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匾如何落款
就是寺庙的话也是没什么大讲究的。落款处标注好时间名字就可以了。不需要 敬 敬赠什么的有印章盖印就可以了.
常用匾额题写落款人的称呼一般和书画差不多,都是留个常用字号(名号都可以)书写时间在匾上出现的话一般也是出现在两边的小字里。
如果有特殊的情形,作者感觉有较大时段或特定身份方面的性质的(感觉注记在两旁的小字里不足以让人重视),落款具体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妥。
在传统建筑的装饰行为中,匾额是不可或缺的素材。文词适中,悬挂得当的匾额足以表现书写者的才华与文采,并且透过视觉与意念的传达,塑造空间的风格。
匾额通常摆设在门楣、寿梁和枋梁上,它的形式通常以横长形和竖长形居多。
匾额上除了上述的主文之外,左右的小字大多撰写捐赠人及头衔,和落款的年代,有时候正上方还会有皇帝的玉玺,许多寺庙就是藉著匾额上的资料,而确定它的创建年代。
一般情况下,匾额的写作文字很少,也无复杂的结构款式,主要是讲求适情应境,文辞精粹。题书时要求高水平的书法艺术,上款下款的书写位置得当,字的大小适当。
2.书法赠晚辈怎样写上款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
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在书画或某方面有专长者)。
3.赠与长辈的书法 落款应该怎么写啊
下款:
时间 + 地点 + 姓名(字号)+ 谦词
1、时间:公历:一九八五年五月。农历:乙丑年榴月
一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
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
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
每月二十一至三十称下浣;
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写成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
2、地点:
题款时如落书写地点,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如:书于北京西城肉食店,这类属于俗称地点,但是如:题于京西早春堂,书与鸿宾搂等是可以的。
3、署名:
署名时可以写姓名全称,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题字与号。
4、写给长者、专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可以加上书奉,奉书、敬书、恭录等谦词。
所书作品内容是伟大,领袖的名句或名作,在姓名之后可加敬录、敬书等谦词。
下款的完整题法应是:“乙丑年杏月下浣於古风唐XXX敬书”。
正文是甲骨、钟鼎、汉隶的古文字,题款最好用行楷或楷书。不宜用正文的字体或狂草,如果正文是楷书、行草或狂草,那么题款时的字体最好是用行书。题款字体应小于正文,以便协调一致。
扩展资料:
书法落款常识:
一、称谓
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正、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