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簿字怎么组词
1、课簿 [ kè bù ] :记载学生出、缺席和学习情况以备考核的簿册。
清 褚人获 《坚瓠七集·王雪村》:“一日太守至馆,见课簿有对。”
2、票簿 [ piào bù ] :票据簿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谷·催征》:“如银、钱兼收,票簿俱登填明白。”
3、账簿 [ zhàng bù ] :记载钱物出入的簿册。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房中桌上,更无别物,单单一个算盘,几本账簿。”
清 袁枚 《新齐谐·医妒》:“命羣姬谢罪叩头,并取田房账簿、一切金币珠翠,尽交夫人主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付三文,青菜十文……’就知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买一天的小菜,吃够一家。”
4、簿吏 [ bù lì ] :官府中掌文书的低级僚属。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一:“县官踏飡去,簿吏复登堂。”
5、簿正 [ bù zhèng ] :谓立文书以正其不正。
《孟子·万章下》:“ 孔子 先簿正际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赵岐 注:“先为簿书以正其宗庙祭祀之器,即其旧礼取备於中国,不以四方珍食,供其所簿正之器度。”
2. 簿字拼音与组词写两个
簿bù
(1)登记事物的册子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上:皇上;上林尉:官名。)――《史记·张释之传》
又如:练习簿;账簿;簿籍(财物出纳的账册);簿钞(簿牒;簿籍文书)
(2)文书
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论衡·谢短》
又如:簿责(以文牍相责);簿牒(文书);簿历(履历记录);簿牍(文书)
指记录审问材料或罪人供词的文状
(3)仪仗
(4)官名。指主簿一类官职,因负责文书簿籍,故多称簿,历朝皆有,如汉代的主簿,唐代的司簿、典簿、掌簿,亦简称簿。 [secterary]
如:簿伐,簿阀(先代官籍门阀);簿尉(主簿和县尉)。
(5)造册登记
如:簿列(谓登记入册);簿土(古代指入册的土地)。
(6)文书;档案
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书――王充《论衡·谢短》
簿 bó
古同“箔”,养蚕席。
厚薄”,“浅薄
3. 老式字1到10怎么写
1:壹,2:贰,3:叁,4:肆,5:伍,6:陆,7:柒,8:捌,9:玖,10:拾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大写数字,是和小写数字的读音一样的文字 。在重要场合,有些人根据小写数字容易修改的性质来改写数据,会给人们带来损失。因此,人们创造出了大写数字。
扩展资料:
大写数字的应用有以下四点:
1、银行支票:在银行支票中,就有许多大写数字。比如:伍拾陆万元整(560,000元),壹佰贰拾伍元贰角柒分(125.27元)。
2、发票:发票中也有大写数字(一般在总计上)。
3、礼薄:在中华传统中,写礼簿是极传统的一种中华文化。礼簿中的礼金要用大写的形式。例如:伍仟元整。
4、其他:另外,在日历上,廿表示二十,卅表示三十(卌表示四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大写数字
4. 礼薄怎么写
1、可以考虑记上姓名、来礼金数(最好是大写),如果有带其他礼物也最好写上,像鞭炮、糖果、实物等
2、一般的人可以直接写XXX(自己的名字)结婚礼薄,里面写上你们结婚的日期,随来往的人名字,和礼金,也是数字大写,为防止更改。
扩展资料:
写法范本
***
荣婚志喜(纪念)
***
亲
承: 友 厚仪
族
嘉 宾 礼 簿
公元200--年岁次--年--月--日立吉
父亲:***
置
母亲:***
结婚礼簿写法注意事项
1.顺序
无论结婚礼簿怎么写,都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写的顺序必须按照宾客先来后到的顺序。不可以随意篡改顺序,这样会为新人在之后的结算上造成麻烦。
2.数字必须大写
写结婚礼簿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上面写来往的人和礼金的时候,数字一定要是大写,这样避免出现更改的现象,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写礼簿的人
选择写礼簿的人一定要找一个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因为礼簿内都需要写上来往宾客们的姓名,这样也方便新人最后的统计工作。
并且写礼簿的人最好选择一个写字好看的人,因为找一个写字好看的人帮助写礼簿的话一方面可以让礼簿看起来更加清晰自然,看起来非常便利,另一方面字迹写的好看也使你的结婚礼簿看起来更加美观,婚礼毕竟是一件大事,尽量把所有事情都弄得完美一些还是好的。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礼仪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