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案中教学内容怎么写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6.训练内容。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7.小结和作业。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内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学步骤及内容提要怎么写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
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情感情。
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
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它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
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解题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3. 公开课教学内容概述怎么写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
每次活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的研究活动。定义 作为一种教研形式的公开课,具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它应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公开课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论作引导,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
公开课是一种面向非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面向学生的公开课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面向企业的公开课,是多个企业参加同一主题的课程。
作为一种教研形式的公开课,具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它应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公开课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论作引导,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企业公开课 企业公开课是以公开授课形式为企业单位或个人提供工作技能提升的培训服务,适合参加公开课培训的人群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如刚从职人员的销售知识培训,或具有资深从职经验的高级总裁培训。
编辑本段意义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推进,教育界不仅努力更新指令型课程中已经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在积极反思着长期沿袭的不乏泡沫的教研方式。诸如对教案编制、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及其流程发出了“伪教研”等令人深思的尖锐批评,近期特别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所谓“公开课”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毫无疑问,以一种理性的心态研究公开课的是是非非,特别是对于高中新课程的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编辑本段另意 也有人这样看教师的公开课------既不是汇报课,也不是观摩课。
即使是汇报课或者观摩课,也应该是教师授课水平的真实展示,而不应该是仅仅展示老师好的一方面,而把问题掩藏起来。掩藏问题的公开课是表演,是作秀,是糊弄人的把戏,不是教学。
老师们真正是想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那么他们应该把公开课当成是一种发现问题,集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编辑本段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
因此,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与思想,主动地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碰撞,进行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的主体观上,首先要把课堂教学的中心或主体真正转到学生上,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堂观念。
看一看老师们备课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让学生…”等作为教学目标。那么,由谁来培养呢?答案只能是教师。
而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这里被忽略了。这实际上还是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忽略了课堂的主体。
所以从备课开始,就要转变、更新课堂观念。教学目标的确定就应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出发点,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真正在课堂上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包办一切,教师的满堂灌只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所以,一堂好课,不光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头头是道,分析得如何深入细致,教材挖掘得如何深广,还要看老师是否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光靠教师的教而缺少学生的感悟是不行的。所以,正确处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引导之间的关系是转变教师教学思想的第一步。
举一个例子,课前的提问这是常规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作用。从方式方法上看, 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用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的观念来看,这种提问的方式,一是学生的参与面较小,二是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三是不一定具有针对性。如果我们改用让学生来提问呢?让学生问,一方面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学生对学过内容的掌握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组织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讨论,这样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问题,特别是学习者本身提出的问题,是促使其发展和提高的强大原动力。所以课堂中,教师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反馈,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对学生的表现多采取欣赏的态度,多一点肯定的激励性评价,这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就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
编辑本段分析 如果将公开课定性为一种示范课,即充分和集中地展示执教者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的追求,供观摩者评议、学习乃至在某种特定含义上的效仿,这未尝不可;进而,如果将公开课设定为一种探究课,即通过特定课例来奉献执教者对某个教学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尤其是通过对该问题化解流程的演示来表达教研主体的课堂价值取向,并在开放的研究氛围中获得多元化评价,从而共同深化课堂教学思维,这自然更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问题在于,在指令型课程与教学中,。
4. 教学目标怎么写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