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字草书怎么写
字:杨,字体:草书,字迹:墨迹,书家:孙过庭,作品:书谱
字:杨,字体:草书,字迹:墨迹,书家:黄庭坚,作品:李白忆旧游诗卷。
草书分为两类:一是章草,即隶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当与行书属同一层次。狂草属今草,若行书为“走”的话,小草即为“跑”,狂草就是“狂奔”。
草书从字法到笔法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正入险绝,循序渐进,并经过长期的字法和技法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学好这门艺术。
扩展资料: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创作要有一定的气势,字法准确,用笔大胆,敢于放开写,并注意墨色变化,过渡得自然,有节奏感。注意防止用笔潦草不沉实、笔画交待不清、送笔“过”或不到位、出现滞笔等,特别是转折处的提笔。
要加强对经典法帖的临摹,强化字法和技法训练,在大气中求精到,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复归于生、由法到意的路子。
由于草书的意多于法,载情性特强,因此习草还需注意字外功夫。因为书写者往往在瞬间挥洒中下意识地将自己审美、修养、情绪表现出来,所谓“书如其人”此时表现得最为充分,故习草更需提高艺术修养。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草书
2. 岳用草书怎么写
岳的草书写法如下:
岳 yuè
释义
1、高大的山:五~。
2、称妻的父母及伯父、叔父:~父。~母。叔~。
3、姓。
相关组词:岳庙 岳父 岳母 山岳 岳家 岳丈 五岳 岳渎 岳立 岳如 南岳 祖岳 峤岳 河岳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岳,东,岱;南,靃;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从山,狱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岳,是中华大山,东岳叫“泰山”;南岳叫“衡山”;西岳叫“华山”;北岳叫“恒山”;中岳叫“嵩山”。嵩山也叫“泰室”,是古代帝王巡狩所到的王苑。字形采用“山”作边旁,采用“狱”作声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五岳
[wǔ yuè]
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
2、岳渎
[yuè dú]
亦作“岳渎”。五岳和四渎的并称。
3、岳立
[yuè lì]
亦作“岳立”。耸立,屹立。
4、岳如
[yuè rú]
由市政府批准,任铁岭市财政局副调研员。
5、南岳
[nán yuè]
亦作“南岳”。山名。五岳之一。
6、祖岳
[zǔ yuè]
妻子的祖父。
7、峤岳
[qiáo yuè]
同“乔岳”。高大的山。特指 泰山。
3. 怎样识读草书
而且,据说能否辨草、识草也是体现书家层次的一个标准。
所以,我把我个人对草书的识读心得奉献给大家。当然,作为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介绍,也主要针对多数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我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和介绍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在书法作品中,草书极富艺术性,最能发挥、宣泄书家感情,所以,草书使很多人喜欢。但是,草书因其笔画的省简、符号化,字形夸张、变形、变异及笔势连绵、映带,这就使没有草书知识的人不易识读,就是学过草书的人也不一定对每个草字都一眼就认识,有的字还要通过对句子、语境、上下文意思的理解才能辨识。
这样,也因此影响了作品韵味和作品精神内涵的更好传达。了解草书的人都知道,在书法诸体中,最难的莫过草书,难写难认。
其实,草书并非任意的“弯弯绕”乱画一通,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度,规律。了解这些法度和规律,对不识草书的人有着很好的帮助。
先谈谈其法度规律及识读草书的简单方法:一是符号化。很多部首演变成“草符”,如草头成了两点一横,三点水成了一点一挑,单人旁、双人旁,言旁等偏旁成了一竖挑,寸、刀、口等部首成了一弯,右耳刀,月字旁成了两弯一点,左耳旁、贝旁成了一折竖提,而相对的两点能代口旁或其他偏旁等等。
还有一些整个字草化变异的,如书、乐、为、发、东等字,大家在日常书写中都已习惯,这些字认起来不难;但对一些日常不常用或很少看见的一类整字变异或草化的如:真、幸、甚、等、欲、敢、听、叔等字及一些难“认”的草符,这相对于我们日常见惯的楷、行等书体那变异是很大的。二是省简。
古人对草书定性是“略举大较,仿佛若斯”,这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说的省简。东汉人赵壹在其《非草书》中说:“(草书是)删难省繁,损复为草,务取易为易知,临时从宜”的。
可见当时草书还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较简略,(否则,恐怕难以流传)试想,如不“删难省繁”岂能“易为易知”?所以,草书结字还要强调“省简”,一是省简偏旁部首。如前所说,原来四画的“草头”,简为两点一短横,左耳或贝字简为一个反写的丁字(折竖提),口字旁省为两个相对的横点,而字、雨字、南字等省了或变异了左竖或中心笔画,常字省了中心的口和竖,四横点省为一横等等多种多样的省简。
再就是省简笔画,如天字,省成了有弯折的三小横,使字差不多省简了人旁和其中的口。业(本文举例,都是指现在所说的繁体)顶上变成了三点,中部省了两点,省简笔画的字是很多的。
而且,很多字不仅省简了笔画,部首,而且省简演化成了固定符号,如言符、水符、口符等。(要注意,本文提到的横、竖笔画,如无特别说明的,一般都指草书笔画,并非横平竖直的楷书笔画) 三是连绵,草书的笔画或字与字之间是用牵丝(牵连映带)来连接的,除去这些牵连,(映带没有实笔,只有气势呼应。)
就能看出笔画了。另外要注意,有很多笔画还变化为弯折、圆转、连接,上画带下代下画等,而并非一律的牵丝映带。
但一般说牵丝比笔画要细,要轻,更虚。在笔画与笔画和字与字间都有大量的牵连现象,有的会偶尔断开,有的一连就是几个字甚至一行一连到底。
这些都应在观看或学习中认真逐步体会。至于“代”,其实这不用严格划分出来,符号化其实就是“代”,所以这“代“也应包含在”变“中。
比如,上面说的固定符号,(一般通称草符)言符、水符、口符及包耳符、邑符,月符、立刀符、草头符……以及一横代四点,两点代口等,这些草符都是以符号代偏旁部首、代整字,甚至一符代多种,如“挑”既代言旁,也代单人,双人等,至于整体变异草化的,就是一个符号代一个字了。对这些草化变异,省简,牵连,代替的方法和形态有所认识了解,要“认”草书也就不是难事了。
还有一种简便的“认”草书的方法,这就是运用对古典诗词的熟悉和了解。因为,一般书法作品都喜欢采用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为内容,你不要烦也不要怕那看着如一团乱麻的“天书”,只要有耐心地逐行逐字循迹辩认,就会发现不管怎样草,总是有迹可寻的。
这样去“认”一件草书作品,只要你能认得其中一字或几字,就能试着读通一句,推而广之,就能“认”完全篇。比如,你对“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的山、新、后等字认得,(因这几字在草书中变化不大或草法常见)这就能“认”出空、雨二字,“认”得了“空山新雨后”就能“认”出后面那句“天气晚来秋”,在这句中除了天字草化大些,其他都不难。
虽然,在实际的草书作品中,远比这复杂,但你运用自己了解的一些草书规律和知识,结合对古典诗词的熟悉了解,那就远远胜过盲人摸象,由此,逐渐地“认”完整首诗词或全篇就变得容易多了。要是能多看多读,久而久之,这样,能认得的草体字就越积累越多,识读草书这道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当然,一种书体的形成是长期的,草书历史已有千多年,历代写草书的人也多,这就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多种流派,写法;而且草书是一门竭力夸张,甚至随作者兴致、才情发挥的艺术,或因书写者文化素质的不同以及书写习惯,再则书家也因追求变化和避免雷同,也就会出现。
4. 草诀歌内容解释
1、草最圣为难: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
2、龙蛇竞笔端: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
3、亳厘虽欲辨:说的是写草书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
4、体势更须完: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5、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6、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7、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8、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扩展资料
《草诀歌》是歌诀(应用文之一种),不是诗歌(文学之一),但它却严遵了近体诗的格律。全文106联,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完全符合长律(排律)的规则;首句入韵,共107韵,虽非一韵到底,却是全用平声韵;
212句,仅“勿使雍为离”,“茶菊荣同亲”两句犯“三平调”,“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一联失对,“膝滕中委屈”与上联对句“别列看头平”失粘。
诗坛众所周知,诗律发端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由沈约提出来的新诗体“永明体”,它是根据周顒受印度佛经转读和梵文音韵的启迪所发现的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而提出来的,到唐初才趋于成熟。
《草诀歌》有《王羲之草诀歌》和《董其昌书草诀歌》,词句一样,且字的草法亦大同小异,《草诀歌》的问世不是偶然的。楷书在唐代己经达到顶峰,宋代书家转而谋求在行草书上有所建树,
大力提倡帖学,“二王”行草书得到充分研究。《草诀歌》应该是这一背景产生以后的产物。想必作者是为了使它在发展和规范草书中更具权威性,才把苦心孤诣的作品托名王羲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