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 - 成语资料小题大做 xiǎo tí dà zuò成语解释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指无此必要成语出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诗《云涛石》]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
成语繁体 小题大做成语简拼 xtdz成语注音 ㄒㄧㄠˇ ㄊㄧˊ ㄉㄚˋ ㄗㄨㄛˋ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成语用法 用作贬义。多含不以为然的意味。
一般作谓语、宾语。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成语正音 作,不能读作“zhuò”;大,不能读作“dài”。
成语辨形 题,不能写作“提”。成语辨析 ~和“借题发挥”;都表示“将小事情或小题目加以夸张、发挥”的意思。
但“小题大作”是“拿小题做大文章”的意思;“借题发挥”是“借这种题目做那种文章”的意思。近义词 借题发挥、大惊小怪反义词 等闲视之成语例子 即无十分要紧的事,写封平信即可,何须小题大做的打电报呢?英语翻译 too much of a little matter日语翻译 ささいなことを大(おお)げさにする俄语翻译 делать из мухи слона <много шуму из ничего>其他语言 <德>von einer kleinen Sache viel Aufhebens machen<法>beaucoup de bruit pour rien成语谜语 大人写儿童文学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孝成王很不争气,喜欢独断专行,经常贪小利而受大害。
燕国与赵国发生冲突,燕国任命高阳军为统帅率10万大军攻赵,赵孝成王认为赵国无大将,就以50座城池为代价请齐国的田单为大将。马服君气愤地对平原君说赵王是小题大做。
[1]小题大做 - 典故“小题大做”出于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
“小题大做”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流传到今天,就引申为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2.作文 小题大做 600字
小题大做
爷爷让我做了一件小事,可我竟然连一件小事都没做好。
下午,我在外面玩枪,爷爷指着树上的一群鸟说:“安排你个任务:只要把这些鸟中的一只打死,就给你一块钱。如果你打不着的话,就别想要了!”我一听,马上又问了一句:“打下两只,是不是给两块呀?”“那当然啦!”我想:“像我这样的神枪手,肯定一分钟一只。我连木头做的旗杆都能打中,更何况区区几只鸟呀?”我一拍胸脯:“行!一言为定!不许反悔!”我本以为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况且上面还有瞄准星呢!
可是,第一颗子弹只打上了鸟的羽毛,所有的鸟都被枪声惊动,飞到草丛里。我支枪的一瞬间,却突然支不上了。我跑到房间里,从抽屉里拿出小螺丝刀,把枪卸开。一看,是枪钩出了问题,我便开始修枪。三修两修,一下子忙了五十分钟。我忙跑到外面,听见树林子里面有很多麻雀的叫声,全落在草丛里。我“咔咔”两下子就支上了,果然比没修前好用。
我对准那一堆麻雀,“砰砰”就是两枪,子弹飞到了草丛里,只听“吱吱”两声,就不叫了。我跑过去一看,一只麻雀被打死了。我拿着去见爷爷,大声说:“爷爷,你看我打到了什么?”爷爷一看,我手里果真有一只。爷爷笑了,连皱纹都笑没了。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块钱,递给了我。
今天我得了一块钱,能不开心吗?
3.一篇写《小题大做》的文章
小题大做
爷爷让我做了一件小事,可我竟然连一件小事都没做好。
下午,我在外面玩枪,爷爷指着树上的一群鸟说:“安排你个任务:只要把这些鸟中的一只打死,就给你一块钱。如果你打不着的话,就别想要了!”我一听,马上又问了一句:“打下两只,是不是给两块呀?”“那当然啦!”我想:“像我这样的神枪手,肯定一分钟一只。我连木头做的旗杆都能打中,更何况区区几只鸟呀?”我一拍胸脯:“行!一言为定!不许反悔!”我本以为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况且上面还有瞄准星呢!
可是,第一颗子弹只打上了鸟的羽毛,所有的鸟都被枪声惊动,飞到草丛里。我支枪的一瞬间,却突然支不上了。我跑到房间里,从抽屉里拿出小螺丝刀,把枪卸开。一看,是枪钩出了问题,我便开始修枪。三修两修,一下子忙了五十分钟。我忙跑到外面,听见树林子里面有很多麻雀的叫声,全落在草丛里。我“咔咔”两下子就支上了,果然比没修前好用。
我对准那一堆麻雀,“砰砰”就是两枪,子弹飞到了草丛里,只听“吱吱”两声,就不叫了。我跑过去一看,一只麻雀被打死了。我拿着去见爷爷,大声说:“爷爷,你看我打到了什么?”爷爷一看,我手里果真有一只。爷爷笑了,连皱纹都笑没了。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块钱,递给了我。
今天我得了一块钱,能不开心吗?
小题大做
还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脑筋急转:“你的左耳像你的什么?”我当时就拿给我那学识渊博的大学生爸爸 。爸爸看后,半天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得看答案。其实答案很简单:你的右耳朵。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堂堂的大学生都答不出呢?因为那时侯,我却一看题目就知道答案了。之后,我百思不得其解了很久……
到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当我再次看到那脑筋急转弯时,也想了很久。这时,我终于明白当时为什么爸爸答不上来了。我也明白了,有时候,读的书多了,反而一些简单的问题答不上来了。
就拿《长安乱》里那段小故事说吧。师父让徒弟理解:时,空,皆无法改变,而时空却可以改变。徒弟认为一个逗号可以改变一切。师父让他仔细看。徒弟说:上句和下句就一个逗号差别。师父说:差别不止一个逗号。我当时看得入神,呆呆地盯这这句话琢磨了半天。但结果和徒弟一样,没看出来。往下看,师父说:看,其实是两个逗号。当时看到这句话,我差点气爆了。自己琢磨了这么半天,结果竟然是两个逗号!回过神来,仔细想想,虽然答案如此简单,但也合情合理。再看看自己的答案,离这有十万八千里了。
那次考试也一样,原来是挺简单的题目,可一想,想复杂了。于是越想越复杂。就像一只兔子,原来终点很近了,可是一蹦,蹦出老远,终点都过了,还拼命跑,就离终点越来越远了。考卷发回来,那题上打着个大大的红叉子。
除了这些,生活中这种小题大做的例子也不少。
老师和我们说过,有两个邻居,有次因为一只鸡的关系,便说了起来。说着说着,就骂了起来,还越骂越厉害,边上人劝也没用了。骂着骂着,又打起来了。打着打着,竟然拿起菜刀杀起来了。杀着杀着……人都死了。其实,这事不会变那么麻烦的,主要和人的品德有关系。要不然,一只鸡,怎么能弄到这种后果?跟《长安乱》里的也一样:一伙人,争鸡贵还是兔子贵,争着争着,群殴起来,搞的死了九个,活着的三十多个,也关了二十五年。这之后还冒出两个小帮派。看来,这人的品行德行,和这“小题大做”也是很有关系的。最后,那类人把事情搞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麻烦。
“小题大做”,得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