,是柬埔寨特有的树种,全树干可做独木舟、果实可食可制糖、阔叶可做草屋的屋顶。 金边—暹粒 吴哥窟在暹粒郊区。
9个小时燠热而颠簸的旅程,除了刚出金边的几十公里尚是柏油路面外,几乎全是坎坷不平的红土路。我们坐的是一辆十人座的Greece面包车,还比较宽松。
只是空调不好,热得人头昏脑胀。340公里,一路所见,都是简陋的吊脚楼和泛黄的稻田,以及浓绿幽深的丛林。
导游说,柬埔寨是一夫多妻制。特别是在农村,一个男子娶两三个太太的情形很普遍,每个太太都生四五个孩子。
所以,柬埔寨人口增长很快。路上,常常见到成群结队的学生,一律白衣蓝裤。
多半都骑着半旧的自行车,小脸上表情严肃。到暹粒已是傍晚。
尚未进入市中心时,摆摊的唱主角,像中国中西部有些旅游景点一样,脏而乱,尘土在车轮底下飞扬。进入暹粒市中心,就有些气度不凡了。
安静的暹粒河穿城而过,两岸尽是灯红酒绿。街面上络绎着白人、黑人、黄种人,全都是冲着丛林深处的吴哥窟来的。
赖王台前 “神住的房子,还留着呢,人住的,都烧了!”攀爬在焦黑的赖王台,导游这样说。王宫的建筑都没了。
但石头基础还在。尚存的石塔,尖而高耸,兀立于苍翠簇拥的石阶之上。
王宫正门外的赖王台,是王宫的一部分,相当气派,高台轩敞开阔,台础有两人来高,墙上挤挤挨挨地塑着众多浮雕,无数欢乐的神祗,一排排箕坐着,神态安详而愉悦,透着吴哥时代的自信和心满意足。 为什么叫“赖王”呢?据柬埔寨民间传说,遮耶跋摩七世得了麻疯病,修了这座高台以驱邪。
又说,这位国王其实是神灵转世,上天派他去主管地狱,所以生此恶疾。国王病后,一直闭门不出,某天忽然带着几位医生开门,飘然走入丛林,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大约,“赖王”之称,与王的恶疾有关。但柬埔寨正史并不承认这位柬埔寨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患有麻疯。
现在,辉煌的建筑已经无存,只剩下一座空旷的平台,让人对这位雄才大略而又命苦的国王心存怜惜。想象着他走入丛林的孤独背影,那开疆拓土的旷世之功,就显得乏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