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谦受益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时乃天道。
出自先秦诸子《尚书·大禹谟》,原文选段:
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译文:
伯益拜见禹,说:“只有修德能感动上天,那是没有远而不至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帝舜先前到历山去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号泣,向父母号泣,自己负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见瞽瞍,诚惶诚恐尊敬战栗。瞽瞍也信任顺从了他。至诚感通了神明,何况这些苗民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
《大禹谟》出自《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一,记叙了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的远古史料。大禹是舜的臣子,他以治理洪水建立大功,后人尊称为大禹。本篇首段记叙了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所以叫《大禹谟》。
主旨启示:
“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国传统的一句古训,意思是说,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后来,**在文章里古为今用,就成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因为虚心是人前进的动力,只有虚心才可以看到别人的优点,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就只会看到自己的优点,满足于现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从另一方面讲,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满招损,谦受益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禹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尚书
2.满招损,谦受益有下一句或上一句吗
有的,既有上一句也有下一句。
出自《大禹谟》,选自先秦诸子的《尚书·虞书》:“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译文:只有修德能感动上天,那是没有远而不至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
节选原文:
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译文:
伯益拜见禹,说:“只有修德能感动上天,那是没有远而不至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帝舜先前到历山去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号泣,向父母号泣,自己负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见瞽瞍,诚惶诚恐尊敬战栗。瞽瞍也信任顺从了他。至诚感通了神明,何况这些苗民呢?”
禹拜谢伯益的嘉言,说:“对!”还师回去后,帝舜便大施文教,又在两阶之间拿着干盾和羽翳跳着文舞。经过七十天,苗民不讨自来了。
扩展资料
《大禹谟》记叙了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的远古史料。大禹是舜的臣子,他以治理洪水建立大功,后人尊称为大禹。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其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
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
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禹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