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以案说防》的读后感
通过这次激励警示教育,也让我认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及相应的挑战。
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落后找鞭策,作为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员,我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坚持公道正派,清政廉洁,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具体来说,从播放的警示片中,我得到了以下的启示: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位高权重,风光一时的高官要员之所以堕落成腐败分子,沦为阶下囚,甚至走上断头台,正是由于他们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严重扭曲,使他们最终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这些腐败分子心存侥幸、不惜触犯党纪国法、肆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他们走向了人生旅途的不归路。正如这当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案例--原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甘井子支行信用卡科科长严修建,因挪用公款133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画面中,年轻的严修建在提到自己的小儿子时,不禁涕泪纵横,同为年轻工作者,严修建的结局让人不得不感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二是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的观念。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尽职尽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一种贡献,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反过来,如果滥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那就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一种亵渎,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犯罪。
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就应该为谁谋福利。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滥用权力,必将受到人民的惩罚三是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廉政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实就是一种廉政的表现。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有了地位和权力,生活条件改善了,不享受白不享受,拿着公家的钱大肆挥霍,长期的舒适生活,使人形成了惰性,怕吃苦,怕受罪,长期以往很容易用此来做交易,出卖手中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象凌康元、赵士春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我们必须坚决抵制。
四是要严格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的事实,再次明白无误地昭示世人,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
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犯罪,终究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时刻用宪法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同时也要用党章和党纪来约束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通过这次学习,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洁从政教育。
更加体会到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更加坚定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并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际,干好本职工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维稳定、促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求一篇800字左右的以案说法的征文
以案说法:堕落之 原罪
在当今社会,堕落是很常见的一种生活状态,尤其是在青年一代中。在新闻媒体上,经常会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事件,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便干起了杀人放火,抢劫勒索的勾当。可以说,心志不坚定,法律意识薄弱的青少年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困难,感情遭受重创,抑或碰到其他的不顺,心底就很容容易产生忧愁烦闷,内心开始反叛,于是整个人的精神垮了,丧失了对生活热爱,慢慢便堕落了下去。
那么,人堕落了是什么样子呢,或者说,什么叫“堕落”。在百度词汇中,“堕落”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一条说:佛教、道教指失道心而陷于恶道恶事。把这接应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堕落”当成干那些违法犯罪的活动。比如说,一个十四五的高中生,抛弃自己的学业和家庭,和社会上那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成天出入于酒吧网吧饭馆。当没钱时,便去帮人打架,或者找个工地干几天活,对于人生不抱任何希望,每日得过且过,这就能够看作堕落。再比如说,某同学在学校里本应该安心读书,但是,因一时头脑不清,被人拉入传销组织,从此整天做着自己的发财梦,也是“堕落”。堕落是被社会一直抛弃的一种不良行为,它与社会伦理,法律与道德相违背。
堕落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如果陷入违法犯罪,那么首先他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犯罪情节严重的还将遭受牢狱之灾。即使后来他有了退悔之意,毅然还归正途,那段不结历史也很难抹净,将伴随他一生。对于社会而言,这种行为是一个炸弹,一种灾难。他的家庭会因此而蒙受耻辱,并且有经济上的重大损失。长沙政法频道就播出过许多案例,青年违法犯罪以后,他的父母悲痛万分,整个家庭就破碎了。
那么堕落的根源是什么呢?万里江堤,绝不会毁于一个蚁穴,同样的,一个青少年走向堕落,是社会,家庭,个人的因素才能造成的。对于社会和家庭这两种因素,我们难以得出任何准确的结论,所以我们先粗浅的从个人角度寻找原因。09年12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做出了“花儿的凋谢——聚焦网络游戏的色情暴力”的报道,谈到一位正值花季的少年抢劫。猥亵妇女。男孩风发正茂,本应该天真无邪,为何会做出此等错事傻事呢?原来,少年在网吧玩网游时,偶尔会看到那些不良信息,看的多了,又想到这是个搞钱的好办法,就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违法的事情。对于这个案例来说,这位少年的网瘾诱发他违法的欲望,自身法律意识很薄弱葬送了美好青春。通过全国的各种案例发现,青少年自控能力弱,法律意识不强,是堕落的首要因素。
那么,青少年怎么样避免自己堕落呢?我从我一些朋友身上,发现一个事实,他们在堕落的时候,会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想做任何改变。我曾劝说过我搞传销的表哥,但是,他未等我把话说玩,就朝我劈头盖脸的骂道“你大学才上多久,怎么就教训我来?”,现在,我想劝说在社会上的几个好兄弟,但又觉得那只是对牛弹琴。我想,要想避免堕落,应该择良友,千万不要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混在一起,尽墨者黑呀!
3.以“预防重要性为话题”的作文
1一天,我看到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曲突徙薪》。这个故事主要是说: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喝。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我如果是那位主人的话,我就应该马上把烟囱改曲,把木材移去,放患于未然,而不是应该不屑一顾,却把身边的一些小的隐患给忽略掉,这是不对的!因为,即使一根烟头都能引起大火,即使一次闯红灯都会一起车祸!我们不能等到亡羊才意识到要补牢,不能等到出事了才后悔当初。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吃,因此我们就应该事先未雨绸缪,把一切隐患都统统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隐患,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放患于未然,而不能临渴挖井、亡羊补牢。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人生千变万化,就如同外面的天气,一时晴一时阴,一时刮风一时下雨,谁又会知道下一刻我们将会遇到什么呢?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所以,事先准备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在人生的漫长路途中,我们不能成为待宰的羔羊,我们要准备好一切,即使出了事,也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聪明人懂得以变制变,懂得未雨绸缪,所以,我们就应该做聪明人,懂得以变制变,善于未雨绸缪!
因此,这样,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就慢慢显现出来,只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隐患,做好准备,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迎来更多的收获,创出更美好的明天
2
未雨绸缪,莫待亡羊补牢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勇士长途跋涉攀登一座高峰,恶劣的气候、陡峭的山壁、难耐的孤寂以及疲惫和饥寒,都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不知什么时候,勇士的鞋里掉进一粒沙子,沙子实在太细小了,他觉得没有必要为这样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耽误时间,于是继续前行。可是后来沙子越来越磨脚,带来钻心的疼痛,勇士只得停下清除沙子,然而此时他的脚已经破皮红肿,伤口也有些感染,最后他不得不放弃登山。
故事虽短,意义却深长:沙子相对于高峰来说是渺小的,但在穿着带沙子的鞋攀登这一特定场合中,沙子的负面作用在不经意间就被无限扩大化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就因为一个微小的隐患而中断,结局令人惋惜。
隐患,因之隐而谓之患。古语有云,祸患常积于忽微,便是这个道理。由于缺乏对隐患的识别和防范而导致灾祸,是可悲的;可如果像那个勇士一样发现了隐患,却因认识不足而不及时加以消灭任其发展,让隐患时刻伴随而行,那这种无妄的灾祸则更令人可恨。
常言道:“智者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用事故总结经验。”由此可知,事后补救远不如事前防范来得积极有效,可是在预防事故的问题上,许多人至今还是存在着“亡羊补牢”的思路。有时是因为对瞬间事件发生的“预见性空白”,但更多的往往是由于自身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淡薄,或者心存侥幸图省事,认为“我能在事后做到‘焦头烂额为上客’就已经不错了,我又不是上帝,怎么能事事处处都对我求全责备呢?”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才总会不自觉地对“亡羊补牢”这种聊以**的补救措施念念不忘。
事故从来都不是毫无预示、无迹可寻的,天灾如此,人祸亦如此;生活如此,生产亦如此。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升操作技能,提前做好事故预想和危险点分析,在具体实施执行过程中做到头脑清醒、按章办事,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及时有效地根治安全隐患,就能够将事故禁于未萌、止于未发。相反,如果我们缺乏安全隐患的识别知识,或者胆大粗心、麻痹大意,认为小小隐患没什么大不了,那就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想不出事都难。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我却要说,安全工作“莫等吃堑方长智”。每一个人都应牢记,未雨绸缪——犹言不早,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4.怎么写自我保护的文章
中学生如何预防犯罪、自我保护讲稿 今天,我就把我所办理的一些案例和我的所感所思跟同学们交流。
讲一讲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怎样自我保护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案例中吸取一些教训,获得一点收益,以便自己能健康成长。
一、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规定及其颁布的意义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法律又是怎样规范的呢?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不论你犯什么罪,都要被判刑)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按照上述规定,咱们这些同学也都即将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就要被判刑了,也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犯罪的人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咱们这些同学就不能以我小,法律不能对我咋样而放纵自己的行为了。我们知道,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教育成长,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民族利益,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培养和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国家、社会及家庭都有重要意义。二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从总的情况看,我国青少年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主流是好的,广大的青少年正在健康成长,绝大多数都将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
但是,在总体向好的同时,我们也痛心地看到,有一部分青少年或由于教育方面的欠缺,或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或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或由于自控能力的不足,小小年纪就以身试法,做了令自己抱恨终身,令亲人痛彻肺腑的事情,也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据统计,青少年犯罪的人数占到总犯罪人数的一半以上。
(当然青年更多一点,你们现在还属于少年阶段)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不正确的价值观等原因,近年来中学生犯罪的案件也屡屡发生。下面我就以我平时办案过程中的接触的那些真实案例,分析一下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你有可能走向犯罪,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吸取一些教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让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1)结交不良朋友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际朋友,寻求友谊本是你们的共同特点,但如果你们不能辩别是非,去结交社会上一些有劣迹有恶习的朋友,那么你们很容易就受到他们那种所谓的哥们义气,吃喝玩乐的人生观的影响,耳闻目染,最终会沾染上他们的恶习,由原来三五成群在一起单纯地玩发展到后来的为了哥们义气,共同结伙作案,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例如去年二月农历正月还未过完,我市经区公安分局破获了一起八人抢劫犯罪团伙。经查,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就是经区一所中学初四的学生。
经讯问得知,这名初四的学生,结交了社会上几名和他年龄相仿,但已退学的孩子,整个寒假一直和他们呆在一起,每天除了上网,不干别的事情,当他们身上仅有的一点钱花光之后,几个人一拍即和,交叉结伙,在威海经区凤林村、宋家洼村等处,采取拳脚殴打、语言威胁、搜身等手段,实施抢劫作案6起,敲诈勒索作案1起。抢劫人民币四千余元,手机五部。
你们知道吗?我国法律对抢劫犯罪的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抢劫犯罪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同时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社会危害性极大。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犯抢劫罪的,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而且抢劫三次,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上述犯罪团伙八人中有三人是93年出生的,其余的有的是92年出生的,有的是91出生的,他们都是只有15岁、16岁年龄的人,平时一个人时胆子不大,人多在一起时就经不起他人的拉拢和怂恿,也要表现一下自己的勇气,你敢去抢,我也敢去,你敢上去打一巴掌,我也敢上去踢一脚,想想看,咱们这些同学是不是也有这种心理?阿姨告诉你们,一定不能有这种心理,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了,你的行为就是触犯了法律,构成了犯罪,等待你的将是漫长的牢狱生活。
而一旦做牢,你的人生将会从此改变。虽然在这起案件的处理上,我院按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规定,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对参与犯罪次数少,犯罪情节轻的上初中四年级的戚某某作出不逮捕决定。
并且还到学校做工作,让其回到校园中继续学习,参加了中考。但这起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年龄低龄化程度、犯罪性质之恶劣均令人吃惊,也值得我们学校、家长及同学们深思。
(2)遇事冲动,不计后果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期你们心态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如果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反而由着自己的性子,心血来潮,只顾痛快出气,那么也很容易危害社会,触犯法律。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以案说防的文章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