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的繁体字是什么
“政治”无繁体字。
解释1.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
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和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简称政体。
2.不少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πολι,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里",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
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3.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4.在中国古代,"政"一般表示:5.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乱宋国之政"6.一种统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礼乐刑政,其极一也"7.符合礼仪的道德和修养,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8.朝廷中君主和大臣们进行的政务活动,如"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9."治"在中国古代则一般表示:10.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如"天下交相爱则治"11.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2.中国古代的这些"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13.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于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用汉字创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词。
当英文的Politics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定义1.由于人们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需要政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再加上不同历史观的影响,所以在解释政治概念时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对什么是政治的各种各样回答,形成了众多的关于政治的定义。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这些论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和为政治下定义的指导思想。
3.西方的政治学家为政治下过许多定义,例如:①认为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②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③认为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④认为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⑤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4.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
②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全部政策和策略。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
④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5.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观点集中概括起来,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2. 政繁体字怎么写
“政”繁体字是“政”。
“政”这个字简繁体都是一样的写法。
政:zhèng
笔画数:9; 部首:攵,和“政”相同部首的字还有收(shōu)、故(gù)、放(fàng)、敌(dí)。
“政”具体有以下几个含义:
1、治理国家事务:政治。
2、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
3、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政。
4、姓。
组词:
政变【zhèng biàn】:国家统治机构中的一部分人采取某种手段造成政权的突然变更。
政策【zhèng cè】: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政敌【zhèng dí】:在执掌政权方面与己为敌的人;政治上的敌人。
政绩【zhèng jì】:指施政的成绩。
政局【zhèng jú】:政治局势。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党的繁体怎么写
党的繁体为: 党(dǎng),从尚从黑。
“党”的意思: 1、政党。在中国特指中国**:~校、入~。
2、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结~营私。 3、偏 袒:~同伐异。
4、旧指亲族:父~、母~。 5、古代的乡里组织:乡~。
扩展资料: “党”组词: 1、政党: 如:**、共和党、国民党、工人党、民进党等等 2、党报: 政党的机关报,是宣传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工具。在中国特指中国**各级组织的机关报 3、党代表: 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派到军队里代表党组织做领导工作的人员。
3、党阀:指政党内把持大权、独断专行的头目 4、党费:党员依照党的章程,向党组织交纳的费用 5、党风:政党的作风 6、党课:中国**组织为了对一般党员进行党纲、党章教育而开设的课,有时也吸收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参加听课 7、党籍:根据党章的规定,经过入党手续而取得了党员资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党。
4. “思”的繁体字怎么写
“思”字没有繁体字。
繁体字是指汉字简化后被简化字所代替的原来笔画较多的汉字,以**2013年6月5日公布实施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之一〈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为最新规范,“思”字未在其中,何来简繁之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的民族,有着它过去光辉灿烂的一页,而它过去的辉煌又主要是靠汉字——确切地说,应该是繁体字一一流传下来的,繁体字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
这种牢不可破的结合又赋予繁体字某种特殊的意义,使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代名词,象征着五千年的古国文明,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民族的团结,象征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从字体上看,繁简明确区分始于一九五六年,之前主要是繁体,而法帖又多是在这以前产生的,法帖中所辑的字自然也就以繁体为主了。
人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就承传了繁体字,以致在自己书写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写出繁体字来。本来,作为书法艺术,繁体字也好,缺笔少画的生造字也好,都无可非议,因为此时往往更侧重汉字形式上的美,而很少顾及到她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的意义表达。
但在书法艺术的影响下,有的人一味地将某些字写成繁体,是由于他们只知道摹仿照搬,没有分清繁简字的现时功用与不同使用场合造成的。繁体字繁体字的复兴还跟港澳台胞及外籍华人使用繁体字有关。
出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港澳台湾同胞及外籍华人长期被隔绝在我国大陆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民族感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愿望只能是越来越强,而民族感和区别于其他民族愿望的形成又必须依赖于共同的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的重要是由于它和民族的每一成员全面相关,最深刻地反映着该民族的特征,它是维系民族内部关系和人们区别不同民族时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对港澳台胞及外籍华人来说,繁体字就是如此,他们一生下来就孕育其中并时刻在使用着这种媒介,从而产生了感情,使他们觉得自己跟繁体字分不开,繁体字成了标识他们华人身份的一种标志,并且认为繁体字使用起来最得心应手,最能表达感情,因此更乐意使用繁体字,而往往不想用他们业己掌握的其他文字,就是大陆推行的简化字,对他们也没造成什么影响。
繁体字符合六书规则,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凡是韵母相同的绝大多数都具有相同的偏旁或部首。
从表面上看繁体字笔画多书写繁琐,但易于记忆。简化字虽然书写简单但靠死记硬背使得学习难度大于繁体字。
这就是速记符号最简单却无法推行的原因。中国一九七一年进入联合国后,全面推动中文简体字,排除繁体字。
联合国有关一个国家使用的语言文字相关条例也规定,所有社区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来源国所使用的现代语言,应保持一致。台湾现在使用之繁体中文为正体字,香港为繁体字。
中国历史上,从上古到西汉,官方的规范字体与现代的繁体字字体有显著差异。直到秦朝出现东汉盛行的隶书,才与现代繁体字字体较为接近。
历代朝廷通过编写“字书”颁定的规范汉字,相对于民间自发使用的各种简化字,具有的官方权威性,但秦后历朝所用之玉玺及各级官印,仍使用小篆体。中国大陆於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
从此,简化字在中国大陆成为了规范汉字,而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传统汉字。繁体字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字体逐步变为以线条符号为主,字形逐渐固定。自南北朝以来,就出现了笔画较少的俗体字。
现存的元代刻本《水浒传》中,就已经出现了"刘"的简化字"刘"。实际上俗体字,或简体字,一直都在民间流传。
近代的汉字简化,可以追溯到1909年(清宣统元年)鼓吹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创刊。陆费逵在其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
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少汉字笔画的提议》。1922年,钱玄同等人又提出八种汉字简化原则。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
1936年2月被通令暂缓推行。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定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
目前流行的简化汉字(简体字),基本上以此为基础。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的简化汉字共有2235个。
5. 德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德的繁体字如下:
德字拼音:dé
释义: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
2、心意,信念。
3、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德牧[dé mù]
鸟名。
2、德度[dé dù]
道德法则。
3、誖德[bèi dé]
违反道德。
4、政德[zhèng dé]
政事和德行。
5、一德[yī dé]
始终如一,永恒其德。