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lc控制的程序是什么,怎么写
PLC的英文全称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电力线载波通信)
它是利用电力线组网的一种接入技术,提供宽带网络“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居民小区,酒店,办公区,监控安防等领域。
它是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载体,只要在房间任何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用拨号,就立即可享受4.5~45Mbps的高速网络接入,来浏览网页、拨打电话,和观看在线电影,从而实现集数据、语音、视频,以及电力于一体的“四网合一”。
PLC是个软硬结合的系统,对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需要您对PLC有了一定概念和了解后,
才能有针对性的再次提问和回答。
就好像有人提问:汽车制造是什么,怎么做?在自己对汽车结构和生产工艺不了解的情况下,别人是没有办法回答的。
您可以上“百度文库”按“PLC编程”关键字搜索,查找相关资料来了解一下。
或买几本相关的PLC编程手册书籍来看看。
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2. PLC怎么编程
PLC主要是指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用于控制机械的生产过程. 1、PLC的基本概念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
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今天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
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混淆,所以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lc自1966年出现,美国,日本,德国的可编程控制器质量优良,功能强大。 2、PLC的基本结构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基本构成为: a、电源 PLC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 b. 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的控制中枢。
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
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
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c、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
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d、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1、现场输入接口电路由光耦合电路和微机的输入接口电路,作用是PLC与现场控制的接口界面的输入通道。
2、现场输出接口电路由输出数据寄存器、选通电路和中断请求电路集成,作用PLC通过现场输出接口电路向现场的执行部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e、功能模块 如计数、定位等功能模块 f、通信模块 如以太网、RS485、Profibus-DP通讯模块等 3、PLC的工作原理 一. 扫描技术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一) 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二)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立即I/O指令则可以直接存取I/O点。
即使用I/O指令的话,输入过程影像寄存器的值不会被更新,程序直接从I/O模块取值,输出过程影像寄存器会被立即更新,这跟立即输入有些区别。 (三) 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
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4、PLC内部运作方式 虽然PLC所使用之阶梯图程式中往往使用到许多继电器、计时器与计数器等名称,但PLC内部并非实体上具有这些硬件,而是以内存与程式编程方式做逻辑控制编辑,并借由输出元件连接外部机械装置做实体控制。因此能大大减少控制器所需之硬件空间。
实际上PLC执行阶梯图程式的运作方式是逐行的先将阶梯图程式。
3. 三菱PLC程序写入
原发布者:yuanhaisho
PLC程序读写步骤PLC程序写入步骤写程序之前要先用数据线把PLC与电脑USB接口相连接,把PLC右下角的开关拨到“STOP”位置即可开始操作,写好程序之后,连接好触摸屏数据线,把开关再拨回”RUN“位置开始工作。1、打开程序(窗口如下)步骤1:“工程”菜单>;“打开工程”步骤2:跳出“打开工程”对话框,选择要程序文件存放的路径和工程名,选择“打开”打开的程序窗口如上图所示2、写入程序步骤1:选择“在线”菜单,单击“PLC写入”选项步骤2:在执行写入时计算机与PLC的COM端口须相同才能通讯,执行上个步骤的“PLC写入”,会弹出警示窗口,示意COM通讯端口要一致,然后选择“确定“按钮。查看数据线连接的端口号可以在“设备管理器”查找,如下图所示:图示为COM4端口步骤3:端口不一致时需要设置,选择”在线“菜单,单击”传输设置“选项。弹出“传输设置”对话框,双击“串行”图标。把此端口设置成在“设备管理器”中查看到的端口号,如COM4设置完成后,单击“确认”按钮返回到“传输设置”对话框,直接单击“确认”按钮退出设置。再次执行“在线”菜单,选择“PLC写入”选项此时若PLC型号与程序中的PLC型号不同,会弹出以下窗口。单击“确定”退出,此时需要把PLC型号设置一下以保证两端型号一致。进行如下操作:“工程”>;“改变PLC类型”弹出以下对话框,按照上面的设置选择PLC型号单击“确定”即可下一步提示是否改变类型,选择“
4. PLC如何编程
一个控制系统的设计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
1.系统规划,即根据设备的控制要求以及功能需要,确定系统的实现措施。包括:选择PLC型号,I/O模块的数量与规格,特殊模块,人机界面,,,
2.硬件设计,根据总体方案完成电气控制原理图,接线图,元件布置图等的设计,汇编完整的电气元件目录与配套件清单,以及完成用于安装以上电气元件的控制柜,操作台等零部件的设计。
3.软件设计,编制PLC用户程序,根据原理图所确定的I/O地址,编写实现控制要求与功能的PLC用户程序。
4.现场调试,包括检查,优化PLC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
5.技术文件编制,即相关电气图纸,设备使用说明书等的编写。
5. 如何去编写PLC的程序
在编写PLC程序之前,首先应对系统的特点和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在一般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系统内每台设备开始时均处于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包括:
a.供设备用电的电源正常。
b.设备选择在自动方式,即PLC控制方式。
c.该设备的保护、控制及信号已复位。
在确定每台设备均满足初始状态后,由操作员下达起动命令,整个系统从初始状态出发进入起动过程。自检中任一台设备不满足起动的初始条件均不能进行起动操作。在起动过程中各设备状态不断改变,各个单体设备根据工艺流程顺序起动运行,向稳定运行状态前进,最后进入稳定运行状态。稳定运行状态的时间视生产情况确定。当一段生产工作完成后,由操作员操作或由停车条件自动发出停车命令,系统即进入停止过程,待最后一台设备停止完毕后,整个系统又回到了初始状态,等待下一周期。
1)在初始阶段,系统各设备自检发生的故障 a.供电电源或设备不正常。b.设备控制状态是否选择自动方式。c.未排除故障。
2)起动故障常见起动故障为起动超时故障,即PLC驱动输出继电器动作,在正常时间内电动机未能相应起动。
3)运行故障在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电动机过载跳闸、自动方式被人为改变、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急停开关动作等突发性事件或故障。
以上故障和信号任一种出现,均应将PLC程序立即转入执行停止命令阶段,按程序设定停止生产流程,对于这种需立即中止生产过程的故障,称之为一类故障。在实际生产中还有另一种故障不需要立即停止生产流程,如除尘器,该类设备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属于附属设备,如不运行也不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其发生故障时,PLC系统可先停掉该设备并向操作员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由总调度室指派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检修而PLC系统可继续执行生产主流程程序,这类故障可称为二类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