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
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
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 、欣赏优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
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2. 怎么写情感道德文
一:首先你不能扭曲感情的定义,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感情,包括友情,爱情,亲情,恩情。如何善待这不同的感情是我们所缺少的重要部分。我们在写感情记叙文的时候,不应该着重一个方面,而是应该总体地将我们内心的那最纯洁的感情表达在纸上,在写情感道德文时,要抓住它的重点,比如说:善意的谎言应不应该有?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各持己见,有人认为不应该;有人认为不应该。而这两个方向的答案孰是孰非?我们说这两种答案都对,只是我们从观察者的角度看的方向不同罢了。写文时也一样,不能将某个观点死死的抓住,而是应该学会变通,所谓百家争鸣也就是这个原因。
二:成长励志文,是用积极的语言去描述生命的美好,并不是一味的消沉,将情感沉溺在悲伤中。
三:审美鉴赏文,则是因人而异了,但是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应该抓住它对我们有影响的一面好好体会。
3. 结合审美情感的特点,简析《士兵兄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的主要特点 第一 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不同于纯粹的生理快感 第二审美情感比日常的情感往往蕴含着更为丰富 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 第三 审美情感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功利,所以有可能表现为含蓄的 而不像日常情感那样锋芒外露。
从编导设计上来看,他把腿绑住固定动作 整体上整齐划一 神情非常夸张,以静制动,动静结合。
从主体上来说 英勇不怕牺牲小我,兄弟情深,运用了青铜浮雕,沉重 厚重感符合英雄的形象
我也是武体艺术09的 嘿嘿 一组的
4.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审美与表现怎么写
刚开学时的我 在新的学期,新的环境下我们要重新开始,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
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面对失败,让我们铭记一位老者的话:一个人如果失败了,并不证明他永远完了;如果他认输了,并且退却了,那他才永远完了。
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看到同学个个都长高了,个个都精神饱满,我就非常想对他们再说几句鼓励的话:要有进步的信心和决心。
新年伊始,应认真总结过去,千万不要骄傲,应该在新学期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应该振奋精神,争取迎头赶上。
不论怎样,老师都希望每位同学都有“我会比昨天更进步”的信心和决心。 我的发展目标 新学期刚开始,要做好”五个心”: 一,是收心. 把暑假的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生活方式. 二,是决心. 我要在新学期伊始下就下定决心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开端. 三,是恒心. 在学习上要下功夫,持之以恒,战胜困难. 四,是爱心. 不仅要提高学习,同时还提高品德修养.尊敬老师,团结友爱,互相互爱,孝敬父母. 五,是用心. 用心做人,做学问. 学期末的我 在放假期间,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想与同学做一次旅游,旅游会开阔我的眼界,我想让我领略一些在原来的地方领略不到的东西。
其实,无论做些什么,只要在假期结束的时候,自己回想起来觉得没有白过,过得充实,对自己有意义就行了。能留下点回忆,比什么都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我的假期学习计划是这样的:在这一学期报班填补不足.再提前学习新课程. 我的发展目标 这半学期过去了,应总结过去,弥补以前的不足。
我决心:1,树立一个信心:我能我行 2,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刻苦 3,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地读书,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做作业。 4,学业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勤奋和刻苦。
“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劲,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5,培养一个习惯:自觉自愿 .学业进步,贵在自觉。
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新学期我们的父母在关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祝福你们。
今天我们要将新学期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和生活之中。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们回到老教室,看到熟面孔,但要带着新的希望,踏上了新的征程.让我们在下半学期的开始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 思想道德 自我评价 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 。
思想道德事迹记录袋 我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自己以后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创造自己闪耀的一片天空。 学科学习记录 语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课上认真听讲,主动参加讨论。
每周写一篇周记,读几篇文章,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后我应该更加严格要自己,努力做得更好。
英语: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有不懂的就问,每天都读读单词,课文,在测试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
考出一个满意的分数。 思想政治:课上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按照老师的要求背诵每一天的学习重点。
当自己的应用能力还是有些差,应该多多关注一些新闻,开阔自己的视野。 学业情感自我评价 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
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要有进步的决心,千万不要骄傲,应该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
应该振奋精神,争取迎头赶上。 合作与交流 自我评价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勤奋,追求科学,思想健康向上。
与他人团结互助.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身旁每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很快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合作与交流行为记录袋 我在与小组合作交流时都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见解独特,也会接受同学的批评与建议!和同学一起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
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 对于体育有很强的热情,能够坚持每天都锻炼身体,而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 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审美与表现记录袋 我个人比较注重自然美,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个性与发展 基本情况 特长:学科特长;从小喜欢对地理科目的探究.喜欢阅读文学刊物.并得以运用. 体育运动特长:对多数运动热爱. 艺术特长;唱歌 有新意的成果:艺术节合唱 音乐课合唱 其他:对电脑技术小有研究. 自我评价 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
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
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性发展过程 我在学校特别喜欢踢足球,所以我们每周3都和学校的老师比赛,在比赛中虽然我们从来都没有胜利过,但是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战胜他们。在踢。
5. 什么是审美情感,美感与普通情感的区别,举例分析目前文化生活中由
好难好深的问题,让我想想·····
美感与普通情感混淆而造成不良后果应该是:会让人们不清楚他真正喜欢的想要的是什么,也就造成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后就不知道珍惜。
社会美:世界庸人何其多耶,也就是普遍庸俗人所认同的美。例:人都认同他能看见的表面物表,美女,花花东西。
自然美:自然而然的,每个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就造成了这个世界的缤纷多彩,也就是说你看他是美的,他就是美的。
审美感情:就是能表达一个人的心,就是自己的客观主感,所谓的以物窥人,就由此而来,如:我看你倾注感情所写的一篇文章,我就爱上了你
个人理解,这也是一种个人的审美情感吧!
6. 结合美与审美以及如何创造美来写一篇论文500字
审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黄人《<;清文汇>;序》:“至萧梁哲储,始别加组纂,剖觚缋素,渐毗审美,而罗弋前修,未迕学礼之训。”
丁玲《梦珂》:“于是表哥便倒在她适才起身的软椅上,得意的来称许起自己的智慧,自己审美的方法。”
秦牧《花城》:“你在这里也不能不惊叹群众审美的眼力。”
周国平《白兔和月亮》: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
7. 怎样写出情感真挚的作文
一、用心去生活
我手写我心,作文本是学生发表见解、宣泄感情的一个途径,那种一吐为快的感受应该让作文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可实际情形是,许多学生并不喜欢写作文,他们觉得在作文中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和校园这狭小的空间内,视野狭窄,阅历有限,生活积累不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生活的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的无米下锅,必须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察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对生活的经验和认知,从习以为常中发现令人感动的东西,从熟视无睹中发现生活的潜流。鲁迅的杂文名篇《灯下漫笔》,就是从换钱的小事中,看到了中国人从来就没争到人的价格这个大问题。只要用心去生活,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多份考究的目光,就不会没啥写,也就不会看见作文题就挠头,不知何处下笔了。另外,还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可以采用读书摘记、日记、每日一诗文、手抄报交流等形式和做法积累作文的材料,在读写中,训练我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多角度思考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是思维的产物,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自有其特殊的魅力。人云亦云,最容易落入俗套,因而也就无新意可言,更无动人之理。文章最忌随人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变换思维角度,调整思维方向,即多维立意,在写作中也会收到标新立异之效。俗话说,一树梅花万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同一事物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不同的美感。朱光潜先生说过:对于一棵古松,商人有商人的审美态度,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审美态度,艺术家有艺术家的审美态度。在写作中,多维思维比起逆向思维要么A、要么非A的思路来,也显得要稳妥得多。比如:写煤,可以写它的一身漆黑朴实无华,可以写它的发光发热无私奉献,也可以以物喻人,写其虽其貌不扬,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作文要想出新意,最好能摒弃一般人的思维角度,找到新的视角,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道人所未道。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流光溢彩,动人心弦。
三、形式上精雕细琢
一个平常的故事,让人编得波澜起伏;一个平常的道理,让人讲得入木三分;一处平常的景致,让人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一封平常的书信,让人抒写得有情有韵,感人至深这种叙写的成功,除了要具备深厚的生活积累,独特的思维角度之外,还需要具备谋篇布局上的巧妙构思以及锤炼语句之功力。一篇文章层次混乱、辞不达意、语言干枯,即使有再好的立意,也是很难打动人的。要把人或物表现得具体生动、形象逼真,首先就要构思巧妙,注意布局谋篇: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以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序;或先叙再议,或先议再叙,或边叙边议其次要注意用词精当,巧用修辞。词语选择精当,修辞用得贴切,会使文章文彩出众。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中对诚信的论述:要让我们的作文精彩动人,就必须在真和新上下功夫。真就是真情实感,新就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写真实的自我,抒真切的感情,这是作文的灵魂。自话题作文诞生以来,题目中往往有这样的导语: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吗、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和看法等等。这些提示,其内涵都是指在作文中要表达真情实意,从自我角度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8. 审美心理论文应从哪些方面写
审美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 验, 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 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
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人把审美心理学作广义的理解,使它等同于心理美 学、文艺心理学等。
按照这种广义的理解,审美心理学还要研究和说明人类从事各种文学艺术活动时的心理活动 和特征。 阐述审美心理过程的理论观点有多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有: 审美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
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所谓形相 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相,它既是审美对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要受到审美主体的性 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以及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和叔本华 等; 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 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例如对象的科学性质或经济价值等,也不要抱有功利的和实用的打 算 ,亦即把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其他现实的关系,在心理上拉开距离。
要防止或削弱这些方面的活动进入审美意 识。这个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 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
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 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例如诗人把自己的不畏强暴的风格和情感投射到菊花身上,然后再讴歌菊花的 不畏严寒和美丽,这就是中国诗坛上对菊花的“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心理机制。
当审美者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欣赏对象又把对象的形象情趣吸收到自身时,就出现了审美中的“物我 同一”的境界。此时,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已被取消。
这是个与“距离说”相反的过程。前者缩短或消除了审 美关系的心理距离,或者拉开了非审美关系的心理距离。
移情论的倡导者是德国美学家菲舍尔和李普斯。 审美的生理基础和过程对于审美对象的内模仿。
例如审美者以自己的身体内肌肉的紧张收缩来模拟审 美对象的动作或姿态——奔跑、飞翔或拔地而起。模仿常常是一种比较轻微地对局部细节的模仿,因而主要是一 种象征性的模仿。
此说的倡导者是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 弗洛伊德认为,美感产生于性欲的替代性满足,艺术活动是人类性欲的升华行为。性欲常常是被压抑 在个人的无意识之中的一种本能。
由于涉及个人的深层的无意识心理,因而审美者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美感与性 欲之间的关系。这点常常是引人注目和引起争论的一个原因; 荣格提出审美经验和艺术创造取决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美感来源于艺术幻想,幻想来源于集体无意 识中的神话原型和意象,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某些陌生的东西,它们象是来自人类史前时代和原始经验,通过遗 传存在于个人的无意识的最深层。
当审美对象能够唤醒、触发或符合了审美主体中深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始经验 或意象时,社会即可得到强大持久的美感和美学效果。 布洛通过实验把人对颜色的审美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分为四类:客观类。
这一类型的人对颜色的审美 态度是只进行客观的理智的分析和评论;生理类。这一类型的人注重颜色所引起的生理感觉,如冷、暖或轻重的 感觉;联想类。
这一类型的人在对颜色的审美过程中常常产生丰富的联想。例如从蓝色联想到天空或海洋;性格 类。
这一类型的人认为颜色像人一样是有性格的。如认为红色本身具有热情的性格。
布洛认为属于性格类的人们在对颜色的审美体验中水平最高。因为性格类的人赋予每种颜色以拟人的 性格, 对颜色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不像客观类者只进行理智的分析; 性格类者觉得颜色自身能表现性格和感情, 不像生理类者只觉得颜色能引起人的感觉;性格类者对颜色的审美感受有很深的客观性,因为他们之间的具体看 法常是一致的。
而联想者多凭个人的主观经验而定,缺乏客观的一致性。 英国美学家迈尔斯与布洛一样通过实验把人类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也分为四个类型: 即主观类 ( 注重音乐 对感觉、情绪和意志的影响 ) 、联想类 ( 注意音乐所引起的联想 ) 、客观类 ( 专用一种客观的标准来评价音乐本身的 技巧 ) 、性格类 ( 把音乐拟人化,乐调各有各的性格和情感 ) 。
迈尔斯与布洛一样,认为四个类型中以性格类对音乐的审美感受水平最高。还有人按照在对艺术的欣 赏过程中,知觉侧重的不同,把审美心理分成感觉型、想象型和思考型三类。
又按在欣赏时感情活动的不同,把 审美心理分为陶醉型、共演型和旁观型 3 类。按照对新奇感的态度分为“保守”型和“进步”型两类。
荣格把人 的性格分为八个类型。他认为,审美水平较高的艺术家大多属于“内倾感觉型”或“内倾直觉型”。
并且认为作 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显示出他们所属的性格类型或显示出与其性格相反的类型。 心理学中对美学影响较大的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信息论学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