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布局
一、教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是:
二、教字的基本释义
[ jiào ]
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
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
3、姓。
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
[ jiāo ]
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三、教字的组词有教父、教练、教师、教养、教室、教学、教材、教训、教授、教导、指教、请教、教诲、赐教等。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教书匠[ jiāo shū jiàng ] :教师的贬称。亦用作谑称。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从不肯存那‘通称本是教书匠,到处都能雇得来’的浅见。”
二、教理[ jiào lǐ ] :指教化之理。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他不大看经,想来未必深通什么大乘教理。”
三、教席[ jiào xí ] :指教师的职务。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七:“他本是个教育家,因与办教育的人们意见不合,才辞了教席而入报界服务。”
四、教坛[ jiào tán ] :讲台。
许地山 《东野先生》四:“有些用书挡着向到教坛那面,对着她装鬼脸。”
五、教友[ jiào yǒu ] :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亦泛指教徒。
叶圣陶 《线下·外国旗》:“ 金大爷 看见两串万国旗在布篷里飘动,却是纱的。他是教友,堂而皇之收了下来。”
2. 在在田字格怎么写图片
在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图:在字的笔顺:横、撇、竖、横、竖、横。
在的基本含义: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3、留在:在职。
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
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
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扩展资料:在,部首:土,部外笔画:3,总笔画:6。
在组词示例如下:1、在内[zài nèi] 在某一范围之内:我们所有的同志,连我在内,都要参加植树活动。2、所在[suǒ zài] 地方;处所:选择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所在修建疗养院。
3、在望[zài wàng] 远处的东西在视线以内,可以望见:大雁塔隐隐在望。4、在编[zài biān] (人员)在编制之内:在编人员。
他已退休,不在编了。5、好在[hǎo zài] 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以后再谈吧,好在我们是常见面的。
3. 小写1到10的田字格 的正确写法
1、“1”的写法: “1”像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如上图。
2、“2”的写法: “2”像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如上图。 3、“3”的写法: “3像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
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比2上端的半圆小),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碰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个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
4、“4”的写法: ”4“旗子,从上线的中间起,向左斜线到下格1/3处,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直下不碰右线,到下面碰底线。
5、“5”的写法: ”5像“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从左上线微斜向左到中格略上角,再向右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限到碰左线为止。上面一行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右线。
6、“6”的写法: ”6“像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再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虚线,不能把圆写得太小。
7、“7”的写法: ”7“像锄头,平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下线。 8、“8”的写法: ”8“娃娃,从右向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另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
(8是不封口的) 9、“9”的写法: ”9“像勺子,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一竖到下线中间。 10、“10”的写法: “10“像粉笔和鸡蛋,1从上线中间起,作弧线向左碰线,作弧线碰下线,向上作弧形碰右线,作弧形向上与起点相交。
4. 文字田字格怎么写
文: 拼音:wén 部首:文 笔画数:4 笔画:点横撇捺 释义: 〈名〉 1. (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
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
——《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3.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
——《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4.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5. 美德;文德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6. 文才;才华。
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7. 文献,经典;韵文 儒以文乱法。
——《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8. 辞词句。
亦指文字记载 。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
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9.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0. 文治;文事;文职。
与“武”相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1. 法令条文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史记·汲黯列传》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12.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13. 文教;礼节仪式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4. 指表现形式;外表 。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15. 指鼓乐,泛指曲调 。 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16.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何以谓之文。
——《论语》 是以谓之文。 17. 姓 〈动〉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被发文身。
——《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
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2. 修饰;文饰 身将隐,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