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源头的作文怎样写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 生活是广阔的,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那么怎样将生活中的原材料化作写作素材,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呢? 一、做有心人学会观察 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当你成为有心人时,你就会感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会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一株枯树,周围人的一哭一笑,一举一动;一段美好的音乐,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人们的欢声笑语,彼此间的亲切问候,甚至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老人的一声长叹……都可以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包括事物观察和景物观察。
事物观察要注意事件的过程和物品的特征等,景物观察需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去发现。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朱自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将观察到的人和事,景和物记入日记中,制作资料卡,建立起写作材料“小仓库”。
二、做性情人学会感受 刘勰《文心雕龙》中讲“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者文之径”。强调观察时必须附之以情感。
只有有了感受,才有写作的愿望和激情,也才有写作的丰富材料。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有了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才产生了写作《繁星》的激情;用废纸叠纸船对我们来讲,只是一种游戏,可在冰心看来,却是她童心、自然的复活和再现,是她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的寄托,于是她写下了《纸船》这首诗。
那么感受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我们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只要睁大眼睛去关注它,敞开胸怀去拥抱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它,就会有收获。
比如感受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人与人之间的一句贴心话,一个安抚的眼神,一次小小的援助,有时都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关键你得用心、动脑、动情。
三、做理性人学会思考 思考就是对材料的加工与处理,即构思立意。苏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说。
达?芬奇说:即使是同一只鸡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不同了。生活中的现象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对事物进行观察、感受,再联系生活经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从中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构思立意,然后再谋篇布局,进行写作。
例如作家沈从文,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在众多民俗中选择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进行描写,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四、做创新人学会想象 想象就是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要把文章写得丰富生动就要善于想象。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沈复写《幼时记趣》,把飞舞的蚊群,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子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把虫蚁想象为野兽,把土砾想象为丘谷,这些奇特的想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幼年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想象对写作固然重要,但想象必须合乎情理,此外还要富有新意。
想象时应给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想的触角上天入地,涉古历今,直至未来。例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散文诗《蔚蓝的王国》里,想象大海上见到的神仙世界:它晶莹明澈、光艳夺目,有白玫瑰和铃兰花、长翼的鸟儿,把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爱的海上世界写得真正如天堂一般。
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感受、思考、想象,就一定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生动,立意新颖高远的文章来。
2. “源头”为话题的作文
“感悟真情”话题作文模拟训练写作导航标 好的作文无论它是何种题材,都必须是思想健康、感‘隋真挚的。
而以“真情”为主题的文章,更是要时刻把“真”放在首位。思想感情是文章的灵魂,而“真”是思想感情的灵魂。
没有“真”这个品质,任何文笔、技法都不足以打动人心,任何关于“真情”的文章都是虚假的。这里说的“真”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要抒发真情实感,二是要抒情自然。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真情”的文章呢? 一、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情感 所谓真情,也就是指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只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头。
常听学生感叹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单调、多么无聊,可是恰恰如诗人所说“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不会缺少令人感动的瞬间,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拥有一颗细腻的心,一双敏锐的眼,一支细致的笔将它们捕捉到。
假如你用心感受生活了,用心观察生活了,那么你已经给自己铺好了通往真情的路。 二、健康立意,抒写真情实感 从生活中捕捉到有关“真情”的镜头后,你需要把它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
常常读到一些文章,所描述的事情本身往往是生动别致的,但落到了作者的笔下之后,要不就是故作深刻“上纲上线”,要不就是故作幼稚矫揉造作,这样的作文是很难打动读者的。所以,当我们写作时,切记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说到真实,有的同学要说了,我写人生无聊、社会灰暗、人性自私,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啊,为什么不被认可呢?那么我们就要来看我们要求作文真实的前提了,无论是作文还是做人,我们都应该首先树立自己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 在取材时,首先要考虑那些生活中的细微处所显现出米的美和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写出的作文假、大、空,才能在文章中闪耀出属于你自己的独特光芒。
在确定写生活小事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思想境界的升华,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思考,将低层的情绪上升为深层思考。 四、要想做好文章,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 1.为自己的文章安排好感情线索,这线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一条主线,也可以主副线、明暗线同时进行;可以是淡淡潜行、娓娓道来,也可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通过感情线索,写出事情的发展,感情的波澜。 2.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记叙中要恰到好处地穿插议论、抒情和描写,要特别重视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它是将文章写活的重要手段。
3.掌握几种常见的抒情技巧,比如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先抑后扬等手法,这些技法的运用能让你的作文更加婉转动人、摇曳多姿。 白朗宁曾经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
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将你看到的爱和真情记录下来吧,止我们的真情流露为这斑斓的生活再增添一份精彩吧。 题例演练场 一、读一读下面的题目与题后的提示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字左右。
1.美丽人生 人生因何而美丽?因绚烂但却短暂的成功还是因平淡但却长久的情感?二者比较,也许是后者更重要吧。使你拥有美丽人生的情感有很多种,你可以写爱情,写亲情,写友情。
2.一个后进生的自白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朵美丽的心花,而且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盛开。这个题目恰恰可以写出一段散发着特殊芬芳的真情故事。
3.你是我爱的人 爱是照耀幸福的阳光,不论你在哪里,不论有多么远,都要映照你,跟随你,使你感到自己是沐浴着春风的树苗,茁壮而自豪地成长。那么谁是爱你的人,谁又是你爱的人呢? 4.回忆的味道 一张旧照片、一个小礼物、一本泛黄的书、一张精致的明信片、一件心爱的衣服……那里面可能都留有你关于浓浓情谊的回忆。
5.伴着批评长大 爱可以写出真情文章,恨与痛苦一样可以。我们在成长经历中可能都受到过父母、老师、同学的批评,但这些批评中融入了他们太多的感情,有哲人说过:“是智者,决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是他们使我们避免了第二次摔倒,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生活,使我们健康成长。
二、根据话题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3. 800宇左右。
’ 1.什么是牵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卜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牵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足牵挂;“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对于这样的情感类话题,散文是最利于表情达意的,也可以写成小说等形式。如果追求立意的高远,可以写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牵挂(像建国初期海外学子因为对祖国的牵挂而放弃舒适的生活,回到当时物质条件仍很艰苦的祖国参加建设,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
如果追求内容的真挚,可以写自己熟悉的父母对子女的牵挂等。无论选择什么内容,都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诚挚的感情。
叙议结合,是一个好的选择,在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中通过议论抒情可以深化主旨,给文章一个开阔的境界。 2.一个小伙子爱,卜一个姑娘,一天,姑娘问小伙子;“你真的喜。
3. 求关于源头的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一种需要,我在需要中成长。时光从指尖流逝,源头活水雀跃而来,需要也逐渐成为我的爱好。
钢琴是我的最爱,她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光亮照人的钢琴陪伴我已经整整六年,我的十指在琴键上飞舞,我的思绪在音符上跳跃;琴声中有我的欢乐,有我的遐想。在这里,我和乐圣贝多芬交谈,一曲《致爱丽丝》让我领略了青春少女的纯真靓丽;我和老音乐家贺绿汀为友,一曲《牧童短笛》把我带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笛声悠悠的田园境地。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为我伴舞;舒曼的《梦幻曲》将我催眠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世界……
有人说:“哪里有人类足迹,那里就有音乐。”音乐是伴随人们一生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钢琴声象天上落下的水滴,净化人的心灵。一曲终了,是雨过天晴、凉润的空气。琴声是那么地感性,又是那么地抽象,妙不可言,只想沉溺,只愿沉溺……
钢琴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琴。每天我都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中抽出时间和它交谈;每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肖邦的夜曲萦绕在我的耳畔时,就犹如得到亲切安抚,心中的愁云一扫而光;每当在做作业中理不出头绪时,弹弹巴赫的创意曲,从那复调多变的旋律中启迪了思维,从迷惘的禁地,大胆地走向新的彼岸;每当遇到挫折时,贝多芬的奏鸣曲就会鼓舞着我的斗志,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4. 源头活水作文怎样写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作文的源头活水,从而写出各具个性的作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圣陶、朱自清《国文教学》)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阅读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平时积累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阅读某一类作品,如学习王朔的幽默语言、鲁迅的思想深邃、海明威的感情激越、金庸大侠的崇尚正义、张爱玲的多愁善感,罗曼?罗兰的志存高远。只有阅读有个性的作品才能保证写出有个性的作文。二是现场搜索阅读。在作文前一节课,将学生领进阅览室,让他们搜索能派得上用场的作文材料和作文形式,加以借鉴、仿效。
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必须注意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可以结合日常学习、生活,出一些小题目,如“我们的班集体”、”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我最喜欢的一堂课”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题目去观察、去思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要使他们学会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掘事物的深刻含义,进而写出客观、辩证的优秀作文。
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开掘作文的源头活水:1、加强理论方面指导,让他们对观察力的培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名作家(如鲁迅、契诃夫等)积累生活素材的做法,给他们以榜样的力量。2、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课堂是培养观察力的好场所,交流观察体会、进行情境作文、举办观察力比赛这些活动既能激活同学对观察体验的兴趣,又能给平时注意观察的同学以成功感。3、鼓励学生用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观察体验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丰富生活素材,也能锻炼文笔。
5. 作文《源头活水》怎么写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勤”。只有教给学生勤观察多积累的方法,作文时源头活水才会涓涓而来。
一.让观察充满灵性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杨绛先生能把蹬三轮的老王的善良金子般的心写得活灵活现,余秋雨能把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写得跌宕起伏栩栩如生,就是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幻想……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做平凡生活的见证者,才会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文章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因此,平时指导学生观察时,不能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还要强调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的感受。这样既观察了外物特征又观察了自己的内心,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挖掘了自我,这种观察才充满了灵性。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自然景物都打上了作者感情的烙印。学生观察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可以从中获得关于生活的感悟;亲身经历某一事情,可以从中寻找不同寻常的真善美,使生活在自己的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二.使阅读饱含韵味
作文韵味的浓淡,取决于文化底蕴的深浅。文化底蕴的深浅,取决于积累的丰厚。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古今中外文学佳作,是作者心灵流出的智慧,人生感悟的传递,无论布局谋篇,还是表现手法、语言表达,都很有借鉴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指导得法,会使学生受益更多,懂得韵味之所在,韵味之形式。鉴于这种认识,初中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经典外,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课外书籍,订阅相关的杂志,如《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思考与智慧》、《美文》、《读者》、《青年文摘》等。这些读物语言规范,可读性强,既能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又能学习写作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阅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让学生多读还不够,一些好文章,读一两遍印象不会深,应督促学生作摘抄或读书笔记。对那些优美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摘抄熟读并尽可能背诵下来。大作家巴金少年时代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熟。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出它们的好处,也能够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集,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可见,熟读背诵能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久而久之,自然融会贯通,出口成章,作文的韵味自然就香浓了。
三.让日记碰撞火花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写作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个性。写作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要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个人特色的作文。鉴于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是达到新课标写作要求的重要途径。日记是对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记录,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日记做定期的评点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随机应变,打破定势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生活。例如: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严厉的军训,第一次当值日生、充满凝聚力的小组合作等等,只要忠实地记录生活,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后摘录其中思想较为深刻的、文采较为优美的一些片段,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尝到了辛勤耕耘后的甜蜜,就会更有兴趣去寻求写作素材,他们的视野不止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里,开始关注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一站到底》、《艺术人生》;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日记素材五彩缤纷,行文格式千姿百态,学生也从“小我”转变到“大我”。学生在日记中找到成长的轨迹,也为自己编辑了一个快乐的主题。
6. 作文提纲
题目:关注源头 把握源头
中心:理性的判断,选择性的学习
开头:“人生好像,一条大河”还记得有这么一句歌词。人生一开始只是一条小小的溪流,在不断吸收中壮大,最后才汇成一条大河。在你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可曾想过,进入自己生活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又来自哪里?
内容:
一段、点题。
二段、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中的东西有好有坏,不能盲目的胡乱吸收。
三段、对事物要有明确的判断。不能只顾眼前得失。
四段、对知识要有选择的学习。
五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这是我想到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