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渔翁 柳宗元拼音版
《yúwēnɡ》
《渔翁》
zuòzhě:liǔzōnɡyuán
作者:柳宗元
yúwēnɡyèbànɡxīyánxiǔ,xiǎojíqīnɡxiānɡránchǔzhú。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yānxiāorìchūbùjiànrén,āinǎiyīshēnɡshānshuǐlǜ。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huíkàntiānjìxiàzhōnɡliú,yánshànɡwúxīnyúnxiānɡzhú。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 《渔翁》柳宗元加拼音
渔(yú)翁(wēnɡ)夜(yè)傍(bànɡ)西(xī)岩(yán)宿(sù),晓(xiǎo)汲(jí)清(qīnɡ)湘(xiānɡ)燃(rán)楚(chǔ)竹(zhú)。
烟(yān)销(xiāo)日(rì)出(chū)不(bú)见(jiàn)人(rén),欸乃(nǎi)一(yì)声(shēnɡ)山(shān)水(shuǐ)绿(lǜ)。
回(huí)看(kàn)天(tiān)际(jì)下(xià)中(zhōnɡ)流(liú),岩(yán)上(shànɡ)无(wú)心(xīn)云(yún)相(xiānɡ)逐(zhú)。
3. 渔父的父读音
渔父 [yú fǔ]
基本解释:
①渔翁,捕鱼的老人。
②《楚辞》篇名。写一渔父因见屈原憔悴困苦,劝他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而屈原则表示决不妥协。篇中表达了两种处世哲学的对立,并明显赞同屈原的立场。一般认为是后人假托屈原之名所作。
词语分开解释:
渔 (渔)
拼音:[yú]
基本解释:
①捕鱼。
②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
③姓。
父
拼音<1>:[fù]
基本解释
①爸爸,母亲的丈夫。
②对男性长辈的称呼。
③女子母。
拼音<2>:[fǔ]
①老年人:田父。渔父。
②同“甫”①。
③女子母。
拼音<3>[fù ]
名词(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4. 渔翁全文及其意思是什么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5. 《渔翁》大致意思是什么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傍:靠。西岩:指永州城西的山岩。
晓汲:早上打水。
清湘:清澈的湘水。湘,即指湘江。
楚竹:楚地的竹子。因永州古属楚地,故称其地所产的竹子为楚竹。
欸乃:象声词,摇橹声。这里是渔歌。唐时湘中有棹歌《欸乃 曲》。
无心云相逐:片片浮云无意识地在互相追逐着。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 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这是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的一首诗味隽永而诗情飘逸的抒情小诗。诗中描写的这一超然世外的渔翁形象,寄托了诗人自己对功名富贵的鄙薄和厌弃。因此渔翁所表现出来的高雅恬淡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诗人自我的艺术写照了。 全诗情景交融而又层次清晰,象是一幅写意的淡彩画,舒展在我们面前:夜宿西岩的渔翁,正泊岸晨饮,汲清湘之水,燃楚地之竹,几与世无争而能自得其乐,这大自然的赏赐是多么优厚。日出江峰,烟消雾散,渔翁远逝,江上一片空寂;及至诗人瞩目凝视,却传来了一声“欸乃”的亲切渔歌,忽又从那青山绿水之间轻轻飘出。这渔翁和这悠然不尽的渔歌,在这山水的环抱中,已凝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活鲜鲜地托出了一个优美的境界。它和丑恶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把诗人对封建官场那种尔虞我诈的不满和憎恶,从自然美的净化中,映衬得清辉熠熠。所以诗的最后两句,化用陶渊明的辞意,不只是给这幅写意画增添了几片飘飞的云彩和渔翁追山逐水的情趣,而且也进一步抒发了诗人“行歌座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知”(《与杨晦之第二书》)的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是有进步的政治思想的,但是为了这理想的实现,竟遭窜逐,“风波一跌逝万里”(《冉溪》),精神上不可能不是痛苦的,因此诗人借江上渔翁高洁闲适的情怀,以抚慰自己孤寂而凄苦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