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忄旁笔画顺序正确是怎么写
忄的笔顺:
忄(竖心旁)的字:
一、快的释义:
1、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车。~步。又~又好。他进步很~。
2、快慢的程度:这种汽车在柏油路上能跑多~?
组词:快车 快乐 不快 飞快 凉快
二、悃的释义:
真心诚意:~诚。聊表谢~。
组词:忠悃 哀悃 悃衷 单悃 忱悃
三、懂的释义:
知道;了解:~事。~行。~英语。他的话我听~了。
组词:懂得 懵懂 懂行 懂事 听懂
四、怪的释义:
1、奇怪:~事。古~。
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他。
组词:怪人 怪事 怪物 责怪 鬼怪
五、怕的释义:
1、害怕;畏惧:老鼠~猫。任何困难都不~。
2、禁受不住:瓷器~摔。
组词:哪怕 可怕 怕生 后怕 害怕
2.【竖心旁的笔顺“忄”这个偏旁的笔顺是怎样的
笔顺,小学一、二年级早已学过,还有必要在学毛笔字的时候再来啃苏吗?是的,笔顺的正确与否对写好毛笔字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字的笔画顺序的先后,关系到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照、呼应,关系到这个字的笔画间笔意的联系以及字形的美观.正确的笔顺是写好毛笔字的关键之一.笔顺怎么来的?笔顺是古人在书写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而成,是由篆书到隶书、到楷书不断发展的结果.笔顺的口诀有七点: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左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进后关.但其中最基本的规律是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这一规律与我们右手执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先写右边再写左边,右手会将所写部分的视线挡住.(一)自上而下“自上而下”是从一个字的上部写起,顺势往下写到底.譬如写“盖”字,先写两点后写“王”,最后写“皿”.(二)从左到右“从左到右”是从一个字的左边往右写.例如写“御”字,先写“彳” 再写“缶”,最后写“卩” .但口诀是死的,不能生搬硬套.譬如“火”字的笔顺是先两点,后写“人”,如果从左到右写成图116那样就错了.还有竖心旁的笔顺应该是先写两点再写长竖,而不能从左到右:先左点再长竖最后写右点,其结果,点到竖画的起笔处,再从竖的收笔处到右点,来回走了冤枉路(见图116),不如先两点后长竖(或先长竖后两点)好.“方”字是写完点横再写钩,继而写撇,钩与撇之间有笔意的呼应,反之如图116就不美观.写“道”字须先写“首”再写走之,不能硬套“从左到右”而先写走之再写“首”(见图116).(三)先中间后左右“先中间后左右”,指遇到以中间部分为中轴而左右对称的字,要先写中间,后写两边.如写“小”字,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左右两点.这是因为先将中间位置固定了再写两边,字不至写歪.但是写“灭”,不能先中间写成图116那样.(四)先横后坚“先横后竖” 是指先写横画再写竖画.如“土”字的笔顺是横.竖、横.但“步”字是从上而下,先写中间的竖,再写右短横再左短竖,继而写长横及下面的“少”.不能写成图116那样.“长”字是先撇后横再竖钩,最后写捺,不能先横后竖再撇捺(见图116).“可”字笔顺是先横后“口”,最后写竖钩,不能先横后竖钩最后写“口”(见图116).“女”字是最后写横.若先写横,写“好”字就糟了(见图116).可见,“先横后竖”只是一般规律,不能硬套.(五)先撤后捺“先撇后捺”,指有些字撇捺并存,应先写撇后写捺.如写“会”字,应先撇后捺,再写“云”;“义”字可先撇后捺,也可先点后撇捺,两种方法均可以.写“九”字也应先写撇后写横折弯钩,不能反之.不然写“旭”字就要多走许多弯路(见图116).(六)先外后内“先外后内”,指有外框的字,先写外后写内.如“同”字,要先写外框,再写“一口”.(七)先进后关“先进后关”,指全包围结构的字最后写底横.如“国”字,先写左竖,再横折竖钩,将三面外框写好后写“玉”,最后写横封口.以上七点亦只是一般规律,有些字的笔顺是对的,但快写时却不美.如“臣”字,先横后竖快写就不美(见图116).再如“成'字,先横后撇也不佳(见图116).这就需要仔细琢磨.有些字有多种笔顺,并一直延用至今,是约定俗成,需借鉴古代书家的各种不同的写法.我们只有掌握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才能将毛笔汉字写得更精到、更合理、更美观.。
3.竖心旁的笔顺是怎样的
竖心旁的笔顺是:左点、右点、竖。
如下图: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
含有竖心旁的汉字有:忶、忦 、汹 、忯 、忾 、忟 、忨 、忳 、忸 、忧、忲 、忱 、怄 、怃 、怆、忴、忪、忬 、怅 、快 、忮 、怇 、忤 、怀等。扩展资料:竖心旁(忄)是汉字部首,由"心"演变而来。
称竖心旁或竖心。古代人认为心脏主管人的思想,故"忄"旁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含有竖心旁的词语惆怅 慌忙 情愫 惭愧 怜惜 惧怕 懊悔 情怀1、惆怅[ chóu chàng ] 解释: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巴金 《春》十五:“他惆怅地在 觉民 的窗下徘徊一阵,觉得没有趣味,一个人寂寞地走了。”
2、慌忙[ huāng máng ] 解释:紧张、急迫的样子。林海音 《城南旧事》:“妈妈慌忙的又从匣子拿出别的玩意来哄我。”
3、惭愧[ cán kuì ] 解释: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4、怜惜[ lián xī ] 解释:爱惜;同情爱护。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院中女伴的互相怜惜,互相爱护的光景,都使人有无限之赞叹!”5、情怀[ qíng huái ] 解释: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4.竖心旁的笔顺是怎样的
竖心旁的笔顺是:左点、右点、竖。如下图: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
含有竖心旁的汉字有:忶、忦 、汹 、忯 、忾 、忟 、忨 、忳 、忸 、忧、忲 、忱 、怄 、怃 、怆、忴、忪、忬 、怅 、快 、忮 、怇 、忤 、怀等。
扩展资料:
竖心旁(忄)是汉字部首,由"心"演变而来。称竖心旁或竖心。古代人认为心脏主管人的思想,故"忄"旁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含有竖心旁的词语惆怅 慌忙 情愫 惭愧 怜惜 惧怕 懊悔 情怀
1、惆怅[ chóu chàng ]
解释: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巴金 《春》十五:“他惆怅地在 觉民 的窗下徘徊一阵,觉得没有趣味,一个人寂寞地走了。”
2、慌忙[ huāng máng ]
解释:紧张、急迫的样子。
林海音 《城南旧事》:“妈妈慌忙的又从匣子拿出别的玩意来哄我。”
3、惭愧[ cán kuì ]
解释: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4、怜惜[ lián xī ]
解释:爱惜;同情爱护。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院中女伴的互相怜惜,互相爱护的光景,都使人有无限之赞叹!”
5、情怀[ qíng huái ]
解释: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5.竖心旁的笔顺是什么
先写左点,后写右点,最后写垂露竖。左点略低,右点略高。
忄是汉字部首,由“心”演变而来。称竖心旁或竖心。古代人认为心脏主管人的思想,故“忄”旁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忄部的字有很多,比如怊、怋、怵、怿、怜、怡、怪、怗、怏、怖、怾、恓、恲、恞、恊、恎、恘、恗、恡、恢、恻、恂、恉、恃、恇、恍、恒、恾、汹、恅、恨、恰,等等。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一、怊
1、拼音:chāo
2、释义:悲,怅。
3、笔顺:点、点、竖、横折钩、撇、竖、横折、横
4、组词:怊怊、怊怅、怊惆、怊怅若失、怊怊惕惕
二、怋
1、拼音:mín,mén
2、释义:乱;不明。
3、笔顺:点、点、竖、横折、横、竖提、横、斜钩
三、怵
1、拼音:chù
2、释义:形声。从心,术声。本义是恐惧,害怕。
3、笔顺:点、点、竖、横、竖、撇、捺、点
4、组词:怵头、怵惕、犯怵、打怵、怵心
四、怿
1、拼音:yì
2、释义:形声。从心,睾(yì)声。本义是喜悦。
3、笔顺:点、点、竖、横撇/横钩、捺、横、横、竖
4、组词:忻怿、怿悦、不怿、欣怿、畅怿
五、怜
1、拼音:lián
2、释义:形声。从心,粦声。本义是哀怜,怜悯。
3、笔顺:点、点、竖、撇、捺、点、横撇/横钩、点
4、组词:怜悯、怜恤、爱怜、顾怜、哀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忄
6.竖心旁的笔顺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基础上形成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写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它具有权威性,应该在汉字教学中被认真执行。
“忄”的笔顺,在很长时间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竖、左点、右点”“左点、右点、竖”等。《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它们的规范,符合笔顺书写应该照顾便捷性、系统性等方面的原则(参见高更生著《现代汉字规范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 年12 月第1版358~359页),“忄”的笔顺规范为“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历代书法家中许多带有“忄”字的草书、行书,有很多都是采用了“左点、右点、竖”的笔顺。
有人认为“左点、右点、竖”,不符合“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这个看法是值得商量的。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律中有“从左到右”这一条,但是汉字笔顺也有特殊规律,比如“从左到右”的例外, “兆(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非(左竖、横、横、横、右竖、横、横、横)”等字,再如“从上到下”的例外,“及(撇、横折折撇、捺)”等字,这样看来,所谓的“从左到右”的规律并不都适用所有的汉字,因此,也就不好说所谓的“不符合‘从左到右’”的规则了。有些字之所以“不符合”那些一般规则,是因为它需要照顾到便捷性、系统性等另外的一些笔顺原则。
还有人认为“忄”的笔顺是“长竖、短竖、点”、“短竖、长竖、点”或者“短竖、点、长竖”,这些也都是不符合新的规范的看法。它们的问题在于, “忄”这个偏旁中,无论是楷体还是宋体,都不存在“短竖”这个笔形, “长竖”左边的那一笔应是“点”,属于“点”中的“左点”。有的教师在解释“忄”的笔顺时指出,“汉字的笔画名称是根据楷体字的笔画形体确定的”,言外之意是宋体的“忄”“长竖”左边的那一笔是“短竖”,这个说法也有不严谨之处:第一,现代汉字的笔画名称不只和楷体字有关,它与今文字中的隶书、草书、行书(后两者为非基本字体)也都有关系。这里要谈的主要问题似乎不应该这样说,确切一点儿的话,应该是“某种字体中某个字的笔画、笔顺由该种字体确定”。第二,宋体与楷体的关系到底该如何界定?从狭义来看,宋体与楷体固然不同,但从广义来看,宋体是印刷体楷书的一种,它也是楷体,所以仅从称说上来看,某些字的某一笔画,其宋体与楷体的称说是一样的,比如“木”字第一笔虽然宋体与楷体笔形有细微差别,但都叫“横”。所以在笔画名称确定这个问题上,不应将楷体与宋体完全对立,也无法完全对立。
此外,也有教师从书法技巧和审美的角度谈“忄”笔顺的问题,比如, “两个‘点’位置邻近,写起来相互呼应,很自然地连着写,写完右边的‘点’再顺势向上写‘竖’”,这个说法中涉及的书法技巧和审美规律也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通则,譬如“小”,楷体字的笔顺是“竖钩、左点、右点”,两个“点”也邻近,也相互呼应,但是笔顺却不和“忄”旁一样,而是先写中间的“竖钩”。这中间既涉及书法技巧、审美规律,也和书写的便捷、系统性等具体原则有关。具体汉字还须具体分析。
7.竖心旁的笔顺究竟怎么写
竖心旁的笔顺:左点、右点、竖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基础上形成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写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它具有权威性,应该在汉字教学中被认真执行。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它们的规范,符合笔顺书写应该照顾便捷性、系统性等方面的原则。
忄的笔顺规范为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历代书法家中许多带有忄字的草书、行书,有很多都是采用了左点、右点、竖的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