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砚字在名字里是什么意思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天大寒,砚冰坚。——明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砚字的成语:
笔墨纸砚
笔耕砚田(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 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有砚字的经典诗词: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元 · 王冕《墨梅》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 唐 · 李白《冬日归旧山》
笔砚耕学苑,戈矛战天骄 —— 宋 · 苏轼《刘丑厮诗》
砚用在名字中通常寄托着取名人希望孩子勤学不缀的期盼,同时砚台坚硬和润的的质地也带有一种君子风度与国学气质。
如果不是单字名字的话可以看组合方式以及有没有古文方面的引入,比如从“洗砚修良策”中可以提取“砚修”作为名字,会给人一种少年英气,挥斥方遒之感。
2. 写两个这样的成语1.“笔墨纸砚”这四个字各表示一个独立的事物,请
1.“笔墨纸砚”这四个字各表示一个独立的事物,请写一个这样的词语:--------------.春夏秋冬喜怒哀乐东西南北 楼堂馆所、笔墨纸砚、梅兰菊竹、琴棋书画、亭台楼阁、魑魅魍魉 、锅碗瓢盆 、油盐酱醋 、吹拉弹唱、花鸟虫鱼 、刀枪剑斧.2.“掉兵遣将”这个词的一、三两个字表示动作,二、四两个字表示名称,请写两个这样的词语------------------、--------------------.翻山越岭 摇头晃脑 跋山涉水 抓耳挠腮 挤眉弄眼 瞠目结舌 飞檐走壁3.“阳奉阴违”这个词的一.三两个字意 东碰西撞、东张西望、东躲西藏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苦尽甘来 来龙去脉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内忧外患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深入浅出 生离死别 死去活来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旋地转 天诛地灭 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错阳差 有备无患 有口无心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头无尾 有天无日 有眼无珠 有勇无谋 左顾右盼 左邻右舍 左思右想 上行下效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3. “砚”这个字怎么读
“砚”的读音是:[yàn]
意思:
1. (形声。字从石,从见,见亦声。"见"意为"让人看到的"、"明里的"。"石"指"石槽"。"石"与"见"联合起来表示"露天修筑的输水石槽"。本义:露天的输水石槽。转义:加水研墨的石槽。磨墨器。即砚台。)
2. 光滑的石头 [glossy stone]砚,石滑也。--《说文》。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3. 砚台 [inkstone] 一种石刻的写字文具,供研墨、调墨之用一砚。--清· 周容《芋老人传》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笔砚。
5. 组词
1. 砚山[ yàn shān ] :砚台的一种。 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2. 金砚[ jīn yàn ] :黄金制成的砚。《宋史·外国传七·日本》:“纳金砚一、鹿毛笔、松烟墨。”
3. 砚槽[ yàn cáo ] :砚端贮水处。凹陷如槽,故名。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冬月令水不冰,以杨花铺砚槽中,名文房春风膏。”
4. 砚池[ yàn chí ]:洗砚的水池。
5. 砚瓦[ yàn wǎ ]:即瓦砚。 旧常取古宫殿之瓦为砚,故名。后为砚的通称。
记载:《康熙字典》《午集下》《石字部》 ·砚《唐韵》吾甸切《集韵》《韵会》《正韵》倪甸切音。《释名》砚,硏也,硏墨使和濡也。《说文》石滑也。《长笺》滑训利,利犹厉也,与硏摩同义。《文房四谱》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篆,曰帝鸿氏之砚。《周武王·砚铭》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 又姓。《元文类》国子监司业砚弥坚。 又《字汇补》古典切,音蹇。濡石也。 《正字通》说文硏砚音义俱分,今俗合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