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里买澳洲绵羊油靠谱
个人觉得绵羊油好用仅指在澳洲,因为气候干燥,需要保湿或者年纪大的人会喜欢,因为年纪大了皮肤缺水严重对年轻人来说,绵羊油太油腻了另外,每家华人礼品店里的绵羊油品牌都不一样,就是因为怕被比较如果你真要买绵羊油一类保湿的东西,推荐你到澳洲的药房或超市里买sorblene或者emu oil,价格比绵羊油便宜,但效果绝对在绵羊油之上sorblene不打折的话,一升在5澳元左右emu oil大概3.5澳元每250克,超市里也有250克装的绵羊油,价格一样(这么说吧,华人店里的绵羊油大概只有华人会去买,超市里的供应的是全澳洲人,怎么比较应该很清楚了吧)华人店里的绵羊油好像都100克左右,一打打买的话,一瓶平均在2-3澳元吧。
2.为什么人们要用眼动技术研究阅读
每天,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以上来自眼睛。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通过直接观察眼球运动直接对心理过程进行研究。例如,在本世纪20年代国外就有人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使用肉眼观察眼动来研究广告心理学[1]。
现在通常用照相技术和眼动仪对眼动进行分析研究[2]。心理学家认为眼球运动是视觉过程的直接反应,并且反映了多种人类认知活动,受到多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如眼球的运动与注意、预期、记忆、推理、阅读等认知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
有关阅读中眼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学者Lamare和Jaral 以及Heuy的工作[2]。此后,人们试图通过研究眼动中注视点的顺序和眼跳动来了解阅读背后的知觉过程。
近20多年,由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眼动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尝试把眼动作为人阅读过程的指示器。眼动记录是一种比较自然、干扰较小的过程,与心理学中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因而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2]。
然而,由于阅读过程的复杂性,眼动记录能在何种程度上反映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呢?研究者已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对于眼球运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些探索的结果还主要是来自西方心理学家工作。
2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了眼球运动和认知活动有基本对应关系。任务难度越大,认知因素就越多地参与、塑造并决定了低水平、反射性的眼球运动行为。
如E.Kowler对预期追踪是源于习惯性行为还是源于认知预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没有线索”的实验中被试倾向于按上次刺激运动的方向反应,这更多是一种习惯性活动,而在有认知线索的情况下,认知线索对预期眼球跟踪产生了明显的影响[3]。
眼动与知觉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是过去15年间眼动研究的中心问题[2]。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研究者也发现认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然任务状态下的眼球运动。
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探讨为阅读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2.1 眼脑距离所谓眼脑距离是指眼球运动与大脑加工之间的联系,可以用视觉过程和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延迟来描述。
将眼动技术应用于阅读加工的研究,基本前提就是眼球运动能够反映即时的阅读加工过程。Just等人假设,当眼球离开一个词时,表明他对此词加工完成并且转向下一个词的加工,因此注视时间可作为一个即时的词加工指标。
也就是说视觉过程与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延迟很短。大量的研究结果也基本支持这种假设。
在阅读中眼睛不是平滑、连续地运动,而表现出几种运动方式,即眼球振颤、眼跳(Saccade)、回扫(Regression)、和注视(Fixation)。读一篇文章,眼睛通常先在某个地方注视一段时间,然后做一个很快的眼跳,这样眼睛便移到了下一个注视位置;每当读完一行,眼睛便进行一次大幅度的换行;有时眼睛还会重新回到原来读过的地方——回扫。
眼睛注视时间一般在200-400毫秒之间,眼跳时间一般很短只有10―40毫秒。研究发现,在眼跳的时候,眼睛几乎不能获取信息,主要的认知加工就是在注视时进行的[4]。
Rayner等发现,当文章的难度加大时,认知加工过程变得复杂和困难,眼跳的距离一般变短,被略过的词数减少,而回扫的次数明显增加,平均注视时间变长[4]。从高频单词、预测性高的单词上的眼动模式可以看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和眼动过程是密切联系的。
在一般的文章中,单词的频率和长度是高相关的,控制了单词的长度后,注视时间上仍然有很强的频率效应[4]。严格匹配了句子中不同预测性单词的频率和词长,发现单词的预测性越强,单词上的注视时间越短[8]。
McConkie等还发现了首次注视点的位置受到了词形的约束[5]。这些结果显示了眼动与认知加工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在空间上也是一致的。
总之,在即时的基础上,眼球运动基本上受到了认知加工的影响并反映了认知加工活动。2.2 溢出效应和前视效应尽管眼动数据对理解阅读过程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们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如,在注视时间中除认知加工过程外还包含一个单纯的运动激发过程。低水平的视觉和感觉因素也会影响在单词上的注视时间和移向下一个单词的眼跳长度[4]。
而且一次单独的注视活动也可能包括多个认知过程。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即时理解过程的测定。
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单词的加工开始于注视这些单词之前,而另一些单词在注视点离开之后还会被加工。也就是说,单词不仅仅在单一的注视中被加工。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和“前视效应”(preview effect)就是这种现象的具体反映。有些研究发现,阅读中不仅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比高频词的注视时间长。
而且,低频词后面的单词或区域的注视时间也会相对较长。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溢出效应”。
例如:在下列句子中,比较被试在两种条件下眼动过程发现,在阅读替换句时,被试不仅在句中低频词(walte、gondola)上的注视时间比在原句中高频词(music、vehicle)上的注视时间长30—90毫秒。而且,被试在低频词的下一个词(captured、moved)上的注视时间也增加了30—40 毫秒[6]。
这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lamare绵羊油怎么用(哪里买澳洲绵羊油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