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书怎样写的又快又好
二、从行书入手 怎样实现写字与书法分离呢?从一种简单的行书字体入手,能使它成为可能、成为现实。
写字因为是给人阅读而不仅仅是欣赏的,为方便自己,需要流利;为方便别人,需要清楚。楷书乃至隶书清楚而不流利,显然不能成为常用字体;草书流利而难辨认,便利自己,有碍他人;篆书则不易写不易识,如果用于交流则是害人害己。
历来五种字体,只有行书,清楚流利,切乎实用。吕叔湘先生说:“我们写字总是带点行书味道的”。
自古有从楷书练起,先站稳再行走之说,时至今日,即使在书法课堂上,这也不再是不二法门了。书法家多半把练楷书作为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但事实证明,楷书写得好的行书并不必然好。
比方悦,楷书尤其是唐楷着力强调起笔、收笔、折笔,如果用这种动作写行书笔划,就多半出现许多装饰性的笔触,我们把楷书起笔时顿笔出现的“钉头”之类称为“多余小动作”。养成了顿笔习惯,就一定会影响书写速度、影响流畅;所以,如果考虑到自由和抒情,那么,楷书就不能充当基础训练的理想字体了。
应该说,先学楷书有好处,但对学写钢笔字也有不良后果。 作为实用性的写字,我们认为,只要练好一种行书就够用了,没有自己的风格(但书写个性无疑是存在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又有什么关系呢?练成之后,可以省略些边笔写成行楷,也可以增加些连笔写成行草,足以适应日常各种用途。
即使是单纯的书法创作,钢笔写楷、隶、篆也是吃力不讨好的、钢笔就是钢笔,钢笔就是用来书写流利美观些的手写体的,能写出些艺术味儿当然更好。 行书是实用字体,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恰恰又便于学以致用。
从楷书人手,就会造成练字时写楷书,日常书写时写行书,学的用不上,学非所用,学、用脱节,除了对书写有爱好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意味着多花时间、多吃苦头。只有练习行书,才能学以致用,这是3S速成的重要依据。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
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
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
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
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
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
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
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
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
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
2.“写”的繁体字行书怎么写
繁体字:
读音:xiě 、xiè
意思:
1、书写:~字。
2、写作:~诗。
3、描摹:~生。
4、古又同“泻(xiè)”。
组词:
1、采写[cǎi xiě] 采访并写出:好人好事,要及时~,及时报道。
2、撰写[zhuàn xiě] 写作:~碑文。~论文。
3、写意[xiě yì]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区别于“工笔”)。
4、默写[mò xiě] 凭着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
5、填写[tián xiě] 在印好的表格、单据等的空白处,按照项目、格式写上应写的文字或数字:~履历表。~汇款通知单。
6、写景[xiě jǐng] 描写景物:这篇散文~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7、特写[tè xiě] 报告文学的一种形式,主要特点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在细节上也可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扩展资料
引用:
1、《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宋代: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翻译: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2、《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翻译: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3、《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宋代:晏殊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翻译:夕阳穿过幕帘,阴影包围了梧桐。有多少情话说不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千万重。
3.“艺”的草书和行书怎么写
“艺”字的草书:
“艺”字的行书:
艺 [ yì ]
基本字义:
1、才能、技能。
2、艺术、文事。
组词:
工艺、技艺、多才多艺、艺林、文艺、艺林、艺品、艺师、艺术馆、艺术界、艺术体操、艺术性、艺文活动、艺文类聚、艺苑、艺展、才艺、茶艺、厨艺、广艺舟双楫、民间艺术、艺师、欧普艺术、棋艺、时间艺术、视觉艺术、手工艺、手艺、陶艺、体艺、文艺复兴、文艺工作团、现代艺术、行为艺术、园艺学、综艺节目。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 埶,种也。从坴、丮,持亟种之。《诗》曰:“我埶黍稷。”
白话版《说文解字》: 埶,种植。字形采用“坴、丮”会义,像手持种苗而急于种植。《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我种黍稷。”
相关词语解释:
1、工艺 [ gōng yì ]
释义: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装配或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2、多才多艺 [ duō cái duō yì ]
释义:也作多材 多艺。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3、文艺 [ wén yì ]
释义:文学和艺术的合称,有时特指文学或表演艺术。
4、文艺复兴 [ wén yì fù xīng ]
释义:14—16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文化革新运动。始于意大利,并相继在西欧各国发生。
5、陶艺 [ táo yì ]
释义:制作陶器的技艺,也指陶制的艺术品。
4.党 字行书怎么写,最好带图
“党”字行书写法:
行书的特色: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有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的特点。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扩展资料:
行书是楷书的流动写法,与楷书比较,行书从造型到用笔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省略笔画。
行书为了书写简便,对楷书的某些部位或笔画有意地进行恰当的简化,在不失原来字形、字意的情况下,或减省笔画,或合并线条。
2.笔势流动。
(1)、行书是将点画连起来书写,即所谓“相间流行”,所以行书书写时在点心之间自然地出现或增加了由于用笔带出来的钩挑和牵丝。
(2)、以圆转代方折:行书转折处多采用草书圆转的写法,所以行书才显得笔势流畅。
(3)、行书比楷书用笔灵活多变,同样的点画可以这样写,可以那样写,不受约束。
5.行书怎样写的又快又好
行书是从古到今最实用的书体,要想练好硬笔行书,打好毛笔、硬笔楷书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行书是楷书的连笔,是楷书的快写,因此古人在行书定义为非真非草既日行书,练习行书没有速成,关键在临帖功夫下的深不深,临帖其实很简单就是帖上怎么写你就怎么写要达到形似,慢慢就可以达到神似,如果形多不似神又从何而谈,只有多写多练才能练成,硬笔书法贵在持之以恒,只要你持之以恒的去练相信不用多时就能练成一手好字,你去学田英章的《田英章硬笔行书标准教程》就行了,书法既为写好字的法则,你练习硬笔行书就要照硬笔行书的法则去写,准确来讲硬笔行书和识字教育不一样,硬笔行书是专业教育,既然是专业就要按照专业的法则去书写………………你也可以多看看田英章硬笔行书专业教程。
6.“王”字的行书怎样写
1.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2.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3. 行书书是一种统称,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4. 行书一般用做草稿或书信,但有些著名书法家的行书也被人们珍藏。最著名的当数王羲之的《兰亭序》,本来也是一份草稿。
5. 在唐代时,受到唐太宗的喜爱,他命令臣下临摹多份,遗诏将原本和他随葬,现在存世的只有摹本,最著名的是唐太宗的大臣冯承素的摹本,因卷首有“神龙”小印,又称“神龙本”。
6. 该本被认为最接近《兰亭序》原本,主要是因为冯的摹写极其细心和精到,他运用双钩法将每个字先描出其笔画的轮廓,再用墨填满,即使最纤细的笔画也照原样描出,所以几乎和原本所出无二,成为历代书家学习《兰亭序》的最佳范本。该本现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他的《兰亭序》摹本还有定武本石刻拓本和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的摹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