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可以帮我找关于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奶牛厂虽小,经济学的问题却大》案例分析 奶牛厂虽小,经济学的问题却大 甘肃省南部某乡镇企业与八十年代初,为适应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对牛奶需要量不断增加的趋势, 开办一个向城市居民提供高质奶粉为主要产品的奶牛厂,由于该厂地处畜牧区,当时该地区牧场较少, 奶粉市场供不应求,该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奶牛数量从开始的20头发展到50头。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 皮革业发展迅速,皮革原料紧缺,皮革原料价格高速上涨,各地的皮革工厂经济效益大幅上涨,该厂厂 长决定将原有奶牛全部宰杀,用原奶牛厂所获全部积累利润和50万元贷款,于两年内将原工厂改建为当 地较大规模的皮革加工厂。但进入九十年代后,轻工业日益疲软企业财务入不敷出,开工率从原来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资拖欠达一年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率不到60%。
为尽快扭转企业亏损 面貌,厂长决定以购价30%的价格(设备折旧率累计达40%)出售制革设备,重新兴办奶牛厂。 (-)试选择以下题目之一,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1) 从供需均衡角度看,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2) 以边际分析方法,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有何值得借鉴之处?为什么? (3)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如果你是该厂厂长,如何从事上述决策? 案例分析 (一)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是正确的 经济学中对"机会成本"是这样解释的,由于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称择机代价或替换成本。
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通俗地说,假若你不这样做,你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将潜力付诸实践的价值。
如果你明知道你现在可以创造价值,但是你不这样做,你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一次机会。你也许不清楚不做某件事情的价值,但懂得价值创造的人会非常清楚。
商业中,如果一位执行总裁本来有能力发展公司,但由于害怕风险,他不敢向银行贷款促进增长,他可能就使企业失去了一次机会成本。 对于奶牛厂来说,八十年代中期,放弃盈利的奶牛厂,转产皮革厂,虽然从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不失是一种选择,但是,他的第一个选择已经是失去了一次机会成本。
因为,虽然市场上皮革销售需求很旺,但是奶制品市场依然供求旺盛,当他放弃一种盈利状况而转入另一个对他陌生的行业,风险还是很大的。 进入九十年代后,轻工业日益疲软企业财务入不敷出,皮革厂的开工率从原来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资拖欠达一年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率不到60%。
为尽快扭转企业亏损 面貌,该厂长决定以购价30%的价格(设备折旧率累计达40%)出售制革设备,重新兴办奶牛厂。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他的做法还是正确的。
如果该厂长不选择转产,他将面临着企业的倒闭,与其倒闭不如一搏,再说,他还有奶牛厂的管理经验。我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原因有四: 一、进入九十年代,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都对牛奶市场的需求量大增。
据统计,人均收入的增长与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将促进奶类消费的增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未来几年有望保持7%以上的增长势头,而大量研究结果已证明人均收入与奶类消费支出是高度相关的,如果在2001年的基础上,国内奶类消费人均每增长10%,就意味着90多万吨的增量,这相当于2001年液态奶产量的一半左右。
二、观念的改变,使奶制品市场不断扩大。曾经被认为高品质生活象征的"奢侈品"---牛奶变得普通而实在。
我国目前正在创导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健康饮食新理念。牛奶富含营养,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
作为简单、便捷的补钙方式,喝牛奶成为更多人的饮食习惯。抓住这一机会,重新开办奶牛厂还是有盈利的机会。
从下面一些数据,我们能看到国内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变化。 据统计,尽管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6.4%,但是我国已经从"贫奶"大国中"脱贫"出来。
看各地的数据。北京市场牛奶消费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日均消费量已达到500吨。
南京每人的年均牛奶消费量在30公斤左右,每年,南京人的牛奶消费量以30%的速度增长,去年,南京奶业集团收购的生奶就达到了7万多吨。尽管如此,南京人的牛奶消费量在全国只能算上中等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在经济并不发达的鞍山地区,市区居民家庭人均鲜牛奶消费量已达12.70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79.6%,人均支出53.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3%。
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牛奶消费量增长迅速,可以看出牛奶的营养价值正在被广大消费者认识并接受。 三、乳业是朝阳产业,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
奶类市场增长潜力有多大?在过去的9年中,全国的牛奶消费量增加了66%,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为20公斤,从周边国家奶类消费成长规律看,要达到30公斤至40公斤才会进入相对稳定增长阶段,因此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 1998年以来,中国乳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1999年全国奶类总产量806.9万吨,仅为世界总产量的1.43%。奶类人均占有量的差距也十分悬殊。
欧盟1997年的一。
2. 经济学案例分析++++++++++++++++++++++++++++++++++++++++++
描述的是市场差别定价。
从根本上来说,随行就市定价法是一种防御性的定价方法,它在避免价格竞争的同时,也抛弃了价格这一竞争的“利器”。产品差别定价法则反其道而行之,它是指企业通过不同的营销努力,使同种同质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的产品形象,进而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低于或高于竞争者的价格作为本企业产品价格。
因此,产品差别定价法是一种进攻性的定价方法。所谓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来销售一种产品或服务,即价格的不同并不是基于成本的不同,而是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要求而构建的价格结构。
第2题,条件未限定,开放型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见仁见智。如果从名义收入来讲,开酸奶屋(即自营)收入大于租赁。
同时,自营需考虑成本和费用,如收入中需扣除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等,还需门脸房所有权人亲力亲为,付出人力成本。出租盈利的测算方法较为直观。
凌晨时分,边看世界杯边给你写这么多,望你从此下笔,打开思路。若有不足之处,尚需自行查阅百度补充。
3. 经济案例分析
应该是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的第一个吧——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即需要字啊资源稀缺条件下面临选择问题。这也意味着,某种东西的成本是zhidao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机会成本。内
就SteamScot公司而言,其拥有的资源有限——250万英镑,他们需要用这些资源做一件让自己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事,但究竟是修新铁路还是维护当前铁路,他们需要权衡。
维护现有线路,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修新铁路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修新铁路,则意味着可能要承担旧有线路可能运载量有限甚至发生事故的风险。这些都是机会成本。他们需要在潜在收益和事故风险中容权衡。
4. 【急求一篇在现实生活中找一个案例并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分析,不要
案例2010年大白菜上市的季节,但白菜价格却一路跳水,遭遇了少见的“寒冬”,在济南,批发价每斤最低到了3分钱,是这20年来的最低价,而2009年同期还是0.8元.虽然价格已经低到3分钱,但很少有人去农村收购大白菜,济南周边地区的很多菜农到现在一棵也没卖出去,有的甚至烂在了地里.对种白菜为主要收入来源,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现在更是雪上加霜.根据调查了解,2010年大白菜价格走低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2009年大白菜价格特别高,菜农收入颇丰,造成2010年种植面积大量增加;二是2010年大白菜生长期天气较好,病虫害极少,单产大幅度提高;三是入秋以来,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在下滑;最重要的一点是韩日国民冬季有腌制大白菜的习惯,山东大白菜是他们腌制白菜的主要原料来源,由于2010年世界经济不景气,两国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大白菜的出口受到了剧烈冲击.2010年的白菜滞销,不仅仅归咎于经济危机导致白菜出口需求量太小,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但是就在今年,大白菜价格却一路攀升.分析:1、大白菜等农产品,显然是可以用蛛网模型去分析的,第一年价格提高,带来的一定是第二年的价格下降.但是对于白菜的价格和卖不出去的原因,我们就不能单单从简单的蛛网模型去分析所谓的供需关系了.农产品的价格机制应该分很多种,比如粮食价格,生鲜农产品等等,所以应该分类讨论他们的定价机制.一般来说,在中国,生鲜农产品,如大白菜,粮食流通机制对他的价格影响占很大部分.我们现在的粮食流通方式比日本等国家要落后很多,没有完全的实现农超对接,没有相应的期货避免风险的方式.还存在很多批发商,集贸市场,零售商,等这一系列的流通方式.大量的中介转入使得价格信息传递很不流畅,中介部分牟取了大量的利润,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价格较高,但是供给地区的农民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利益.楼主回想一下去年底的时候,只是听说蔬菜多了,可是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价位却没有降下来.中间零售商的存在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改变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必要的.希望楼主多查阅相关资料,从这一方面着手.2、第二个无非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我比较倾向于凯恩斯学派.相信楼主会分析这个.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能单独的只考虑政策的直接影响.在资料中,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中价格双轨制,私有化等等一些政策都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虽然由体制外开始的渐进式改革相对保守,但是这个因素我们一定要考虑在内.。
5. 论述经济案例分析的写作方法与要求
I.经济应用文写作是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科学,应用性强,十分强调实践性。本课程在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写作的前期准备,分别介绍了如何开展写作前的调查研究,文章观点的产生和材料选取的方法,表达的不同方式以及语言的运用。第二部分(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具体介绍了不同体裁的经济应用文,包括市场调查报告、经济预测报告、咨询报告、经济决策报告、经济案例和案例分析报告、改革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新闻、商业广告、经济合同、招标投标文件、计划和生产经营计划、工作总结、经济学术论文共十三种体裁。第二部分对各种经济应用文体裁进行了详细叙述:阐述了每种体裁的性质和特点,简要而系统的介绍了写作的基本型,讨论了在写作中的基本要求等。本课程在内容上要求学员在做好写作的前期准备后,熟练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自学过程中,学员应根据自身情况善于观察、不断总结;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在理论和实践的循环反复中,写出高水平的经济应用文。
II.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第一章 调查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意义及其方式,调查前、调查过程中以及调查后研究。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 调查及其方式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意义。
(二)调查及其方式。调查的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第二节 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前的研究。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然后拟定调查研究的提纲。
(二)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包括对相关资料和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
(三)调查后的研究。调查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高度概括;相互比较,同中求异;去伪存真,揭示本质。
三、考核知识点 不好意思只能写2000字
6. 急需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案例
1、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案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2、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案例: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3、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案例: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4、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案例: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5、原理: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案例: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扩展资料:
经济学部分定律分析:
1、酒与污水定律 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说,不在于污水的多少,只要它存在,就会造成一个整体的破坏。
2、水桶定律 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3、零和游戏 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4、不值得定律 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经济学十大原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怎么写经济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