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指甲的诗词
只有染指甲的诗,单纯说指甲的没有吧。
女性染手指甲起源于唐代。唐代诗人张祐《弹筝》诗有云:“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其中“玉笋红”,指的就是染过的娇红指甲。然而,真正用诗词来描写染指甲美的高手应该元末明初的诗人杨廉夫。
杨廉夫有一首专门咏染指甲的诗,写得是酣畅尽致,诗云:“金凤花开色更鲜,佳人染得指头丹。弹筝乱落桃花瓣,把酒轻浮玳瑁斑。拂镜火星流夜月,画眉红雨过春山。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该诗除首句叙事平起外,句句都是形容美人嫣红的指甲。他还写过一律来歌咏红指甲,自然也是写得恰到好处:“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瑕。一点愁凝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轻掏花枝镂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杨廉夫不但擅诗,其词写得也颇可点赞。他在一首词中,这样咏美人的红指甲:“夜捣守宫金凤芷,十尖尽换红鸭嘴。一曲鼓瑶琴,数点桃花汛流水。”二四两句把佳人娇红的美甲,描写得淋漓生动,精警观止。
过去,人们用的染甲材料,基本都是天然植物的花朵,常用的两种是凤仙花和指甲桃花。凤仙花,在各地叫法不同,上述诗词中的“金凤”就是它的一个别名。“指甲桃”染甲的记载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民间女孩染指甲用的基本都是种在房前屋后的“指甲桃”。
2. 勤剪指甲看图写话
今天,老师说可能有卫生评比,所以要剪好指甲。真糟糕,我没剪指甲。老师说可以借别人的指甲剪,剪一剪。结果我刚想去借就挤满了人,就这样一节课过去了。下课了,我跑到王淑娟那里借指甲剪。可她说:“不在我这,我借刘巧了! ”我只好跑到刘巧那借。她说:“等一等,我没剪完。”我说:“好。”我一边等一边看她怎么剪。她说她不会剪,可我觉得她剪得很好。又上课了,不过这节课是体育课,老师带我们去操场跑步、做运动后。老师就让我们玩一下。因为我没剪指甲,所以又跑到了刘巧那里,她的指甲很干净。过了一会儿,她剪好了。她把指甲剪借给了我,让我剪。我在一旁剪着,刘巧在一旁看我剪。可我不会剪,刘巧说:“我来帮你。”我说:“谢谢!”她帮我剪了一个指甲,她就被旁边的游戏迷住了,我也没办法。
放学了,我回到家做完了作业,吃完了饭,我就剪指甲。我把指甲一个一个剪完而且剪得很好,我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