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的多音字组词
佛字是个多音字,可以读fó、fú、bì、bó。
1、当读作fó时,其含义是: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佛教;佛像;比喻慈悲的人。组词如下:佛经、佛祖、念佛、佛法、佛陀、佛寺、佛手、礼佛、佛老、佛爷、佛号、赕佛、活佛、佛事、佛门、佛光、佛牙、佛阁、佛郎、佛钵、成佛、佛火、报佛、佛婆、佛性、佛会、佛眼2、当佛读作fú时,通“拂”,违背。
组词如下:仿佛、佛戾、佛郁、佛桑、佛道艾3、当佛读作bì时,古同“弼”,辅弼。组词如下:佛狸、佛肸、佛狸祠、佛狸祠4、当佛读作bó时,古同“勃”,兴起。
组词如下:佛泥扩展资料《说文解字》:佛,见不审也。从人,弗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佛,看到却看不清楚。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弗”作声旁。
词语解释:1、佛法[fó fǎ]佛教的教义;佛教徒认为佛所具有的法力。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
2、仿佛[fǎng fú](1)、似乎;好像。他干起活来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
(2)、像;类似。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仿佛。
3、佛狸[bì lí](1)、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的小字。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白话释义: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谁说用投鞭断流,回忆往昔被响箭射死,风雨凄愁,北魏拓跋焘死于非命。”(2)、借指 江苏 六合县。
因县城东南有瓜步山,山上有佛狸祠,故名。清·陈维崧《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万家帘幙火微明,佛狸城。”
白话释义:清·陈维崧《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众多人家的门窗帷幕都泛着微量的火光,是六合县。”(3)、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者。
宋·陆游《自凤州来客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诗:“前日已传天狗堕,今年宁许佛狸生?”白话释义:宋·陆游《自凤州来客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诗:“前些天就在传说兵乱,今年让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者这样存活?”4、佛泥[bó ní]古国名。在今 加里曼丹岛 北部 文莱 一带,也写作“渤泥”。
宋·赵汝适《诸蕃志·渤泥国》:“商贾日以中国饮食献其王,故舟往 佛泥,必挟善庖者一二辈与俱。”白话释义:宋·赵汝适《诸蕃志·渤泥国》:“ 商人们以中原美食讨好国王,所以往来渤泥国,一定会带上少数擅长烹调的人一起。”
2. 佛怎么多音字组词要把拼音写出来
1、【fó 】佛教,佛经,佛龛。
2、【fú】仿佛。
1、佛【fó 】
(1)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
(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佛法 【fófǎ】: 佛教的教义 ;佛所具有的法力 。
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
佛经【fójīng】:佛教的经典,也叫“释典” 。
在佛教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
2、佛【fú】
古同“拂”,违背,违反。
仿佛:【fǎngfú】
徐悲鸿先生的马画得真有神,一匹匹骏马仿佛在奋蹄奔跑。
3. 佛的组词有哪些
佛教 佛戾 佛陀 佛龛 佛肸 佛偈 佛狸 佛经 佛祖 佛像 佛法 佛老 佛光 佛学 佛眼 佛手 佛寺 佛门 佛事 佛家 佛日 佛座 佛天 佛印 佛乘 佛典 佛子 佛心 佛历 佛豆 佛图 佛性 佛地 佛男 佛郁 佛桑 佛刹 佛慧 佛妆 佛院 佛面 佛戒 佛理 佛柜 佛号 佛堂 佛海 佛山 佛境 佛果 佛幡 佛火 佛衣 佛仪 佛珠 佛道 佛谛 佛伞 佛国 佛界 佛义 佛宝 佛青 佛爷 佛土 佛灯 佛汗 佛髻 佛牙 佛舍 佛塔 佛树 佛母 佛螺 佛佛 佛钵 佛殿 佛幔 佛骨 佛草 佛祠 佛律 佛影 佛力 佛说 佛头 佛盘 佛多 佛齿 佛泥 佛扃 佛曲 佛人 佛氏 佛陇 佛藏 佛幌 佛书 佛宫 佛庐 佛气 佛旨 佛宇 佛发 佛场 佛庙 佛记 佛饼 佛婆 佛粥 佛阁 佛窟 佛郎 佛画 佛化 佛种 佛坛 佛证 佛退 佛会 佛迹 佛位 仿佛 彷佛 佞佛 活佛 辟佛 七佛 心佛 诗佛 礼佛 和佛 念佛 仙佛 赞佛 拜佛 神佛 浴佛 依佛 佛佛 古佛 供佛 悟佛 成佛 得佛 生佛 玉佛 赕佛 绣佛 道佛 老佛 后佛 呗佛 番佛 乞佛 报佛 学佛 泥佛 顶佛 送佛 木佛 叹佛 转佛 睡佛 遶佛 设佛 灌佛 借花献佛 阿弥陀佛 青灯古佛 佛口蛇心 拣佛烧香 纶音佛语 万家生佛 佛头着粪 蛇心佛口 佛心蛇口 立地成佛 一佛出世 佛性禅心 佛眼相看 见性成佛 泥多佛大 诃佛诋巫 长斋绣佛 佛头著粪 佛头加秽 成佛作祖 长斋礼佛 佛眼佛心 呵佛骂祖。
4. 佛怎么组词(fu)
仿佛 fǎng fú
(1).似有若无貌;隐约貌。《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吕祖谦 《卧游录》载 晋 陶潜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今本《陶渊明集》作“髣髴”。
(2).好象。《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察其所言,仿佛一端。”《隶续·司空掾陈寔残碑》 洪适 释:“史传杂书、蔡 集皆作‘仲弓’,惟《太丘坛碑》作‘仲躬’,此碑仿佛亦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夜星子》:“隐隐见窗纸有影,倐进倐却,仿佛一妇人,长六七寸,操戈骑马而行。”一本作“ 彷佛 ”。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 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
(3).梗概;大略。《后汉书·班固传下》:“至令迁正黜色宾监之事焕扬宇内,而礼官儒林屯朋笃论之士而不传祖宗之仿佛,虽云优慎,无乃葸欤!” 李贤 注:“仿佛,犹梗概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 桂芬 弱冠后南北奔走, 潞 河 淮 扬 寄迹颇久,往事犹记仿佛。” 郭沫若 《再谈蔡文姬的》:“但赋文只叙述 文姬 在 匈奴 时情况的一些仿佛而止,没有叙述到她归 汉 途中或归 汉 后的经历。”
(4).效法。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 《江东运司策问》:“公卿谈学问自许 孔 孟 ,谈功业自许 伊 周 ,若限田,若乡饮,若论秀,若举选,皆欲仿佛 三代 ,此一事乃堪在 晋 人下乎?”
(5).相似;近似。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此地甚暖和,水尚未冰,与 上海 仿佛。” 郁达夫 《龙门山路》:“它的形势,和在 郎当岭 上,看下去的山村 梅家坞 ,有点相仿佛。” 靳以 《卖笑》:“他停住脚回过头来,看见一个和他年岁仿佛的男子,正从一辆崭新的雪佛兰车里走出来。”
(6).谓有近似或大概的印象。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致的读者诸君》:“从印画上,本来已经难于知道原画,只能仿佛的了。”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二:“那信恐怕没有被 达夫 保留,但写那信的心境直到现在都还能仿佛。”
5. 佛字多音字组词
1、佛fó ,佛教,佛祖,借花献佛 ;
2、佛fú, 仿佛;
3、佛(bì),古同“弼”,辅弼。
4、[bó] 古同“勃”,兴起。
拼音:fó fú bì bó
简体部首:亻
五笔:WXJH
总笔画:7
笔顺编码:撇, 竖, 横折, 横, 竖折折钩, 撇, 竖
解释:
[fó] 1.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
[fú] 1.〔仿~〕见“仿”。
[bì] 古同“弼”,辅弼。
[bó] 古同“勃”,兴起。
6. 佛怎么组词三个词,注拼音
基本字义佛(fó)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33362像。借花献~。
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
~老。~经。
~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其它字义佛(fú)1. 〔仿~〕见“仿”。2. 古同“拂”,违背,违反。
佛(bì)古同“弼”,辅弼。其它字义佛(bó)古同“勃”,兴起。
详细字义佛(fó)〈名〉(1)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 Buddha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
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2)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3) 佛教 [Buddhism]攘斥佛老。
——韩愈《进学解》(4)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5) 佛像 [image of Buddha]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6)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7) 比喻慈悲的人 [kindhearted person]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
——宋· 吕祖谦《吕氏家塾记》(8) 佛经 [Buddhist Scripture]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9)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10) 另见 fú;bó常用词组佛法,佛光寺,佛教,佛教徒,佛经,佛龛,佛门弟子,佛山,佛事,佛寺,佛塔,佛图,佛陀,佛眼相看,佛像,佛牙,佛爷,佛珠,佛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