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稿怎么写
消息写作指导 消息的分类 �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 ,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动态消息 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
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 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 报道。
(三)典型消息 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 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 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
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消息写作的原则和要求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消息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
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 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 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
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
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 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
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
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
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 3、提问式。
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 4、结论式。
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
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
2.采访稿结尾怎么写
、概括性导语。
导语往往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各,突出了"新"字。
陈述性导语。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又叫"编年史式",这种形式使消息情节步步推进,事件的高潮在后面出现,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描写型导语。
四、就是对消息中某一有意义的特殊场面作简洁而有特点的描写。
五、评论型导语。就是在叙述事实的同时,立即对事情作出评价,提示其事物的现实意义。如写我们支持贫困学子上大学时,可以这样写:浮来农信社在做好当前支农工作的同时,筹措资金设立"专项贷款"重点扶持"金榜题名"的贫困农家学生顺利入学。(这是事实,然后再加以评论)此举,让浮来山镇考取大中专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长们吃了"定心丸"。
六、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就是在消息开头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然后加经解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想。如我们在推得联保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导语可以这样写: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对莒县农民来说,原来似乎不可能,如今已梦想成真。
3.报纸的消息稿怎么写,通讯稿怎么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通讯是比消息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文体。
通讯稿格式: 通讯和消息在格式要求上不一样,消息有固定的格式,通讯没有固定的格式,通讯结构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基本上按时间、逻辑二者结合的顺序安排结构。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选材不同,通讯要选择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
而消息选材不受此限制。2.详细不同,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而消息内容要求简单概括。
3.表达方式不同,通讯除叙述外,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手段;而消息多用叙述。4.结构不同,通讯无固定格式,而消息却有严格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通讯的特点:现实性、形象性、评论性 通讯的运用范围: 根据通讯的特点,可以运用在四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 人物通讯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事件通讯是重点描绘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人们所关注的事情和问题;工作通讯是报道当前带有普遍意义的先进工作经验、工作成就或存在的问题;概貌通讯主要是反映一个单位、地区的某种气象、面貌。
写好通讯,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其次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把人物写好;第三要安排好结构,常用结构一般有纵式、横式和纵横结合式三种,此处不作详细介绍,如有需要请查看大汉民族网络相关文章。通 讯 稿 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
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
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 介与实例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可(4)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
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
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
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
4.关于新闻稿怎么写
个人体会:写好新闻,主要是写好消息。因为,消息,是新闻的主体。
那么,消息,按具体行业或具体事件来分,有政治、经济、会、文教、科技、体育、政法、国际等新闻。
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
怎么写最好?格式如何?简单地说:一篇消息通常包括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或者,形象的讲,一篇消息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
1、导语:消息开头的一段话。作用有两个,一是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二是它应当像诱饵一样把读者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导语上是要很下功夫的!所谓“凤头”。
2、主体部分。要毫不矫柔造作,极少形容雕琢、清晰无误地把事情说清楚; 内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谓“猪肚”。
3、结尾部分。结尾,对消息来说不是很重要。正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的:“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所谓“豹尾”。但是,对有些消息来说,写一个或者发人深省、或者催人振作、或者给人希望的结尾,也很有意义。
新闻稿,一定不要过多引用晦涩难懂的“专家语言”、“专业语言”或大话空话套话,否则,读者不买帐。
就是这样。
5.采访稿开头和结束要怎么写
在写采访类文章之前,需要做好以下4点: 1、确定采访目的 没有采访目的的文章,就像在报流水帐。
使读者找不到一丝主线,感觉很空。 故,在采访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
你想让读者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 在确定好采访目的后,第二步便是寻找被采访人。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 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 在写采访类文章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采访完毕后,需要做到以下2点: 1、整理采访稿,仔细阅读几遍,充分理解 作为一名九城日报记者,我们的采访手段不同于现实,一般通过QQ、BBS、MSN、e-mail进行。我们有优势,那就是对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接受采访,这样便于了我们整理采访稿。
在整理采访稿的同时,记得不要遗漏掉重要资料,修正错别字,多读几遍,对采访稿要有充分的感知,觉得不够的地方,尽快弥补。 2、组稿,完成采访 好的采访稿,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要有导语、串词、结尾。
因此,在整理好问题与回答后,还有进行组稿,根据对采访稿的理解及采访目的,合理的添加导语、串词及结尾,这样不仅使整篇采访结构饱满,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6.新闻稿怎么写
(一)先拟定大纲:写短稿可以仅凭腹稿,但写长稿时,若无大纲或准备小抄,往往很难写得好。
(二)开头与结尾:写导言时,最好已规划如何结尾,才不致於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举例与说明:写人物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最传神。切记要适可而止,最多两个例子。
(四)迅速与简洁:记者写稿要求迅速,整篇写再做修改。众人皆知的事不写,不用废字,力求扼要。
(五)主题应熟悉:主题设定后一次完成,避免中断思路。遇严肃主题时,用字也应严肃表达。
(六)可峰回路转:笔法模式试图改变,运用情节隐喻或拐弯方式,争取注
意。
(七)能力与论述:除具备收集资料,应多方查证,抓住重点,论述正确,言之有物,客观事实,不穿插个人意见。
三:新闻稿段落分布
(一)新闻稿撰写与作家写作方法,作文相互一致,段落分配也是启、承、
转、合。
(二)第一段之导言是全文的精神,最好在60字以内,重点约略提出,提纲挈领。
注意事项(一)
新闻写作应多使用短句,尽量符合150字以内适当阅读量。
导言不宜直接用引语,避免无谓困扰。
每段开头不宜用同样的语句,尤其是相接的两段。如连续几段的开头都用「他说:」,「他表示:」,会让人生厌,也会使人以为作者文思不足。
连接词(由于,但是)尽量不要用,先拿掉后再看看是否影响句子叙述的完整性,否则将可省略。落笔前先应审慎确认事件之可信度。
注意事项(二)
使用日常,简单易懂的字:如类似歌迷,影迷,避免改用Fans:「粉丝」。
写短句子,写简单的句子:简短有力的句子,使读者欣赏起来轻松自然,感受深刻。
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新闻与写作是要给大家看的,应以贴近生活习惯,浅出的语言。
尽量少用最,甚,极为或唯一,避免与事实不符,会造成读者抗议。
不要用避讳引语:某人说就用钱XX说,不使用钱氏说。
尽量少夹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乱翻译,造成误解。
注意事项(三)
删去不必要的字:虽简而不漏,意思不变。
如:1.作为期五天的访问-访问五天。
2.今天起办理报名手续-今天起报名。
不作无谓的解释:尤其在新闻专题报导中,有必要才解释,没有就省了。
不记流水帐:除非天天精采,否则,仅提重要事件。
人名官衔省略:除总统外,第一次提全衔,第二次用姓名即可,避免礼多文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