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秋生造像记》的楷书有什么书法特点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位于洛阳龙门石 窟古阳洞南壁,刻于北魏502年5月27日,为龙门二十品之一。
碑文由孟广达撰写,萧显庆书写,全文为楷书,字数总计39个,此碑书犀利刚 劲,宽博朴厚,和《始平公造像》比起来笔法多变,字体方劲峻拔,沉着劲重。笔 法凝练自如。
《杨大眼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刻于北魏500〜508年之间,全文为楷书,刻在洛阳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造像记》与《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魏灵藏造像》并称 为“龙门四品”。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之中将其列为峻健、丰伟之宗。
2.《孙秋生造像记》的楷书有什么特点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位于洛阳龙门石 窟古阳洞南壁,刻于北魏502年5月27日,为龙门二十品之一。
碑文由孟广达撰写,萧显庆书写,全文为楷书,字数总计39个,此碑书犀利刚 劲,宽博朴厚,和《始平公造像》比起来笔法多变,字体方劲峻拔,沉着劲重。笔 法凝练自如。
《杨大眼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刻于北魏500〜508年之间,全文为楷书,刻在洛阳龙门古 阳洞。 《杨大眼造像记》与《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魏灵藏造像》并称 为“龙门四品”。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之中将其列为峻健、丰伟之宗。
3.请问"魏碑以谁的字为代表
魏碑,是书法界对北魏乃至整个北朝碑志书艺的总称。
名曰“魏碑体”,或云“北碑”、“龙门体”,习惯上称它“魏碑”。龙门北魏造像题记,体法多变,纯朴天然,介乎隶、楷之间,有其独特的风采。
从乾嘉至清末,引起了包世臣、康有为等书法家、学者的极力推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颂“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
”康有为在《广艺舟之宋齐梁陈》有“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等“十美”。并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字亦紧密非常。
……故能择魏世造像记学之,已自能书矣。”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以《牛橛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等最著名, 这些造像的书法都属于魏碑书的代表作品。
魏碑以方笔凝重者居多,体现出一种浑厚、朴拙、自然、雄强的阳刚之美。《牛橛造像记》端方峻整,结体紧劲,风格雄强,紧劲之中而又开张舒展,代表魏碑书风。
4.龙门二十品原迹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
《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
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
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1744-1801)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杨大眼造像记》,刻于北魏景明正始之际(500年-508年)。
楷书,刻在洛阳龙门古阳洞。与《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魏灵藏造像》并称“龙门四品”。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列峻健、丰伟之宗。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口上方南侧,共六龛,均为圆券形浅龛。
分上、中、下三排,每排两龛,其大小不等。圆楣拱内刻卷草葡萄纹,主尊为交脚弥勒(已经残破)。
左右二胁侍菩萨侍立。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501年)完成。
《郑长猷造像》, 造像记位于佛龛右侧,高50厘米、宽35厘米,记景明二年郑长为亡父、母皇甫、亡儿士龙以及其妾陈玉女为亡母徐,各造弥勒像。碑文书法有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重要意义。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
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二十品之一。孟广达文,萧显庆书。
楷书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体方劲峻拔,沉着劲重。
笔法凝练自如。《元详造像记》,全称北海王元详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造像记高88厘米,宽42厘米,是元详随北魏孝文帝南伐迁都至洛阳的历史实录。
《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 》,龙门二十品之一。高100厘米,宽34厘米,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过去曾有牛橛龛之称。
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碑文字体端庄整肃。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孙秋生造像记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