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对一个人评价的挽联
知乎网友的答案,供参考 历史上有意思的挽联很多,其实在我看来,各类联话里载的挽联绝大多数都很有意思。
这里挑几副可说的供大家略窥一斑。李鸿章号称晚清修补匠,在当年就是饱受争议的人物。
他死之时,褒扬的挽联当然很多,但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尤以下面两副为最:年来外务有深谋,近交远攻,一生独取联俄策;死谥文忠无愧色,扶清安满,毕世惟知杀汉人。九原倘遇太平王,当率黄帝鬼雄,逐此杂种老伧鸦鸣国外;阎殿若逢包孝肃,会有黑犁地狱,置那昏天宰相畜道轮中。
第一副还只是站在汉人角度的吐槽,第二幅则是直接撕逼。虽然恶意满满,论水平却上不了台面。
李鸿章罢相后,他的好基友荣禄接锅,然后就有了庚子拳乱,八国联军进北京的事。所以荣禄的待遇也好不到哪去。
此一文忠,彼亦文忠,彼弭乱之终,此酿乱之始,并宫府中外以调和,谁为罪魁,谁为功首,必有定论矣;成也相国,败也相国,败不居其过,成则居其名,更戊戌庚子诸祸变,而竟生荣,而竟死哀,谓非厚幸欤。这个联给李鸿章平反,顺便把荣中堂推了下去。
说完吐槽的,再来看两个技术含量高的。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易帜服从南京政府。
当时,奉军元老实力派杨宇霆、黑龙江省长常荫槐都反对易帜,东北局势震荡,军心不稳,于是张学良不得不快刀斩乱麻,将杨宇霆、常荫槐抓捕枪毙。这两人在东北根深蒂固,所以厚葬安抚周边人马是必须的。
张学良势必要给他们写挽联。人是你杀的,你又要写挽联,既不能说杀得好,也不能说杀得不好,怎么办?最后张学良送去的挽联是这样的:挽杨宇霆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涕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挽常荫槐 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江山还汉室,敢因家事罪淮阴。先说二位,你们一个是马谡,一个是韩信,杀你们是迫不得已;再说二位好比管叔蔡叔,本来是好人,是悟信流言才做错事,所以也不怪你们。
天衣无缝。这个联的作者叫杨云史,来头很大,是光绪二十八年的南元。
按清朝顺天府的乡试,第一名必取直隶省,第二名必取南方各省。所以顺天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南元,非常牛逼。
从这个联也可以看出古代解会状元们都不是盖的。再来看一个挽外国人的。
清末民初,飞机还是个新鲜玩意。有位法国飞行家,叫环龙,在上海盘马路做飞机试验,坠机而死。
有位小王写挽联云:环龙君是当世神龙,快哉列子御风,绕场三匝;盘马路看行空天马,伤矣杞妻不哭,市骨千金。从人名和地名出发,列子御风和天马行空的典故恰到好处。
飞行家为新创造殉道,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飞机纵横,“市骨千金”,正是的语。挽黄兴的联,大家很容易搜到很多,我说个不太有人知道的。
我们知道写挽联的一个很常见的办法就是找名人衬托,比如上面几副把人比作韩信,比作列子的。但是将中国人比作外国人,就比较少见了。
我们来看这个挽黄兴的联。创共和似华盛顿,善战阵似拿破仑,遥遥东西,生见英雄造时势;椎祖龙惊博浪沙,造罗马惊嘉富珥,赫赫声绩,死为人类壮模型。
上联拉了两个老外,从黄的共和创始人和革命军统帅身份来讲,非常合适,下联则一说他是反抗帝制,一说他创造民国。嘉富珥,现在通常写作加富尔。
说到挽联,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是曾国藩。曾老爷子一代伟人,通经博学,文章写得牛逼哄哄。
尤其挽联,曾国藩可说是古今第一人。吴恭亨评论说:“曾文正挽人联语特沉雄,虽小小题目,咸具龙跳虎掷之观。”
那么,曾国藩挽联为什么这么牛逼呢?答:因为有一万个小时的练习量嘛~ 曾国藩戎马半生,久历战阵,所以身边死人实在太多了,朋友,同僚,兄弟,下属,死了都得挽。挽得多了,自然就牛逼了。
不过,老爷子可能写挽联上了瘾,身边死这么多人都不够他挽的,于是他发明了一个游戏,叫做“生挽”,也就是给活着的人写挽联。好比我先假设你挂了,看看这挽联怎么写。
老爷子有个好基友叫汤鹏,属于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的交情,是个大学问家,也是个大变态。有一次,汤师爷去找曾老师搞基,曾一时没在,由于两人很熟,于是直入书房。
这一入不打紧,看到了曾老师留在案上的挽联草稿,仔细一看,原来是给自己的挽联……麻痹的你竟然咒我,一怒之下就跟曾国藩绝交了。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曾国藩的错,所以老曾也没话说。
后来汤鹏真的挂了,曾国藩送了这样一副挽联: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汤海秋一身学问,又一生肛裂,此联两及之。
至于这是不是汤师爷当年在书房看到的那副,我们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