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总结怎么写
答:主要写一下主要的课程内容,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课程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等进行分析。
2、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课程,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3、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课程安排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4、总结,就是把你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
2. 学习者分析怎么写
例:【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5、学生已经认识“氵”、“口”、“心”三个偏旁和“自”、“己”、“吧”、“那”四个生字;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英语 【来源】《Shapes》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 崔凤云 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下册Unit 15 shapes中的第二课时,新单词有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twenty,主要句型是How many …… can you see?I can see……。【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已经学习了square、circle、triangle 、rectangle等关于形状的单词和句型;3、学生对one、two、…… ten的英语数字已经非常熟悉;4、学生对how many ……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等句型非常熟悉;5、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达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6、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英语的听读能力还有待于加强;7、学生对于ppt talking和picture talking的呈现形式感到很好奇。
数学 【来源】《日历中的方程》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任佩宇 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日历中的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始课,它既是第三章第六节探索规律和本章前两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几个实际问题的开端,更是今后学习函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学生;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物理 【来源】《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广西柳州铁路一中 全国中小学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 【概述】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Ⅰ(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七小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下的内容。是学完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后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生是广西柳州铁路一中的高一学生;2. 学生为高一的孩子,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3. 学生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4. 学生已经学过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5. 学生能够进行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6.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零碎的关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例子。化学 【来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佛山市第十二中学 化学科 莫志强 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为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课题3。
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本课题的重点是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难点是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生是佛山市第十二中学的初三学生;2. 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3. 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4. 学生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5. 学生已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对各种气体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6. 学生对各种燃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了解不多。生物 【来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北京石景山区杨庄中学 董会荣 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本节课为初中《生物学》北京版第一册第四章“生物的营养”中的第一节的一个实验。
本册教材第二章介绍了实验法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本节课是对实验法实验设计的运用和巩固,为以后进行实验设计打下基础;本实验的结果为下一节“根为什么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打下知识基础。本节内容的学习会对学生以后运用实验法设计实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生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中学七年级的学生;2. 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3. 学生已经知道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水分。
3. 课程简介怎么写
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我校理、工、经管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工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
门必考科目。概率论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数量关系的数学学科,而数理统计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
影响的数据,并作出统计推断、预测或者决策的一门学科,它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
2004年获精品课程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收安心基础课教学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
队伍,提高教学队伍博士学位的比例,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培育教学科研并重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同
时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大纲,我们更新了教材,制作了与之匹配的新的ppt课件,同步更新了电子教案,各章节练习题也删减更新;
重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强化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经过 六年课程建设,本课程拥有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体
制。该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课程教学成员长期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 为课程体系建设
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4.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5. 教学计划中的学生情况分析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